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代嘉靖年间江南的门摊税问题

明代嘉靖年间江南的门摊税问题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1期明代嘉靖年间江南的门摊税问题)))关于一条材料的标点理解范金民(南京大学历史系 210093)明代隆庆年间,徽商黄汴撰有5天下水陆路程6一书,初刊于隆庆四年。

1993年,5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6第82题名5水陆路程便览6收在子部#丛书类。

1992年9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正泰先生的校注本。

卷七有一段文字,杨校注本标点为/御史朱昌,端州府人,嘉靖七年,奏定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四府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而杭州次之0。

¹对此标点,人们多无异议,并进而理解为苏州等府不征门摊税,因而促进了该地商品流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如陈学文先生在其5明清时期商业书及商人书之研究6º第19页称,/税收在正史中虽有记载,但对苏州的不收门摊税则缺记,苏州商业、城市的繁荣与此关系甚大。

据壮游子5水陆路程6记:-嘉靖七年奏定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四府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而杭州次之。

.可见苏州的兴盛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收门摊税则是一大因素也。

0在第46页称,5士商要览6/也介绍了苏州之所以繁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5士商要览6记:-门摊客货不税,于是商货益聚于苏州。

.在5水陆路程6卷七更明确指出,这是因为-嘉靖七年奏,定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四府皆然,于是商贾益聚苏州。

.0在第110页主张:/顺便说一下,过去学者研究苏州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是由于丝织业发展与丝绸商品贸易所推动的,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与苏州不收门摊商税很有关系,-嘉靖七年奏定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四府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而杭州次之。

.0在第161)162页介绍5新刻京本华夷风物商程一览6时说:/苏州几乎是江南区域的经济中心,其所以经济特别繁荣,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门摊不收税。

卷下第四十三条:-朱昌瑞州府人,嘉靖七年奏准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

.0在第192页介绍5士商要览6时说:/该书有一条资料很有意思,不经意地却传达出明代苏州为什么这么繁荣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过去未引人注意,说明税收对地方经济发展负面效应甚大。

第十条5杭州府由苏州至扬州府水路6中写到:-江南苏松常镇嘉湖等府,皆系门摊客货不税,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云云.。

,,0不独陈先生据此理解为嘉靖七年后苏州等府不再征收门摊税,反复强调,而且台湾中兴大学罗丽馨教授也在其5十六十七世纪手工业的生产发展6一书»中作如是理解,但又无法理解当时的征税现实,故称:/5天下水陆路程6一书载:御史朱昌,端州府人,嘉靖七年,奏定门摊#149#¹º»稻禾出版社1997年版,第222页。

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

黄汴撰、杨正泰校注:5天下水陆路程6,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4页。

客货不税,苏、松、常、镇四府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而杭州次之。

即由于御史朱昌的上奏,嘉靖七年以后,苏、松、常、镇四府不收门摊税。

但由表28知,苏、松二府在嘉靖以后仍有征收。

又,崇祯三年刊刻的5松江府志6亦载,天启二年,华亭、上海、青浦三县的门摊税是八百五十九两。

5天下水陆路程6刊行于隆庆四年,所载似有待进一步探讨。

0陈先生不仅以前认定苏州等府不收门摊税,而且又在其新著5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6¹中再申前说:/据明代一些书籍记载,苏州不收门摊税,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本壮游子5水陆路程6卷七第五条-杭州府官塘至镇江水.:-御史朱昌,瑞州府人,嘉靖七年奏,定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四府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而杭州次之。

.另一部商书漪子5新刻士商要览天下水陆行程图6(天启六年刻本)第10条-杭州府由苏至扬州府水路.载:-江南苏松常镇嘉湖等府,皆系门摊客货不税,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云云.。

(按:陶承庆5新刻京本华夷风物商程一览6卷下第43条:-朱昌瑞州人,嘉靖七年奏准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

