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计算行业专题报告:混合云市场蓝海价值被逐步认知

云计算行业专题报告:混合云市场蓝海价值被逐步认知

云计算行业专题报告:混合云市场蓝海价值被逐步认知一、投资要点(一)公有云已形成寡头格局,私有云行业马太效应相对较弱头部公有云厂商AWS、微软智能云、阿里云、谷歌云2019年营收分别增长36.5%、 21.0%、84.5%及52.8%。

整体增速仍维持在高位区间,动力强劲。

公有云行业寡头特征明显,根据Gartner数据统计,市场CR5由2015年的51.6%提升至2020年的 80.1%,原因在于:1.产品及服务内容完全由供应商定义,用户端以牺牲话语权换取巨头的超高SLA(服务等级协议)承诺,类似苹果公司。

2.公有云强调规模与性能,重资产属性突出,头部玩家经过十几年的资源投入,在资本规模、商业品牌、产品打磨方面均已筑起极高壁垒。

私有云及混合云给了行业后来者(如IBM、华为、VMware)和中小企业(如深信服、华三、青云)追赶产业浪潮、享受云计算红利的机会。

一方面,私有云具有开源技术社区较成熟、方案定制化程度高的特点,相关供应商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渠道建设,大多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另一方面,私有云服务商均已将战略重心转向混合云架构解决方案,面向多业务分离、性能弹性扩容与容灾备份场景,主打对多云架构(包括物理、虚拟化、容器、边缘)高性能、高一致地统一纳管,消除云边界。

大型公有云厂商由于竞争关系,很难推动底层架构的彼此认证、兼容,同时“公有云优先”的执念导致如AWS、Azure等巨头在混合云市场中处于被动跟随的地位,中小云厂商在混合云市场获得了很好的突围机会。

(二)不同云计算商业模式对比及主流混合云厂商的前景推演公有云与私有云/混合云商业模式对比:从收费模式来看,公有云厂商是弹性、按需付费,即按照实际使用的算力、存储、网络的容量计费,量大从优。

混合云领域的纯软件厂商VMware与Red Hat的混合云方案完全订阅制收费,实质上是SaaS模式,以技术支持、咨询培训等服务为卖点。

国内中小型混合云技术方案提供商仍以项目制或一体机销售的模式为主,一次性付费,后续运维按需收费、占比较小,深信服、华三等国内相对领先的厂商均致力于向纯软件的云产品方案转型,并探索订阅制付费模式的可能性。

考虑到公有云IaaS厂商收入总是滞后于巨大的资本开支投入,我们认为私有云/混合云盈利前景或优于公有云模式。

各类云服务商的混合云业务前景展望:1.公有云服务商。

AWS、Azure等未来的战略重点仍将是公有云业务,其将在保证一致性使用体验的框架内推广自有混合云产品(同构混合云)。

2.基础软件厂商。

VMware与Red Hat等基础软件厂商将持续加大底层核心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力度,以确保自身在云计算浪潮下的马太效应。

3.传统硬件设备转型厂商,典型公司如华三、深信服。

我们判断此类IaaS 服务商未来将由单品销售转向积极寻求参与大型集成项目的机会,强化项目经验壁垒并不断加强自身渠道优势。

4.初创型公司,如Nutanix、SmartX、优刻得、青云等。

随着巨头入局混合云市场,创业型公司的营收增长受到较明显压制。

中长期视角下,我们认为创业型IaaS公司依靠细分领域技术优势与差异化的用户定位保障成长性,并加强成本与费用端管控、等待市场需求成熟,或适时加入巨头阵营以取得长足发展,均是较优的路径选择。

(三)混合云产业链价值向技术方案提供商以及云服务商集中私有云/混合云产业链厂商可分为三类:设备与云化技术供应商(华三、深信服等)、大型云服务商(阿里、腾讯、华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大型渠道商,神州数码、航天信息等)。

全球范围内,政府及大型企业对云计算有很强的付费意愿与付费能力,是私有云/混合云发展初期最核心的需求方。

传统系统集成商以及行业ISV厂商深入KA用户业务场景,在私有云/混合云产业的利益分配中拥有较高话语权。

技术方案提供商以及云服务商在核心技术层面显著领先于系统集成商,因此均希望通过强化自身对下游渠道的掌控力来提升云计算业务份额与利润率。

1.阿里、华为、腾讯等大型云服务商不断深化政企关系,并强化自身的方案设计与集成能力,近年来除积极合作头部集成商之外,直接对接的政府云计算项目需求也显著增加;同时,向上整合生态合作伙伴,通过并购参股的方式将垂直行业里优质的信息化厂商纳入自身阵营,补足部分细分产品领域的不足。

国内头部云服务商已逐步成为“技术供应商+云服务商+系统集成商”的综合角色。

2.深信服、华三等设备与技术供应商在维系传统分销渠道的同时,加强了与优质系统集成商合作,短期对产品标准化程度、现金流质量有所削弱,但中长期维度可以更好地掌控下游大客户需求。

(四)混合云市场仍处成长初期,我们判断未来成功的混合云厂商需具备三个特质1.领先的技术实力。

混合云架构的出现源自对底层异构IT环境统一纳管的需求,其技术复杂度随IT的发展将持续提升,故需要供应商对基础软硬件领域始终保持深刻理解。

另一方面,诸如分布式存储、容器等新技术的涌现使云厂商的技术创新能力始终面临较大挑战。

2.成熟的生态体系。

云计算模式使IT产业链高度聚合,为了提供极致用户体验,云服务商将在产品层面与底层软硬件厂商、安全厂商、应用软件厂商提前做深度适配(尤其考虑到信创渗透率的提升),混合云厂商所在IT生态体系的成熟度将成为其最核心的竞争力。

