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便秘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便秘ppt课件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 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致大便秘结。
3.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两亏,气 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甚则致阴阳俱虚。阴虚则肠 道失荣而更行干枯,导致大便干结,便下困难;阳亏则肠道失于温煦, 阴寒内结,导致便下无力,大便艰涩。
学习要点:
胃痛的概念,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痞满的概念,辨证 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呕吐与反胃的鉴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 治;呃逆的辨证要点,分证论治;噎膈的概念,与梅核气的鉴别,分证论 治;腹痛的病机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泄泻与痢疾、霍乱的鉴别, 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概念,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便秘的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11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直肠及肛门 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引起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 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2
便秘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及感受 外邪。病机主要是大肠传导失司。
13
(一)病因
1.饮食不节饮酒过多,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肠胃积热,大便干结 。或恣食生冷,致阴寒凝滞,胃肠传导失司,造成便秘。
《内经》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与脾胃受 寒、肠中有热等有关。如《素问·厥论》日:“太阴之厥,则 腹满腹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日:“热气留于小肠 ,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汉代张仲景则称便秘为“脾约”、“闭”、“阴结”、“阳 结”,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在治疗方面,张仲景 提出了便秘有寒、热、虚、实不同病机,创制了苦寒泻下的 承气汤、温里泻下的大黄附子汤、养阴润下的麻子仁丸、理 气通下的厚朴三物汤内服以及蜜煎导、猪胆汁导等外治通便 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
中医内1 科学
第四章 脾胃系病症
2
第一节 胃痛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噎膈 第五节 呃逆 第六节 腹痛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九节 便秘
3
学习目的:
掌握脾胃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胃痛、痞满、呕吐、呃逆、噎膈、腹痛 、泄泻、痢疾、便秘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10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难候》日:“大 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 结故也。”又云:“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渴利之家,大 便亦难。”指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与五脏不调、阴阳偏 盛、虚实寒热均有关系。元代朱丹溪认为便秘是由于血少, 或肠胃受风,涸燥秘涩所致。明代张景岳把便秘分为阴结、 阳结两类,认为有火为阳结,无火是阴结。清代陈士铎《石 室秘录·大便秘结》日:“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 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沈金鳌《 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则强调:“大便秘结,肾病也 。”以上指出大便秘结与肺、肾均有密切关系。
4
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与 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降 为顺,与脾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 ,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 赖脾胃运化水谷以所养。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 纳、运化、升降、调摄等功能的异常。
5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 煦则运化健旺。胃喜润恶燥,不仅需阳气的温煦,更 赖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胃气 通降。故脾阳(气)易虚,而胃阴易亏。脾的运化水谷 精微功能减退,可出现纳呆、便溏、腹胀、倦怠、消 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 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 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胃气壅滞,而 发生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 ,可致暖气、恶心、呕吐、呃逆等。小肠司受盛、化 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 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
病理性质可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 秘;气机郁滞者,属实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 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 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 化。如热秘久延不愈,津液渐耗,损及肾阴,致阴津亏虚,肠失濡润, 病情由实转虚。气机郁滞,久而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气血不足者 ,多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 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第九节 便秘
7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
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的病证。

9
便秘源流
4.感受外邪外感寒邪则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失于传导,糟粕 不行而成冷秘。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燥热,耗伤津液,大肠失 润,而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14
(二)病机
便秘的病位主要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基 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如胃热过盛,津伤液耗,肠失濡润;脾肺 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或气郁化火伤津,腑失 通利;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故 皆可影响大肠的传导,而发为本病。
6
依据脾胃的生理和病机变化特点,将胃痛(吐酸、 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泄泻、痢疾 、便秘等归属为脾胃病证。脾胃病证的发生与感受外 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薄弱等密切相关,其 治疗强调胃以通为用,脾以升为健,恢复脾升胃降的 正常功能。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 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