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ppt新.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ppt新.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观
• 要想对这一思潮有一个宏观的、总体的把 握,就需要对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和基本思想 特征等等,作出扼要的叙述。 •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 •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革命胜利后,尽管 列宁和卢森堡所强调的西欧明显不同于俄国,但 由于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社会危机形式正处于俄国 革命获得胜利的鼓舞下,故德国、奥地利、匈牙 利、意大利等国依然按照俄国革命的做法发动了 革命。但是,这些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来看本 应取得胜利的革命却接二连三地遭到了失败。其 中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触使当时 的革命领导和理论家展开深入思考。正是在此背 景下,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报告人:舒远招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外国哲学研究 所
内容提要
•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迄今为止,它已 逐渐发展成一个含有20多个支派、包括80多位著名学者或 理论家在内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的宏大思潮。 • 今天的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首先,我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做一种概观,讲讲西方马克 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它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主要流派,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的思想特 点; • 接着,我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当中挑选几位我个人最感 兴趣、也比较熟悉的代表人物,对他们的思想做扼要的介 绍,以便加深同学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 最后,我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作出扼要的评价。
柯尔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观点
•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柯尔施 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强调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为基 本原则的总体性特征。
卢卡奇和葛兰西的哲学思想
• 卢卡奇也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方 法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归结为主 体 — 客体相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即革命 的辩证法,并且同样肯定了总体性原则的 极端重要性。 • 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实践哲学, 突出了人作为历史主体的实践能动性,对 机械唯物主义和宿命论作出了严厉批判。
葛兰西的主要观点
• 葛兰西则从分析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来修正传统无产阶 级的革命观,认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主要差异体现于市民 社会地位的不同:东方社会未形成独立的市民社会,整个 上层建筑由政治领域构成,国家就是一切,其本质是暴力 加强权;而西方社会的上层建筑由国家政治社会和作为意 识形态—文化活动领域的市民社会两部分所构成。这样, 在西方社会,资产阶级不仅拥有政治上的领导权,而且取 得了文化霸权或意识形态领导权。他由此提出:东西方社 会结构的不同,决定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所经历的命运不 同。在俄国等东方社会,由于没有独立的市民社会,国家 就是一切,因此,当出现经济和政治危机时,只要用暴力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革命就会成功。但在西方社会,当出 现经济和政治危机时,无产阶级只用暴力夺取政权并不能 保证革命成功,因为市民社会还强有力地支撑着资本主义 社会和国家。因此,在西方社会,革命的首要任务不是政 治革命,而是同资产阶级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或文化霸权 的文化革命。
“西方马克思主义”术语的提出
•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 术语最早就出现在柯尔施这部《马克思主 义和哲学》 1930 年再版时的一份增补的材 料中,而且是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同俄 国“布尔什维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 论家”进行“哲学讨论”的意义上使用的。 柯尔施把他自己、卢卡奇和德国匈牙利共 产党内其他一些理论家都算作西方马克思 主义者。
上述三部著作对西方思想的冲击
• 在上述三部著作问世之后,围绕这些著作出现了 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柯尔施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出版之后不久,被列宁 逝世之后的前苏联某些领导人(推行“布尔什维 克化”)训斥为“理论上的修正主义”,受到严 厉批判,并且被撤消《国际》杂志编辑职务,直 至被开除出党。1930年,他写出《关于“马克思 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文,同“以考茨基 的旧马克思主义正统派和新的俄国‘列宁主义’ 正统派之间的联盟”展开争论,较多地明确论及 自己同列宁在某些理论问题上的分歧。当然,他 同列宁的思想并不完全对立,而只是在一些具体 问题上的观点有所分歧而已。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 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柯尔施 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同时问世,标志着西方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正式诞生。稍后,意大 利共产党人葛兰西在法西斯的监狱里写作了《狱 中札记》。这些著作都对革命的失败做了深刻的 反思,并从理论上批判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和 庸俗唯物主义。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 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革命形势尚不成熟,或者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的组织工作的不完善,是上述各个 国家的革命最终失败的根源。但是,卢卡奇和葛 兰西等人却分别阐发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卢卡奇的主要观点
•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物 化现象,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的关系。这种物 化现象无所不在,不断加深,使得物化结构内化 到了人的意识之中,形成了认同资本主义现状的 物化意识。这种物化现实和物化意识,最终使社 会现实和社会进程支离破碎,丧失了历史总体性, 这是影响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因素。他的结论是: 要扬弃物化,就要依赖于历史总体性的生成,而 历史总体性的生成又依赖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的觉醒。于是,他就把意识革命提到了无产阶级 革命的核心地位,对传统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做了 很大的修正。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总体特征
• 总的来说,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 主义总体理论中的特殊地位,突出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性质和意义,并且把理 论和实践、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总体性原 则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高扬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能动性和革 命性,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的 思想观点,这些观点与列宁尤其是前苏联 领导人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异,也使得他们 的著作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