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
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
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
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一、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
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对于
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
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
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
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
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
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
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
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
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传统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
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环境
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
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
进行不懈努力。
三、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
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
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
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
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
强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作法,从而使发展更
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环境容量有机的协调。
五、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
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
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
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六、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
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对人
类是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即用
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
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这仅依靠个别人不行、
少数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持续
发展。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
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
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
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物不同,环境的概
念也随之不同。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
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
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
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
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
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
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
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
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
境的污染和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
大成就。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
分严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临
污染问题又接踵而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
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
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
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
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
设的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
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
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
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的实践证明,
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
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
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
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
民应尽的义务。
八、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
心。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
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
对人体有害的物质。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
市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
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
害人体。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
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
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
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