.该书刻于万历年间。

)两书记载略有不同,一是区域范围不一,有作四府,亦有作六府;二是记载商贾聚集苏州之外,一书记杭州次之,另一书则未记。

笔者认为应是四府为确,据康熙5嘉兴府志6卷十八孙植5门摊碑记6记载,嘉兴是设门摊税的,所以5士商要览6记为六府与史实不符。

不管怎样,如果苏州不收客货门摊税有利于吸引各地商贾到苏州经商,当然有助于苏州商品市场的发展。

对此,学界颇有异议,兹不评述。

0若果真如此,就不仅仅是一条材料的标点问题,更是理解苏州等府有无门摊税,并进而涉及到探讨影响商品流通因素的大问题,这就有必要作些考辨,以利于揭示历史实际。

门摊,清人黄六鸿解释说:/凡城市临街铺面隙地,有支栅摆摊,卖杂货生理者,晚即收归,早则铺设,有司以为贸易取利,宜输官钱,名之曰门摊税。

0º同治5上江两县志6卷七5食货6谓:/其买卖曰铺面,居货曰塌房,货不及多者曰门摊。

0可见门摊原指临街摆摊,买卖逊于铺面者,因此而纳的税是为门摊税。

实际征收时铺面门摊不分,合而为门摊税。

门摊之名,元代已有。

5元史#食货志二6额外课条,载额外课名目有32,第7目为门摊课。

5元史#本纪6成宗大德二年六月庚申载:/御史台臣言:江南宋时行两税法,自阿里海牙改为门摊,增课钱至五万锭。

0可见元代江南曾征收门摊税。

明代,初年即征门摊税。

5宣宗实录6卷五o 宣德四年正月乙丑条载;/增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并直隶苏州等府州县镇市诸色店肆门摊课钞。

时行在户部以钞法不通,皆由客商积货不税与市肆鬻卖者沮挠所致。

奏请依洪武中课税事例,凡顺天、应天、苏、松,,泸州共三十三府州县商贾所集之处,市镇店肆门摊税课,增旧十倍。

上以太重,令增五倍。

俟钞法通,悉复旧。

0说明洪武年间即征门摊税,宣德时为疏通钞法,增征门摊税钞五倍。

在此规定下,各地加征门摊税。

如在两京,宣德四年,/又令油房磨房每座逐月连纳(门摊)钞五百贯,堆卖木植烧造砖瓦逐月连纳门摊钞四百贯0»。

同年,/又令两京及各处买卖之家门摊课钞按月于都税宣课司税课司局交纳0¼。

又5英宗实录6卷二四四景泰五年八月乙酉条,礼科给事中陈嘉猷等奏,#150#¹º»¼5古今图书集成6经济汇编食货典卷223杂税部。

5古今图书集成6经济汇编食货典卷223杂税部。

黄六鸿:5福惠全书6卷85杂课部6。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245)246页。

/开铺面者已纳门摊钞贯0也可参考。

可见门摊税是按月按户交纳,是一种营业税。

门摊税之外,明代仍征商品税。

定例,/凡民间开店生理者,俱照颁发时估则例上纳0商品税。

如在淮安府,/商税旧例,凡淮西所造一应货物并各处来淮发卖之物,皆有税,名曰商税0¹。

其征收原则,如明人郑真所说,是/量其货之所值而为之征0º。

其税率,在洪武二十三年规定,/各处税课司局商税,俱三十分税一,不得多收0»。

各地税课司局所收课钞钱通常分列商税、门摊、酒醋、房地契工本课钞钱。

如松江府明前期府税课司钞22289锭,其中商税钞17212锭,契本工墨钞2锭多,门摊钞5075锭¼。

湖州府47037锭税钞由商锐、门摊、契本工墨课钞组成½。

常州府江阴县弘治元年税课局课钞11941锭,铜钱119416文,其中商税课钞11225锭,铜钱112256文;门摊课钞374锭,铜钱3740文;酒醋课钞183锭,铜钱1840文;房地赁钞137锭,铜钱1280文,以及油榨赁钞等¾。