3.强大的渠道掌控力。

近年来阿里、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加强与主流集成商的合作,政府等优质云计算客户资源进一步向头部渠道集中。

中小型混合云厂商需要依靠自身技术与服务优势,在成长壮大过程中不断对接大客户需求并强化对系统集成商的话语权,才可以在技术方案迭代速度与品牌影响力领域保持住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在私有云/混合云技术路线与市场需求均未成熟的发展初期,渠道推广效率将影响市场占有率,进而影响到行业未来技术标准的形成,因此在长远视角下云厂商对渠道的把控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国内混合云市场政策积极鼓励传统企业上云。

自18年以来政策明确鼓励、扶持传统企业上云,同时也推动国内各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形成基础设施、平台、应用的闭环)。

由于云计算底层是基础设施集群,可有效弥补国产硬件单品性能差的短板,信创产业的发展也将直接推动云架构在政府、国企及事业单位的渗透率提升。

1.信创产业规模化将加速政府、国企的IT设施向云架构转变。

国产CPU等IT设备由于性能与优化较差,与分布式的云计算架构天然契合。

2.信创背景下,支持国产成为政治正确,国内企业采购信息化产品的风险偏好有望提升。

若更多企业敢于承担试错风险、推进云化转型,国内云计算产业将进入用户教育不断加强、云产品持续完善的正向反馈循环。

经测算,阿里、腾讯、华为在国内私有云市场份额优势明显,剩余市场格局分散。

根据信通院数据,2019年国内私有云市场空间为645亿元,同比增长23%。

根据我们测算,主要云服务商腾讯、华为、阿里占据私有云市场头部份额。

巨头以外的国内中小IaaS厂商基本不具备大型私有云方案设计与实施能力,主要私有/混合云产品均以超融合一体机为主;从格局来看,研发实力较强且渠道布局优势明显的华三、深信服份额占比显著领先。

(六)相关公司深信服、紫光股份、浪潮信息、优刻得、青云科技、SmartX、易捷行云。

(七)风险提示疫情在较长时间维度影响企业投入意愿;大量传统IT企业进入IaaS领域导致竞争加剧;开源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二、IaaS 行业现状:公有云已成寡头格局,私有云马太效应相对较弱(一)云计算是 IT 发展必然趋势若将经济社会视作一个整体,主流IT架构选择集中或本地部署,取决于基础设施集群所摊薄的成本能否覆盖引入可信赖的高速通信网络所增加的成本。

在计算机初面世的年代,中心机房模式是主流架构,随之在摩尔定律作用下,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速度远超通信网络技术,基于成本和效率考量,近五十年来企业/个人IT基础设施均以本地部署为主。

但时代已再次改变,社会主流IT 架构由本地部署转向云计算集群已是必然趋势。

1.现阶段摩尔定律已进入瓶颈状态。

摩尔定律作为一种经济学统计规律,自1965年被提出后,集成电路行业严格按照该定律发展,约每18个月工艺即完成一次迭代,计算机硬件设备性能呈指数级提升。

然而近年来技术节点的不断下探导致制造成本急剧攀升,新工艺的迭代速度已开始放缓。

以AMD为例,从14nm工艺开始,其新工艺的诞生曲线出现偏离,到10/7nm工艺已经完全偏离曲线。

现阶段摩尔定律已进入瓶颈状态,硬件设备的性能发展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制约。

2.全球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本地部署方式承压不断加重。

随着“数据即资产”理念在全球范围内觉醒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持续推动,全球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IDC《Data Age2025》报告显示,2019年的全球数据量约为45ZB,到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75ZB,年复合增长率在25%以上。

增量中的绝大部分为非结构化数据,将产生更加庞大与复杂的计算、存储需求。

基于此,IDC预计到2025 年全球将有49%的数据储存在公有云环境中。

3.通信网络性能显著提升并伴随费用持续降低。

根据中国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报告, 2020年一季度,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为43.5Mbit/s,是2015年同期的5.2 倍;4G网络平均下载速率为29.0Mbit/s,是2016年的2.5倍。

未来5G在全场景落地后,搭配成熟的SDN(软件定义网络)基础架构方案,可实现通信功能与硬件的充分解耦,通信网络性能将再次飞跃式提升。

由于技术架构升级与规模效应,通信网络费用下降显著。

以我国为例,在带宽大幅提升背景下,2020年6月我国固定宽带月户均支出为35.7元,较2014年底下降35.2%;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较2018年分别下降36.7%和28.8%。

2020年6月,我国移动数据流量平均资费为4.3元/GB,仅是2014年的3%。

(二)头部玩家壁垒高筑,公有云已形成寡头格局1.国内外公有云市场快速增长,头部IaaS厂商云收入亦保持高位增速。

根据Gartner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约1883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规模为43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5%,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71亿美元, 5年CAGR约24.5%。

2019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约675.4亿元,其中IaaS市场规模为42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7.4%,根据IDC预测,2018-2022年中国公有云IaaS 的CAGR将达到 41.1%。

AWS、微软智能云、阿里云、谷歌云2019年收入增速分别为36.5%、21.0%、84.5% 及52.8%。

从近几年数据来看,全球头部公有云厂商收入略有降速,国内云厂商增长迅猛。

整体增速仍维持在高位区间,动力强劲。

2.公有云市场形成寡头格局,份额持续向头部集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