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业务核算

保险业务核算

➢由于保费收入和保险金的给付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记账,人寿 保险保单在收到保险费后才作保费收入入账,对已到期但尚未 缴付的保险费不作应收保费处理,趸交保险费在交费时一次性 作为保费收入入账,而且不存在应付保险金问题;保户退保时, 对具有现金价值的人身险保单,通过“退保金”帐户按合同约 定支付的现金价值退保。而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尚未交付的即 期保费则可确认为保费收入,做应收保费处理。财产险退保时, 则直接通过冲减保费收入处理。
——主要保险企业投资资产结构
受资本市场波动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增 加的影响,中国人寿2011年净利润下降近50%。
以风险为导向、资本约束、自我约束的全面风险管理原则
第一节 保险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一、公认保险会计与法定保险会计
➢由于保险公司承担着对公众未来的或有负债,为了保障保单持 有者的利益,各国保险监管当局无不以立法的形式对保险企业的 偿付能力予以严格监管。 ➢各国保险会计既受到公认会计准则(GAAP)又受到保险业法定 会计准则(SAP)的影响,这已成为保险会计的一大特色。 ➢GAAP主要目的在于向一般非特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 公允地反映保险公司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和资产负债表日的财 务状况的信息,要求保险公司财务信息与其他行业保持可比性。 SAP主要服务于保险监管部门,主要为保证保单持有人利益而监 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需要。 ➢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报的报表侧重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 以清算假设为基础编报的报表侧重解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前 者讲求公允表达,后者更注重保守谨慎。
第二节 保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务会计核算
保险收入核算 保险支出核算 保险责任准备金 分保帐单
一、保费收入的核算
➢投保人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趸缴和分 期缴付。趸缴保险费是投保人在投保时一次缴清保险费。分期 缴付的保险费有两类:一类是缴费期等于保险期限;另一类是 缴费期小于保险期限,即限期缴付的保险费。分期缴付的保险 费一般是按年、半年、季或月缴付。 ➢保险公司对收取的保费,在会计上设置“保费收入”、“预 收保费”、“银行存款”、“现金”、“退保金”等科目核算。
(二)同时运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两种记账制度
➢在人身保险业务核算中,由于人身保险业务期限的长期性,人 身保险业务在签订保单时,以实际收到保费后确认保险合同生效。 对于保费收入和保险金的给付,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记账;在年 终决算时,对应收利息、提存和转回寿险责任准备金等账项,应 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账务处理。
(三)责任准备金性质不同
各项保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企业最重要的负债之一。
➢保险准备金是根据保险合同,为支付将来的保险赔款或给付 而设置的积累基金。是保险公司对保险单所有人的负债。为保 障保险客户的利益,和保险公司安全经营,保险监管机构通过 保险监管法规规定保险公司应提留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 司的最低偿付能力。 ➢人身保险业务提存的准备金包括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 险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四种。其 中前两种主要由长期人身保险业务提存。后两种即未到期责任 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主要由短期人身保险业务提存。 ➢财产保险业务提存的准备金主要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到 期责任准备金和长期责任准备金。
责任准备金性质不同
➢人寿保险业务的责任准备金具有责任准备金和偿付准备金的 双重性质,必须满足长期人寿保险业务返还保险金的需要,以 达到全期收支平衡的目的。 ➢财产保险业务的准备金则只有责任准备金的性质,是调整账 务的需要。 ➢人寿保险业务按有效保单的全部净值精算提存寿险责任准备 金,提存的寿险责任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次年转回作收入处 理。另外,由于寿险和长期健康险的风险以及精算方法等方面 的不同,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应分开核算。
保险业务核算
保险资金的运用,是指保险公司在组织经济补偿的过程中,将 积聚的各种保险资金用于投融资,使保险资金不断增值,以增 强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和承保能力的活动。
1.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并保 证保险公司的资产保值增值。为此,保险公司的投融资一定 要坚持多渠道、多方式和相对分散,一定要选择回报率高的 投融资项目。 2.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如买卖证券投 资基金券等;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 向企业投资。以保障投融资安全有效,尽可能地减少风险, 并保持足够的变现能力,以保证及时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 需要。 3.保险公司运用的资金和具体项目的资金占其资金总额的 具体比例,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保证资金运用安全和效 益的原则规定。
二、保险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 “三差”损益概念的特殊性
(二)同时运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记账 制度
(三)责任准备金性质不同
(四)保险业务实行按会计年度结算损益和按业务年度结算损 益两种办法 (五)年度决算的重点是估算负债
(一) “三差”损益概念的特殊性
寿险业务经营是建立在以保费收入的现值与给付利益的现 值相等为条件的“收支相等原则”的基础上的,理论上不 存在类似销售盈利的以收入扣除成本得出利润的概念。寿 险业务的盈利,除依靠运用保险资金来获取盈利之外,特 殊之处在于来源于所销售的保险产品中,理论上预定的费 用率、预定的利息率、预定的死亡率分别与实际的费用率、 利息率、死亡率的差额。即寿险业务中特殊的费差、利差、 死差的“三差”损益概念。为准确分析利源,对各险种应 单独进行核算,并对一些共同费用选择正确的分摊标准, 以及时计入各险种经营成本有关项目中,以正确计算各类 经营成果。
三、新会计准则直接影响保险业投资收益
➢保监会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行业从2007年1月1日起同时执 行新会计准则。总体实施方案为“同时切换,分步到位”。即 全行业统一从2007年1月1日起实现“会计报表 层面的切换”, 2008年1月1日之前实现“管理流程层面的切换”和“会计账 目层面的切换”。
➢在新会计准则下,随着证券市场的起伏,保险公司的投资收 益和当期利润的波动也会增大。不同于原来的成本与市价孰低 的计算方法,新准则以公允价值计价,能够体现保险资金投资 的浮盈,更准确地反映投资收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