嘉兴府海盐县税课局课钞4016锭,其中商税钞2753锭,门摊课钞621锭,鱼课钞641锭,以及契本工墨钞等¿。

5天下水陆路程6中提到的朱昌,史有其人。

昌,字士光,江西高安人。

正德三年进士,历官旌德、海盐知县,累官监察御史,巡按应天。

大学士严嵩曾为其妻姚氏撰墓志铭À。

高安县属瑞州府,江西有瑞州而无端州,因此端州实系瑞州之误。

明人黄汴不察,今人不辨,以至以讹传讹。

查阅地方文献,嘉靖时期江南苏松常镇等府确实进行过店铺门摊税的改革。

苏州府,5姑苏志6卷十五5商税6载:/国朝在城设税课司,吴县,长洲、吴江、昆山、常熟、嘉定、同里、崇明各设税课局,司局凡九,,弘治十六年又添太仓州税课局,司局凡十,岁办钞八万二百五十七锭,折钱八十万二千五百有奇,司局各办有差。

嘉靖四年,知府胡缵宗改议于城市各行铺户办纳门摊折征钞银,各州县每年共银五百四十九两有奇,遇闰月加银四十七两有奇。

0府属吴江县,所载基本相同。

嘉靖5吴江县志6卷九5食货志#贡赋6载:/商税钞,,嘉靖四年知府胡缵宗改议于城市各行铺户办纳门摊课钞,差其上中下为三等,三年一编。

0苏州府县志说得很明确,该府原来各税课司局征收的商品税门摊税到嘉靖四年一律改由城市各行铺户办纳门摊税,恰恰与人们理解的不征门摊税完全相反。

苏州府如此,其它府州亦然。

常州府,万历5常州府志6卷八5钱谷志#征榷6载:/嘉靖四年奉例,税课司门摊、酒醋诸课,革去行市之税,于市镇凑集去处,将各牙行铺户,照钞钱原额编为排册,折银征贮,每钞一贯折银三厘,每钱二文折银三厘,,俱四季解纳。

著为令。

0说得比苏州府更具体,革去行市之税而征门摊税。

常州府属江阴县,嘉靖5江阴县志6卷四5课程6载:/国初商税等项课钞,俱验货批收,岁运南京户部交纳,,嘉靖四年,巡按御史朱昌以征税烦扰,更为门摊,令牙行四季收贮。

本县岁终起运如数。

0说得更清楚,是巡按御史朱昌,因为征税烦扰,更定为门摊税而不收商品税。

常州另一属县武进县,万历5武进县志6卷四5钱谷#征榷6#151#¹º»¼½¾¿À严嵩:5钤山堂集6卷325监察御史朱君妻姚氏封孺人墓志铭6。

天启5海盐县图经6卷65食货篇#课程6。

嘉靖5江阴县志6卷45课程6,铜钱数当为钞折合数。

万历5湖州府志6卷115赋役#课程6。

正德5松江府志6卷805课税6。

万历5明会典6卷255课程四#商税6。

郑真:5荧阳外史集6卷245送邳州税课局大使韩民瞻序6。

5天下郡国利病书6原编第11册,淮徐。

载:(嘉靖十六年)知府应议各司局钞钱初皆征于商税门摊等项,此法既弛,巡拦人役假名征税,白日攘人于市而夺其货。

自嘉靖四年折银起解,后年久,中间牙行消长不常,未免陪(赔)欠。

各县通行查照前册审编,消乏者开除,新立者顶补,务足前额之数,以后每三年一编。

0这条材料不但表明了常州全府在嘉靖四年不征商税而改征门摊,而且更进一步解释了所谓征税烦扰是征税的巡拦人役假名征税,公然白日攘夺人货,征税办法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

松江府,崇祯5松江府志6卷九5田赋二6载:门摊课税,/每年于城市乡镇开张店铺之家,分别等则派征,各有定额,不得分毫加多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