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毕业论文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毕业论文题目:数控铣床主运动调试与维修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目录第 1 章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历史………………………………3 1.1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4 1.2 涡轮喷气航空发动机………………………………………………5 1.3 涡轮喷气航空发动机…………………………………………7 1.4 涡轮风扇型航空发动机…………………………………………8 1.5 涡轮螺旋桨型航空发动机………………………………………9 1.6 涡轮轴型航空发动机…………………………………………11第 2 章航空发动机研究和发展的特点……………………………13 2.1 航空发动机研究和发展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13 2.2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的决定性因素…………13 2.3 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和发展难度大,周期长,投资多……………13第 3 章我国的差距和对策…………………………………………14第 4 章国外大型飞机发动机发展现状和趋势………………………17 4.1 干线客机发动机“三巨头”的发展战略国外大型飞机发动机发展现状和趋势……………………………………………………… 17 4.2 俄罗斯干线客机发动机的发展情况………………………………18第 5 章我国大型飞机对发动机的需求分析.................................18 2.1 干客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主要要求 (19)2.2 干客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发展计划 (19)第 6 章我国大型飞机发动机的主要关键技术分析…………………20 3.1 设计关键技术 (20)3.2 材料工艺技术………………………………………………………20 3.3 试验测试技术............................................................20第 7 章世界航空发动机现状 (27)4.1 产品现状………………………………………………27 4.2 技术发展趋势………………………………………………………30第 8 章中国的未来对策…………………………………………30全文总结……………………………………………………………31 摘要航空发动机的功用是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的动力。
人类的飞行史是同飞行动力的发展史紧密相联的。
世界上有了燃机,才诞生了有动力、可操纵持续飞行的飞机;有了喷气式发动机,才实现了超音速飞行;有了大推力巨型火箭发动机,人类才得以进入宇宙空间。
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发动机在飞机上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喻为飞机的“心脏”。
发动机的性能和结构直接影响着飞机的战术技术性能及其使用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飞机用的发动机通常有活塞式、涡轮喷气、(简称涡喷)涡轮风扇、(涡扇)涡轮螺旋桨(涡桨)和涡轮轴(涡轴)等几种型式。
由于飞机发动机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和高负荷的条件下长期地、反复地工作,并要求它重量轻、体积小、使用安全可靠、经济性好,因而必须设计精巧,加工精密,使用高性能的材料和成品附件。
它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它的发展需要综合多种学科和专业技术的成果,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耗费资金多,因此需要相对独立于飞机而先行发展,并且要有稳定的发展规划和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上只有美、俄、英、法等少数工业发达国家,才能够独立地研究发展先进的航空发动机。
第1章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历史新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业,是在中华人民国成立之后,在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基础上从头建立起来的。
它经历了从修理赴、掌握制造技术和研究发展新型航空发动机等三个发展阶段。
从修理起步。
一九五一年开始组建、和株洲三个航空发动机修理厂,当年就修理出供教练机、歼击机和轰炸机装用的4种337台发动机。
这三个工厂也就成为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发展基础。
掌握制造技术。
从一九五二年上半年起,各厂通过制造修理零备件,逐步提高制造能力,为过渡到制造整机创造条件。
一九五三年开始,株洲和两厂相继进行扩建和新建。
并于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六年先后试制成功 M-11ФP 和涡喷5航空发动机;一九五七年,发动机厂也试制成功了 AШ-21发动机,标志着中国开始掌握了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技术。
研究和发展新型航空发动机。
从“一五”计划末期开始,航空发动机制造业一方面陆续在地建设新厂,扩大生产规模,试制、生产超音速飞机发动机和大推力航空发动机。
努力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同时,在成立了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的前身);各发动机厂也相继建立了产品设计机构。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又先后组建了、株洲、等航空发动机专业研究所和设计所。
在掌握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发动机排除故障、延长寿命、改进改型和应用研究等途径,开展产品发展工作,陆续研制成功了供教练机、歼击机、强击机、直升机、运输机和无人机等装用的各型发动机。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试验手段的加强和发动机预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研究发展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业发展中,孕育了火箭发动机制造技术的初步基础。
