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第一章总论1.1前言为了适应口岸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贯彻自治区党委“新疆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伊犁州党委“工业富州,外贸强州”的发展战略思想,2006年6月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在原1999年规划(规划期限为1999-2015年)、霍尔果斯口岸工业园区规划(配套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规划(国际自由贸易区)基础上(上述规划环评报告书已审查通过),完成了《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该规划按照统筹规划、融合发展的原则,以建设“霍尔果斯经济圈”和“霍尔果斯口岸城市”为目标,统筹霍尔果斯口岸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霍尔果斯口岸工业园区(配套区)、口岸城区与农四师62团的发展,规划区总面积约30km2。

规划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届时霍尔果斯口岸将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基地、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涉外旅游基地;将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自由开放、社会文明的口岸城市。

1.4 环境功能区划与重点保护目标1.4.1 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霍尔果斯口岸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可以分为如下二类,并执行不同的环境质量标准:一类区——农业环境区:口岸东风干渠以东、以北划分为一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一级标准。

二类区——城镇保护区与工业园区:包括霍尔果斯口岸范围,以及东风干渠以南,工业园区以东62 团团部地区。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标准。

(2)水环境功能区划霍尔果斯口岸地处伊犁河谷水系最发达的区域,三条南北向的水系贯穿整个城市。

霍尔果斯河:按照《新疆水环境功能区划》,霍尔果斯河属中亚内流区。

源头至阿勒玛力46.1km,规划主导功能饮用水源,功能区类型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目标为Ⅱ类;阿勒玛力至口岸29.2km,规划主导功能饮用水源,功能区类型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目标为Ⅲ类,口岸至入伊犁河,规划主导功能渔业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为Ⅲ类。

卡拉苏河:卡拉苏河为霍尔果斯河的境内支流,其水质与干流相同,目前为季节性河流。

总体规划中将作为口岸景观用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

东风干渠:东风干渠为霍尔果斯河的人工引水渠,其水质与干流相同。

总体规划中将作为口岸景观用水与下游团场农业灌溉用水,在口岸总体规划区段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

故《霍尔果斯河口岸总体规划》区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3)声环境功能区划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区交通干线312国道~国门和其他主干道两侧划为4类区,配套区(工业园区)划为3类区,工业区中的商住混合区及口岸互市区划为2类区,其他区域分别按1类标准对待。

1.4.2重点环境保护对象与重点保护目标根据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该区域环境功能的划分,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区重点环境保护对象与保护目标见表1.4-1。

第二章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分析2.1.4口岸重点环境污染源及排放现状(1)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霍尔果斯工业园区:现入住企业16家,主要行业有:制革、纺织与服装加工、食品加工、油漆化工、塑料制品等。

霍尔果斯工业园区内已建成投产的企业是:浙江卡森皮革(一期、二期)、索菲亚食品、广源塑胶、源源化工、海鑫公司等。

现有企业共有大小锅炉9台,年耗煤量9620.4t。

口岸服务区:包括口岸管委会机关服务中心、海关、交警大队、国检局、广电局、金口岸、外运大厦、兰州大酒店、天润大酒店、龙泉饭店、霍尔果斯宾馆、商业宾馆、友谊医院、地贸公司、兴盛公司、金牛公司、天地大厦、运管站等18家企事业单位,共有大小锅炉22台,年燃煤量13475t。

62团团部:62团团部现有锅炉房一个,有10t、7t热水锅炉各一台。

供热面积62000m2 ,年燃煤2870t。

其他各连队采用分散取暖,为无组织排放源。

上述各单位大部分安装有陶瓷多管除尘器或旋风除尘器,污染物排放量见2.1-1。

表2.1-1 霍尔果斯口岸现有供热废气污染物排放表(2)污水排放现状工业园区:区内目前建成投产的工业有制革厂、番茄酱厂、塑料厂、油漆厂、索菲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广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焊条厂等企业。

其中制革厂的用水量和排污量占所有工业用水量的比重最大,用水量6000t/d,污水排放量约4800t/d。

番茄酱厂的用水为40t/d,污水排放量约30t/d。

工业区目前用水量85.3×104m3/a,排水量68.26×104m3/a,排放水污染物COD约94.42t/a,BOD63.68 t/a,石油类4.75 t/a。

服务区:霍尔果斯口岸人口特点是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和通勤人口规模较大,且人口季节性变动较大,到2005年底,霍尔果斯口岸建成区常住人口为12111人(含通勤人口),暂住人口约20000人。

根据相关资料,本报告以西北地区人平均用水量110L/d·人为标准,按人口统计出其最大生活用水量:3532m3/d,128.9×104m3/a。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酒店、宿舍楼、办公楼、食堂及浴室等建筑物中的生活污水。

