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指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排出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通常在二三
天以上不排便者,称为便秘。《伤寒论》 中“大便难”“脾约”“不大便”“不更衣”“阳结”
“阴结”均是便秘的代名词。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偶尔出现的便秘,或长期的2~3
日一行的排便习惯,但无其他特殊不适的均视为正常。除消化道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便秘外,
便秘均可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治疗,且疗效显著。
常见的便秘类型
实热便秘 便质干结,腹中胀满,疼痛拒按,苔黄厚腻或焦黄起芒刺,脉实等,多见于面
红、体壮、口臭或嗜食辛辣刺激、油炸荤腥等阳盛之人,也常见于热病过程中的伴随症状。
气滞便秘 便质黏,厚重窘迫,欲便不得,脘胁撑胀,脉弦等,多见于暴忧暴怒、气机壅
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畅等肝郁肝旺之人。
气虚便秘 便质软或不成形,时有便意,但解下困难,不伴腹胀,脉弱等,多见于易疲劳、
多汗、肛门下坠感等脾肺气虚人群。
阳虚便秘 便质硬,无便意感,时腹微胀,口中和(口中不苦、不燥、不渴),小便清长,
舌质淡白润,脉沉等,多见于喜热畏寒、肢冷身凉等阳气素虚的老年人群。
阴虚便秘 便质干燥艰涩,或呈羊屎状,咽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弦等,多见于形体消
瘦、汗吐下后津血不足等干瘦人群。
便秘治疗方药
以上几种便秘为临床常见,也有气阴不足、气阳亏虚、实热气滞、气滞阴亏等兼夹证,
中医治疗需分别对待。
实热便秘者 体质相对壮实,痞满燥实俱在,治疗上应以祛实为主,承气类方(大小承气
汤等)、大柴胡汤、一清胶囊、牛黄解毒丸,甚或单味芒硝、大黄、番泻叶、牛蒡子等均可应
用,“温病下不嫌早”,以攻下为务。
气滞便秘者 肝胃气滞影响肠道的传导,治疗上以顺气通滞,降气通便为主,方选六磨汤、
当归龙荟丸、枳实消痞丸、木香槟郎丸,甚或单味芦荟、荷叶、决明子、虎杖等均可应用。
气虚便秘者 脾肺气虚在先,与脾胃肠道动力不足有关,治疗上以健脾补肺,理气消导助
运为主,方选枳术丸,四君、六君、补中益气汤,甚或大剂量生白术单用。
阳虚便秘者 温阳通便为要义,方选温脾汤、大黄附子汤、济川煎、苁蓉通便口服液等,
甚或大剂量肉苁蓉单味应用。
阴虚便秘者 肠道失于润养,大便艰涩,治疗以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为主,如增液承气汤、
养血润肠丸、黄龙汤等,甚或应用单味蜂蜜、桑椹子、何首乌、火麻仁、黑芝麻。
凡此种种,临床证型多复杂出现,医者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对证用药,也可配合针灸等治
疗恢复肠胃功能,治疗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
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此外,临床上也可见为减肥而妄服通便药物,亦有老年人一味追求每日通便而频用泻药
者,此举久之皆可伤及气血,不利于健康;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便秘之初,应先从恢复健
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入手,或通过食疗的方式,自我调整排便习惯,无效则可寻求专业
医生的帮助,对于便秘合并便血、肛痛、消瘦、贫血等其他不适症状者,需尽快排除相关器
质性病因,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