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绪论................................................................ 2
一、声乐演唱呼吸技巧的初始.......................................... 2
(一)吸气 ...................................................... 2
(二)呼气 ...................................................... 2
二、人体呼吸系统构造及其与声乐的关系................................ 3
(一) 吸入气息 ................................................. 3
(二) 呼出气息 ................................................. 3
三、现代呼吸技巧和共鸣的理解与误区.................................. 4
四、怎样系统的学习正确的呼吸方式并加以练习.......................... 5
(一) 吸气练习 ................................................... 5
(二)呼气练习 .................................................... 6
1. 彻底干净的呼气............................................ 6
2.积极兴奋的呼气............................................. 6
3. 正确处理呼气和吸气的关系.................................. 6
五、对待不同的作品呼吸技巧的异同.................................... 6
参考文献:.......................................................... 7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1 浅析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技巧与共鸣
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发声的动力、歌唱的基础是气息,它不但影响着演唱的方法,还影响着演唱者的音质、音色及音量大小的变化。而要正确地运用气息,就必须认真解决呼吸问题。有了歌唱的动力,共鸣在歌唱中便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扩大、美化声音,决定音色的好坏, 共鸣在歌唱中的运用非常重要,只有在歌唱中掌握正确的共鸣,才能把声乐作品演绎的更加完美。
关键词:声乐演唱 气息 呼吸 共鸣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2 绪论
呼吸是声乐演唱的重要元素,决定专业性,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由此可见,正确的呼吸在歌唱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而能否正确地掌握呼吸,则是区分演唱者专业与非专业的一个重要标准。
从专业的声乐演唱角度来讲,根据演唱时不同位置的呼吸支点,声乐演唱的呼吸法大致可以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三大类。
胸式呼吸法是以胸部为起音支点,强调胸腔共鸣的一种呼吸方法。这汇总呼吸法的优点是气息用量少,容易获得声音的高位置,音色细腻、明亮,但比较容易造成演唱者声音的挤、喊、噪,而且气浅短,音域过窄,难以持久。
腹式呼吸法则是注重运用膈肌和腹肌,排斥胸运动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起音位置低,气息扎实、稳定,声音浑厚,宜于演唱低音。但由于膈肌的升降和腰、腹肌的扩张、收缩运动来控制呼吸,吸气过深,容易造成胸部塌陷,常常气息不畅,声音沉闷虚弱,缺乏灵活性。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强调胸部和腹部的联合运动,克服了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的缺陷,使得演唱者的声音稳定、持久。所以,现在绝大部分的声乐演唱者,都是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一、声乐演唱呼吸技巧的初始
如何尽快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每个声乐演唱者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初始的时候,我们可采用日常生活中一些最无意识的吸气与呼气动作来进行歌唱,呼吸咳嗽、跑步或搬重物的感觉。使用这些方法,演唱者便可以更快、更好地体会气息的支点,很容易便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
寻找到了气息的支点,就可以从呼和吸两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练习呼吸法。
(一)吸气
吸气的要领是用鼻腔和口腔同时吸气,气息吸入人体后,胸腔底部向下扩展,横隔膜下降,小腹和腰围一起膨胀,有一种整个身体都张开的感觉,这样便完成了吸气的动作。
在吸气的练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有的人在吸气的时候提着气,
有的则是气息保持不住,刚吸入便松懈了,还有就是气息容量浅,吸气要领没有掌握好。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演唱者可以采用搬重物时用力、考试时很紧张屏住气息、高兴时笑得肚子颤抖等感觉体会到气息吸入的位置。也可以采用长时间的跑步,呼吸急促而深入的感觉来体会吸气。长跑以后的吸气吸入得比较深,与歌唱中要求饱满地吸入很相似。
(二)呼气
在声乐演唱中,呼气的过程便是演唱的过程,同时,也是呼吸支点保持的过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3 在演唱或者说是呼气的时候,要求演唱者一方面让横隔膜保持向外扩展的弹性,回收小腹,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感觉腹腔、胸腔里面的“气柱”向上升起,“气柱”通过各共鸣腔体发出声音。和吸气的练习一样,呼气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演唱者可以通过下面的几种方法解决呼气中的问题。