排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计(办公区按湖南省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手册》中室内给水龙头设施,无卫生设施计算;宾馆与宿舍按室内有排水、淋浴设施,无集中热水供应计算;报告取二者排水加权平均值),生活污水最高日污水量为2825.6m3,则年生活污水量为101.72×104m3/a。

按新疆伊犁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特征指标COD188mg/L计(设化粪池),COD年排放量为191.24 t/a;BOD128mg/L计(设化粪池),BOD年排放量为130.20 t/a。

62团团部:62团部工业与生活用水正常为700 t/d,最大为1019t/d。

污水排入金边镇南 2.3km氧化塘处理。

按新疆伊犁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特征指标COD188mg/L计,COD年排放量为47.38t/a,最大为68.97 t/a。

BOD128mg/L,BOD年排放量为130.20 t/a。

根据以上各类废水排放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1-2。

(3)固体废物排放现状工业园区、口岸服务区、62团部主要固体废物炉渣估算量2596.54t/a(按燃煤量10%计);生活垃圾最大产生量50.75 t/d,全年1.85万吨(按常住、暂住人口之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剩余污泥1800 t/a(口岸环保局2005年全年统计)。

2.1.5口岸建成区环境质量现状(1)大气环境污染现状2004年11月,霍尔果斯口岸环境保护局对口岸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口岸的SO2和TSP浓度均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其中SO2排放值0.032万吨,尚低于伊犁州0.44万吨的总量控制指标,霍尔果斯口岸空气质量较好,但冬季SO2日平均浓度已接近二级标准值,主要为口岸冬季取暖部分锅炉房超标排放所致。

为调查评价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收集了伊犁州监测站于2006年1月19日-23日对评价区内的口岸海鑫有限公司、口岸兰州大酒店的现状监测资料,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反映出评价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TSP达到二级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口岸海信鑫有限公司和口岸兰州大酒店的大气环境NO2有超标现象,现场调查表明与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所致。

(2)水体环境污染现状综合分析霍尔果斯口岸主要河流的前期监测资料,霍尔果斯口岸地表水目前未出现严重的污染。

但目前口岸35%的污水直接就近排放,不仅影响了地下水水质而且影响了环境卫生。

目前口岸未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通过管网排至西南面的戈壁滩地中,随着污水下渗将影响到63团和南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体环境,严重影响下游居民生活生产用水。

霍尔果斯口岸水体属输出型水体,这对本区域水环境保护提出了高要求。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对霍尔果斯河及其支流的水质污染。

(3)土地环境污染现状从现有资料分析,区内土地目前未受到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污染。

(4)噪声污染现状根据历年调查监测资料分析,总体而言,霍尔果斯口岸区域声学环境质量较差,各个有代表意义的功能区监测点的等效声级值均在中度污染范围以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游客数量增加,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噪声问题将会成为该区声学环境控制的重点。

(5)固体废物污染现状霍尔果斯口岸固体废物对环境和景观有较大影响。

其主要原因是口岸没有规范的垃圾卫生收集、填埋设施。

由于居民、旅游者环境意识、习惯等原因,随意倾倒和乱抛乱扔垃圾的现象比较突出。

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问题也是霍尔果斯口岸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1.6 口岸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口岸现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至口岸西南面戈壁滩地,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中的一级标准,BOD5超过标准值近5倍,COD Cr超过标准值1.4倍,石油类超过标准值1.2倍。

该区为霍尔果斯河冲积扇中部,存在地下水污染隐患。

(2)口岸现无规范的垃圾处理厂,工业和生活垃圾现运往规划区南侧原62团南侧5km处沙漠地带处理,由于技术原因与权属问题,造成管理不善,夏季蚊蝇滋生、腐臭恶化,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环境卫生。

(3)现口岸建成区6km2内共有小型锅炉22余台,供热总面积365699m2,分散负担城区企事业单位采暖负荷,部分小锅炉未安装有效除尘设施,供暖期对环境空气造成了一定影响。

(4)城区用地规模较小,道路系统不完善,通关环境不通畅。

使得交通噪声、尾气排放源集中,对局部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5)霍尔果斯口岸建成区现状绿地总面积为12.7hm2,人均公共绿地3.9m2,存在着外围绿地多,内部绿地少,公共绿地严重不足。

2.2总体规划内容简介2.2.1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霍尔果斯总体规划考虑与霍尔果斯口岸“十一五”规划的期限相衔接,确定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近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规划范围:包括霍尔果斯口岸和61团、62团部分用地,远期规划面积30km2。

规划控制区为:东至61团的三道泉,南至污水处理厂,西至拦蓄网,北至八阿公路,总面积约177.86km2。

2.2.2总体规划的战略定位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的定位是:(1)霍尔果斯口岸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示范区,我国与中亚各国有效地开展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中国西部最具活力与魅力的经济新区。

(2)我国西部最大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基地、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涉外旅游基地,要将霍尔果斯口岸建成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自由开放、社会文明的口岸城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