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概论5
现实主义 基本分析单 国家 位 国家的主要 国家利益 目标 国际关系的 追求国家实力 主要动力 国家关系的 国家安全 主要问题 处理这些问 外交与战争 题的方式
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
利益团体 统治团体的利益 利益团体间冲突与合 作 安全、发展、环保等 接触与对话
阶级 阶级利益
阶级统治与反统治
剥削和压迫 斗争
国家身份的建构
国家外交政策的形成
建构主义者对国际关系的看法
• 国际关系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而是一种 通过主观认知过滤的利益关系,也就是一 种想象中的利益关系 • 国家身份、国际规范、文化以及与他国的 交往对国家制定对外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 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互动的过程
建构主义外交特点
• 作为一种新的学派,建构主义在对外政策 上的态度还不明显。 • 如果建构主义者执政,他们的外交可能会 有如下特点:
最佳适用问 安全问题(东西关系) 国际合作(西西关系) 剥削压迫(南北关系) 题
• 尽管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个范式 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分歧,但是它们在下面两个方 面是一致的:(1)它们都持物质主义的观点,也 就是说它们研究的出发点都是利益,它们都假定 利益决定了国家的行为,利益的变化决定了国家 行为的变化; (2)它们都认同理性主义,认为 国家行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表现,无论这种利 益是国家利益(现实主义),还是集团利益(自 由主义),还是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
早期对物质主义和理性主义看法的挑战
(1)修昔的底斯(Thucydides), 外交决策不仅是 环境变化的结果,也受到恐惧、荣誉和其他深层 次心理因素的影响。 (2)Rober Jervis,the role of perception or misperception and cognitive dissona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3)John Steinbruner, 将神经机械学 (cybernetics)运用于解释外交决策 (4)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和解构主义学 派 (deconstructivism)对理性主义的批评
规范
• 对一个特定团体来说典型行为标准、模式或方式。 (“Standard, model or pattern regarded as typical for a specific group”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 行为体的身份对其行为正当性的要求(collective proper behavior of actors with a given identity) • 对行为体的影响: (1)规制性影响(regulative norms)(国际法和国际规范); (2)构成性影响 ( constitutive effects)(国家身份本身)
• 1966年, Sweezy和Paul Baran发表了《垄 断资本》(Monopoly Capital )一书。这本 书提出了停滞理论(stagnation theory), 认为现代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是如何销售资 本积累创造的商品过剩问题。 商品销售的 增长、国防开支和其他形式的债务将会缓解 马克思预言的利润率不断走低的问题。与此 同时,他们认为,这种缓解将是有限的,垄 断资本将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这本书构成 Sweezy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主要的贡 献。
马克思主义者对国际关系的看法
• 阶级是分析国际关系的基本单位 • 国家具有阶级性 • 国家对外政策,从国家的角度看不是理性 的,从阶级的角度看也许是理性的,因为 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 国际关系的实质是财富和权利的分配问题
马克思主义外交的特点
• 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不公正性和不平等性 • 支援世界革命,特别是各国的工人运动 • 加强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相互帮 助:安全、经济和政治 • 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有限的对外经贸关 系,这种关系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主 要起辅助作用
文化
• 一个社会或人群通过社会传承的行为方式、 艺术、信仰、机制和所有其他人类活动和 思维成果的总合。(“The totality of socially transmitted behavior patterns, arts, beliefs, institutions, and all other products of human work and thought characteristic of a community or population.”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
Paul Sweezy
• (1910年4月10日-2004年2月27日),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家和Monthly Review总编之一。 • Sweezy生于纽约市,父亲是一个银行高管。 他上过哈佛大学,担任过该校The Harvard Crimson的总编,并于1931从该校毕业。离开 哈佛后,他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呆过一年,在那 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1937年他取 得哈佛博士学位并在该校讲授经济学课程。 1942年,他出版了 The Theory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一书,该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经济学的思想。
身份
• “The collective aspect of the set of characteristics by which a thing is definitively recognizable or known.”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 “(人) 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 (现代汉 语词典)
• • • 唯物主义历史学说;如《黑格尔法哲学批 判》、《德意志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经济学说。如《1844年经济学哲 学手稿》、《资本论》 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如《共产党宣言》
Friedrich Engels
• 恩格斯(1820.11.28— 1895.8.5)马克思主义的创 始人之一,世界工人运动的 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与 诸多论著的合作者,参与了 《共产党宣言》的起草。
Karl Marx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德国著名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 国际工人运动领袖,马克思主义的 创始人。马克思著作丰厚,其中最 引人注目的是他关于人类历史是阶 级斗争史的论断。《共产党宣言》 引言部分第一节第一句: “至今一切 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
第五讲:外交思想( 第五讲:外交思想(下)
• 马克思主义 • 建构主义
代表人物和著作
•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 • 恩格斯,《自然辩征法》、《家庭、私有 制和国家的起源》 等 • 列宁《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等 • Harry Magdoff, 《帝国主义时代》(The Age of Imperialism, 1969)等 • Paul Sweezy & Paul Baran, 《垄断资本》 Monopoly Capital等
建构主义
• 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 John Gerald Ruggie, Constructing the World Poli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 A. Wendt, Social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 Thomas J. Biesteker and Cynthia Weber eds., State Sovereignty as Social Construc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Peter Katzenstein ed, Cultural Norms and National Securit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
•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认 为(1)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决 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产 生反作用;(3)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包括 阶级斗争,先进阶级最终的胜利是生产力 得到解放,解放了的生产力又给先进的生 产关系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 (4)阶级斗 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5)阶级的实 质是财富和权利的分配问题。
• Magdoff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帝国主义时代》 ( The Age of Imperialism), 1969年出版 后,发行了10万册以上,并被翻译成15种 文字。 • 1971年Magdoff担任 Monthly Review 主编 后,一直工作到90岁。他和Sweezy合作出 版了5本著作。他的最后一本书《没有殖民 地的帝国主义》出版时他已89岁。 • Monthly Review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社会主 义刊物,以独立和派系中立的马克思主义 视角为特点。
– 对对方国家的态度理解和容忍度高 – 强调相互尊重和友善的对话和协商 – 重视交往过程 – 重视软实力
依附理论
• 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拉美,在世界上产生重 要反响。尽管依附理论的倡导者并不一定认为自 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们研究发展问题的视角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马克思主义的。 • Peter Evans, 《依附性发展:巴西跨国公司、国 家和当地资本的联盟》(Dependent Development: The Alliance of Mutinational, State, and Local Capital in Brazil), 1979; • Andre Gunde Frank, 《资本主义和拉美依附性发 展》(Capitalism and Under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