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艺术

1.鼓励——巧妙的批评鼓励不仅可以使学生改掉坏毛病,而且能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信心。

中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尊心强,爱面子,因此可以不从正面提出批评,而是从侧面绕一绕,巧妙地给予鼓励和提醒,即在批评中寓于鼓励和鞭策,在鼓励中饱含信任和期望,在信任中维护其自信和勇气,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丧失自尊,从而起到预期的批评效果。

例如,针对少数学生偏科现象,当发现某位学生上课时总是看自已喜欢的学科而不爱看不喜欢的科目时,在找他谈话时可以说:“热爱专业钻研专业是很好的,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专家,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专家,必须通晓所有学科,达到丰富的知识水平,否则是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者的,所以要对每门功课平衡发展,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专家的……”然后再进行如何平衡各门学科的方法引导。

这样貌似鼓励实是批评的方法较之训斥和责备,其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二、商讨——温柔的批评面对认识及判断能力较强的学生,切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训斥和指责,因为这是他们最反感的。

应该以诚恳、平和的态度,热情的关怀去帮助和引导他们,适时地并用适当的语言指出其不足之处,言语要饱含深情,态度要蕴藏期望,表情要充满关心,心平气和地同他商讨不良行为的不良后果以及纠正的办法,使他感到教师的诚恳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接受批评进而改正错误。

三、提醒——善意的批评有一位学生,其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好,可由于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染上了抽烟、打游戏机的习惯,成绩直线下降。

在找他谈话时,我不直接提出批评,而是先与他拉家常、寻问他家中每月的收入有多少,父母亲每月给他多少伙食钱等,然后说:“你学习认真刻苦,既很体贴父母,也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你父母对你寄与很大希望,要是你能在生活上,纪律方面再约束一下自己就更好了。

”这种从善意的立场出发,采用及时提醒和暗示的教育方法,要做到言辞诚恳,以情感人,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构成或即将构成错误,要能分清是非,能约束自己,避免继续再犯。

四、沉默——无声的批评一般来说,批评都要诉诸声音、语调和动作。

然而,在一定场合,教育者有意识地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

实施这种无声的批评,首先要创造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批评者表情要严肃,态度要冷漠,眼神要专注,使学生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教师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并在自我反省及检查中领悟到自己的不足或过错,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当然,这种无声的批评方式要注意把握时间的长短,要适可而止。

五、谴责——严厉的批评无庸讳言,在中学生中也有个别平时表现极差而又屡教不改的,或者所犯错误性质较严重、影响较坏的。

对这些人则不能采取轻松、委婉的批评方法,更不能姑息迁就,而是要进行公开的严厉的批评。

批评的态度要愤慨有力,有理有据;表情要严肃认真,语言要激烈尖锐;批评时切忌含糊其辞、目标不明,也不宜威胁鄙夷、讽刺挖苦,更不能嬉皮笑脸、漫不经心,要让犯错误的学生及旁人都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理解和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总之,批评作为一种普遍生的教育方式,具有其艺术性,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适时恰当地采用批评的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使你的批评取得较高的效果浅谈批评的艺术古浪县黄花滩初级中学常福学批评是一门艺术,是老师常采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方式及重要手段。

它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束关注的目光,一句提醒的话语。

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德行上自勉自立。

下面浅谈几点体会:每位班主任都希望他的学生纪律严明,学习进步,授课时有一种愉悦的学习气氛。

但总有个别学生违纪情况,总能看到一些老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采取讽刺、挖苦、体罚的批评方式。

错误的批评方式不仅孕育学生的逆反和怨恨心理,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那么,班主任怎样批评学生,体现爱心,给学生以良性刺激呢?下面浅谈我的四点体会。

一、自责式批评班主任的批评要体现出对学生的爱心,也只有让学生得到被爱的体验时,他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你批评,进而改正自己的缺点。

自责式批评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更能维护学生的自尊。

如我班的张某,学习不踏实,纪律观念弱。

谈心时我真诚地对他说:“都怪我工作做的不细,没及时提醒你。

你基础不差,凭你聪明的脑瓜,不甘落后的性格,若能在纪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上认真勤奋。

那么,你赢得的不仅是优异的成绩,还有老师的信任,同学们的钦佩。

”这些带有自责,充满情感,激动和期待的语句,鼓励中隐含着善意的批评。

新学期开始,他努力学习,严格要求,上课专心听讲,期中考试由班里倒数进入前26名,在学习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只要我们充满爱心,讲究艺术,多用自责的语言,学生会乐意接受的。

二、笔谈式批评班主任的批评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笔谈式批评在批改作业,阅卷时可及时进行,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的错误,避免情绪化的影响,笔谈时言辞可以仔细斟酌,达到恰如其分,同时也给对方冷静反思的机会,而不伤害他的面子。

三、控制情绪的批评任何学校,任何班级,似乎总有那么一个淘气的阶层,这些学生纪律差、学习差、性格顽皮、我行我素、给人一种没脸没皮的印象。

曾几何时,一见到严重违纪的学生怒从心起,接下来便是大发脾气,严厉的训斥。

表面上学生是老实了,驯服了,过不了几天可能又出新的祸乱,这种恶性循环使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对抗情绪。

控制情绪,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学生欢迎的老师,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情感教育,是良性批评的一种体现。

四、无痕的批评当学生有过错的时候,教师不要讽刺、挖苦和嘲笑,要多想办法,用“无痕”的批评,给以良性刺激。

老师的一番话如同武林高手“踏水无痕”一样,在呵护和引导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它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丢学生的面子,更不会引来抵触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无痕的批评”正体现这一教育思想。

在无痕的批评中,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体现了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

批评无痕,润物无声。

虽然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心与心的愉悦中,学生醒悟了。

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灵魂净化了,学生的成绩提高了。

事实说明,无痕的批评,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保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在探讨课堂教学之余,浅谈班主任“批评的艺术”每位班主任都希望他的学生纪律严明,学习进步,授课时有一种愉悦的学习气氛。

但总有个别学生违纪情况,总能看到一些老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采取讽刺、挖苦、体罚的批评方式。

错误的批评方式不仅孕育学生的逆反和怨恨心理,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那么,班主任怎样批评学生,体现爱心,给学生以良性刺激呢?下面浅谈我的四点体会。

批评的艺术与技巧——班主任工作方法之我见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因此,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惩罚。

但教师在批评的时候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

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

本文试以自己的带班经验,浅析批评教育的艺术和技巧。

一、批评要及时对于学生实施惩罚的批评,应体现及时性原则,即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批评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及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发现学生有损坏公物现象,要及时指出其错误和危害,而不能等到时过境迁,再来批评惩罚他。

二、批评要情感投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满怀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

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

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三、批评要寓讲故事、打比方中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

老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

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听小树苗哭泣。

“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

它们说,它们长大好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

”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

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

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四、批评要体现平等性在批评学生时,教育者还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对差生所犯的错误进行非常严厉的批评,往往是“罚重于过”;而对于好学生的错误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甚至是“视而不见”。

很显然,这种不平等的态度会导致学生对于惩罚不以为然,批评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生产极大的负面效应。

因此,教育者在运用批评这种手段时,要一视同仁,没有偏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遵守共同的“规则”,而不能凌驾于集体规则之上,只有如此,批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与威力。

五、批评要带建议性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

一般的做法是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

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

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误,决不能简单否定、讥笑。

老师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或者老师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以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

如“你什么都好,就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

这种方式即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

六、批评要做好铺垫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

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错误面前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