第一种方法是“狗喘气”练习法。狗的声音洪亮而宏大,而且富有穿透力。狗可以整天的叫,却从来没有叫哑嗓子。所以演唱者可以借鉴狗叫的发声方法:它的用气支点部位是在小腹,一呼一吸的频率很快,尤其是在夏天喘气的时候最为明显。做“狗喘气”练习时,演唱者要打开喉咙,下降喉头,横隔膜一直保持着收缩,气息一进一出,小腹、膈肌还有腰一吸一呼的频率要快,呼吸的力度要坚实。
第二种方法则是让演唱者体会“惊吓”的感觉。人在受到惊吓的时候,会急速吸气,同时会找到气息的支点,然后在慢慢地把气体呼出。这种方法要求吸气迅速有力,吸气以后,气息要在腰周围及横隔膜以下保持住,然后慢慢呼出,呼气时均匀而有节制,保持住支点。
二、人体呼吸系统构造及其与声乐的关系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呼吸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正确地掌握了呼吸技巧,才能更进一步,使声乐演唱者唱出优美的歌声,增加声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如何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呼吸技巧呢?我们必须从科学角度上剖析呼吸产生和运用的生理过程。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体的呼吸器官是由肺、吸气肌群和呼气肌群组成。正确的呼吸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吸入气息
同时,这个部分也是两个动作组成:(1)由于吸入了充足的气息,会引起肺的扩张,进而带动了肺下的横膈膜垂直下降。横膈膜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肌肉组织,它把胸和腹分隔开来。(2)下肋骨向两侧扩张。因而这两种动作是垂直和水平的,在一个平滑的动作过程中,第2个部分紧紧跟着第一个部分。这样,胸部的容量在高度、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极大地加大;
(二)呼出气息
这个动作包括了同时把肋骨和横膈膜逐渐恢复到开始的休止状态的动作过程。当呼出气息的时候,横膈膜和肋骨恢复到它们正常位置的动作,必须完全是非常平滑而且很有规律的。因为在这个呼气的过程当中,被压平的横膈膜再度恢复,会使肺的下部产生一种逐渐向上的压力。当横向扩张的下肋骨水平向内地恢复到它们正常的位置时,也从侧面对肺部施加压力。
因此,为了保证在呼气息的过程中,不刺激、损害身体内部别的器官组织,平滑而有规律地恢复横胳膜和肋骨的原有状态是必要不可忽视的。
同时,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身体上部分的口腔、头腔共鸣,和下端的横隔膜是一个共同协作的过程,而气息就是促成这二者工作的有力媒介。在这一过程中,让吸入的气息从小腹的底部升上来,形成贯穿于头腔和腹部的一个垂直气柱,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4 以此来完成歌唱前气息的准备工作。
在声乐演唱中,关于呼吸技巧的运用,大体可以划分成四个连续部分,那就是吸气、保持、呼气和恢复原状。
首先,在吸气的时候,演唱者要通过口、鼻,将空气吸入气管,再到到膈中。完成这个部分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同时气要吸得低且深。为什么吸气要低且深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种的这种现象:当我们把水注入水池的时候,水都是从水池的最底部开始,逐渐充满整个水池的。演唱时的吸气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把我们的身体当成那个水池,我们吸气时,就应要吸得深一些,这样就会适当扩大腹腔的容量,让气息从腹腔底部升上来,这样获得的气息,才能够保证演唱者发出的声音才能饱满而连贯。在练习时,演唱者可以想象,用陶醉的感觉去闻一朵清香的花,这样就能缓慢地打开鼻腔和口腔,然后口鼻在兴奋的状态下,将香气缓缓地吸入肺内,并通过横膈膜的纵向下降和肋骨的横向扩张把香气送到小腹的深处。
其次,气息的保持过程就是气吸好后并不马上吐气发声,而是寻找到支点,等候片刻,使气息保持住的过程。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人在游泳的时候,把头闷在水里一样,也就是我们俗称“憋气”,这就是气息保持的过程。
再次,便是呼气。呼气的过程就是发出音音的过程,在保持气息的基础上,缓慢、均匀地把气息往上送,碰撞声带,产生声音。
这个过程,演唱者可以用无声的呼气练习,来代替实际的乐句演唱,因为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减轻声带的疲劳。
在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眼前有一根点燃的蜡烛,呼气时,吹出的气流声,想象着让眼前的“蜡烛”火苗轻微而均匀地晃动。
发出的声音一定要干净均匀,而且声音的支持力量应该是在横膈膜和腰围一圈,除了呼出的气息要均匀以外,还要注意尽可能长地控制呼气时间,因为呼气发出的声音时间越长,说明吸进的气息越深,反之,时间过短,就说明气吸得太浅,或是气息控制的不好。
最后,就是呼吸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即恢复原状。也就是恢复至吸气前的状态。在声乐演唱时,呼气肌肉群之间形成对抗,当一句歌词唱完,气息也快要消耗尽的时候,为了吸入新的气息,就必须使呼吸器官的各部位完全恢复到吸气之前的状态。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重复这四个过程,才能保证歌唱流畅自如地演唱下去。
三、现代呼吸技巧和共鸣的理解与误区
歌唱的动力来源于呼吸,而美妙的歌声则来源于共鸣,共鸣则来自于腔体。共鸣的方法、共鸣腔体的大小、及气压的强弱是直接影响歌唱能量的重要因素。人体的发音器是由声带、喉部、咽腔、鼻腔、头脑、胸腔等许多器官共同组成。每一个器官的构造伸缩性很大,其机能自然不易控制,只有在歌唱时把众多器官的机能协调统一,才能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声乐演唱者在平时的发声练习中,不断追求共鸣,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更加美化。
在声乐演唱中,圆润而富有光彩的声音,主要依靠共鸣腔体的共振、共鸣和泛音音响。但是,若要取得共鸣音响的作用,就需要声带、喉部、咽腔、鼻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