五十年代中后期,为配合导弹制造,将一个航空发动机修理厂改建成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厂,试制和生产大型和中型液体火箭发动机。
一九六五年,这个工厂及其担负的任务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
空空导弹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则由株洲航空发动机厂试制、生产和发展。
以研制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为开端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是一种由燃气推动活塞往复运动并通过曲轴、联杆转为回转运动的燃机,用于带动飞机的螺旋桨或直升机的旋翼。
活塞式发动机在二十世纪初开始用于飞机,四十年代达到全盛时期,其功率由几十千瓦发展到3000千瓦(4000马力)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军用飞机和大型民用飞机上,活塞式发动机逐步被燃气涡轮发动机所取代。
但小功率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比燃气涡轮发动机经济,因此在轻型、低速的运输机、教练机,特别是农业、林业、牧业、勘察、测量和体育等专业飞机上仍得到广泛应用。
1.1 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诞生一九五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给株洲航空发动机厂签发嘉勉信,祝贺新中国第一批 M-11ФP 型航空发动机在该厂试制成功,并指出:“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样,航空发动机制造业从建设开始,只经过三年时间,就实现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过渡,结束了中国长期不能成批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历史。
1.1.1 活塞5发动机为配合运5小型多用途飞机的制造,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从一九五六年九月开始试制活塞5发动机。
该机是按前联 A Ш-62ИР发动机的资料生产的,系9缸、,带有一速增单排、星型、气冷式活塞发动机,起飞功率为736千瓦(1000马力)压器,可等功率飞行至1500米高度。
1.1.2 活塞6发动机及其改型系列一九五七年,中国开始自行设计初级教练机初教6,原定以捷克 Doris-B 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装置,在订货未能如期到达前,曾一度以国产 M -11ФР发动机代替。
但两者都不能适应飞机的要求,于是决定改用活塞6发动机。
1、1、3 活塞7发动机活塞7发动机是航空发动机厂按前联 AШ-82B 发动机的技术资料制造的,是双排、星型、14缸、气冷、带二速增压器的大型活塞式发动机,起飞功率1250千瓦(1700马力),重1070公斤,装用于中国制造的第一种直升机直5。
1.1.4 活塞8发动机改型研制成功活塞8发动机是新中国改型研制成功的第一种航空发动机,实现了一机四用,成效卓著。
1.2 突破涡轮喷气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航空发动机从活塞式到喷气式的发展,是航空动力史上的一次革命,使飞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涡轮喷气发动机因其重量轻、体积小、运转平稳,能提供较大功率,且高空特性好,所以在高速高空飞行时优于活塞式发动机。
特别是当飞机的速度接近音。
活塞式发动机因提供的功率受到限制,速时,出现巨大的激波阻力,即“音障”加上此时飞机螺旋桨的效率也陡然下降,不足以克服“音障”,而涡轮喷气发动机则由于上述优点可以顺利克服“音障”。
因此,在军用飞机和大型的民航机上,涡轮喷气发动机逐步取代了活塞式航空发动机。
中国航空工业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试制生产涡喷型发动机,首先完成了从活塞式发动机到喷气式发动机的转变。
继之,在涡喷发动机的结构上,又经历了从离心式到轴流式,从单转子到双转子的转变,并试制成功了大推力发动机。
1.2.1 中国制造的第一种涡轮喷气发动机——涡喷5 涡喷5发动机是按前联 BK-1Ф发动机的技术资料制造的涡轮喷气发动机。
其压气机为离心式,单转子,带加力燃烧室,最大状态推力约26千牛(2650 ,公斤力)加力状态推力约37千牛,(3800公斤力)净重989公斤,装用于歼5飞机。
1.2.2 中国第一台超音速歼击机发动机——涡喷6 涡喷6发动机是根据前联提供的РД-9Б发动机技术资料制造的,装用于歼6飞机。
同涡喷5相比,该机的性能由亚音速发展到超音速,压气机结构由离心式发展到轴流式。
其最大状态推力25.5千牛(2600公斤力),加力状态推力31.9千牛,(3250公斤力)都和涡喷5相当,但重量却减轻了30,最大直径缩小了48,可大大减小飞机的迎风面积,适于超音速飞行。
1.2.3 两倍音速歼击机的发动机——涡喷7 涡喷7发动机是按前联 P11-Ф-300发动机的技术资料制造的,装用于歼7飞机。
其性能比涡喷6发动机有较大提高,最大状态推力38千牛(3900公斤力),加力状态推力56千牛(5750公斤力),分别比后者增加50和77。
1.2.4 大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涡喷8 涡喷8发动机是按前联РД-3М发动机的技术资料制造的,装用于轰6中程轰炸机。
该发动机是五十年代末比较先进的一种大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为93千牛,(9500公斤力)相当于涡喷5和涡喷6发动机的3倍多,重3100公斤,最大直径1.4米。
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成批生产这类航空发动机。
从此,中国有了国产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建成了自己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中程轰炸机有了可靠的动力装置。
这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一项重大进展。
1.3 发展新型涡轮喷气航空发动机 1.3.1 产品设计的尝试喷发1A 发动机航空发动机设计室接受的第一项设计任务,是参照涡喷5发动机研制一台推力为15.7千牛(1600公斤力)的喷气发动机,定名为喷发1A,配装在中国自行设计的歼教1飞机上。
(二)“红旗”2发动机航空发动机设计室的第二项设计任务,是参照涡喷6发动机设计一台加力推力为49千牛(5000公斤力,相当于涡喷6发动机的1.5倍)的发动机,定名为“红旗”2发动机, 1.3.2 涡喷6甲发动机涡喷6甲发动机是由涡喷6发动机改型研制而成,装用于强5Ⅰ强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