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失败的原因探讨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失败的原因探讨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 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 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 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 都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 的仔猪最易感。1987年,该病在美国首 次被发现,1996年我国在猪群中分离 到蓝耳病病毒。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PR.KSV 变异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 染病,病毒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猪群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仔猪发病率可达 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 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 亡。它不仅引起猪群发生严重的原发性 病原感染,更为严重的是还可引起猪的 免疫抑制,导致猪群混合或继发感染其 他传染病。2006年夏季该病在我国一 定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流行,给养猪户 带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全世界 主要养猪国家均有该病存在,已严重威 胁着全世界的养猪业。 免疫是目前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 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养猪 场都主动为猪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预 防接种,收至U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 上控制了该疫病的蔓延、流行。但是,免 疫后依然发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养 猪场造成很大的损失。经过我们调查发 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失败,究其根 源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因素造成的: 一、疫苗因素 疫苗因素是影响免疫能否成功的 基础。疫苗的质量不合格,疫苗运输、贮 存不当,疫苗超过有效期,疫苗毒株和 传染病毒株血清型不同,灭活疫苗灭活 不全,弱毒疫苗毒力返强,疫苗被污染 等因素均影响免疫效果。 1.疫苗质量不过关疫苗的质量是 免疫成败的关键。现用的猪蓝耳病的疫 苗主要有经典毒株灭活苗、高致病性变 异毒株灭活菌和弱毒苗,生产厂家有数 十家。不同厂家设 ̄zk'T-不一,技术水平 不一,生产的疫苗质量也参差不齐。养殖 户如果使用了源头上没有保证的疫苗, 2.疫苗运输、贮藏不当 疫苗的运 输、贮藏是免疫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 节,如果运输、贮藏不当会使疫苗质量 下降,甚至失效,影响免疫效果。猪蓝耳 病灭活疫苗应在2—8℃的低温下避光 运输和保存,低于或高于此温度范围都 会影响免疫效果。一些销售商或使用者 由于不具备低温运输和保存疫苗的条 件,致使疫苗在规定的有效期内提前减 效或失效,导致免疫失败。 3.疫苗过期失效任何一种疫苗都 有它的有效期和保存期,即使将疫苗放 置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保存,它的免疫 效价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不少养殖户在使用疫苗前,对疫苗的外 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 日期、是否破损等不进行认真地检查, 不详细地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往往使 用过期失效的疫苗,导致免疫失败。 4.疫苗选择不当PRKSV在猪体 内持续感染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 异,产生新的病毒亚种或亚群,新的变 异毒株和强毒株的出现,使传统的经典 猪蓝耳病疫苗不能有效地抵御这些毒 株的攻击,使免疫失败。 在第23届广东养猪产业博览会 上,—位中国动物疾病控制中心的权威 专家就表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 对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都有保护作用, 但用经典毒株做的疫苗对新变异的毒 株只有部分保护作用。 5.灭活疫苗灭活不彻底 目前多用 的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由于灭 活苗在生产中灭活不彻底,使疫苗带 毒,毒株在猪体内迅速复制为强毒而导 致猪群发病。 6-弱毒疫苗毒力返强 高致病性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才面世不久,由于生 产工艺等原因使弱毒苗变为中毒苗或 强毒苗,在猪群中造成疫情。 7.疫苗污染疫苗在生产、运输、使 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疫苗的污 染。 二、免疫程序因素 在免疫工作中要建立合理的免疫 程序,才能获得免疫成功。科学合理的 免疫程序的制定应建立在对当地疫病 的流行情况、猪群的种类、生产情况等 方面的调查研究以及免疫抗体或母源 抗体的监测的基础之上,制定适合本场 特点的免疫程序,不能将书上或外地的 免疫程序照抄照搬。制定免疫程序时要 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是干 扰疫苗免疫最常见的因素。当母源抗体 水平高时,常导致仔猪的免疫失败。科 学的免疫程序应该是先进行抗体水平 监测,依据抗体水平高低,再确定免疫 时机,仔猪一般在母源抗体消失前首 7. ̄'11

1年第2期 免,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二免。如果过 早免疫,仔猪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 力;过晚免疫,又极易感染发病。 2.免疫干扰按照免疫程序猪体一 般要接种多种疫苗,但两种疫苗接种的 间隔时间不够,使疫苗之间产生相互干 扰甚至相互拮抗,抑制了猪体免疫系统 的正常功能,降低猪体抵抗力,造成免 疫失败。 3.免疫次数不当猪蓝耳病疫苗接 种1次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力,必须多次 免疫。一些养猪户不重视重复免疫,认 为免疫1次就万事大吉,结果达不到应 有的免疫效果。 4.免疫间隔时间不当同一种疫苗 经过2次或2次以上的免疫后,所产生 的抗体维持时间较长,达到的抗体水平 较高。重复免疫的间隔时间是根据抗体 的维持时间来确定的,一般最短间隔时 间不得少于14天,有的认为免疫次数 越多,间隔时间越短越好,结果引起免 疫耐受,反而达不到效果。值得注意的 是,第2次或2次以上免疫接种的份量 不得低于前次免疫时的份量。 5.免疫剂量不当 各种疫苗必需按 一定的注射剂量使用,才能产生最好的 免疫效果。猪蓝耳病疫苗应根据猪的大 小和疫苗说明书的要求确定相应的剂 量,不能大小猪用同一剂量,也不能随 意加大或减少疫苗的用量。 三、免疫操作因素 不按操作技术规范进行免疫,是导 致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1.注射针头选择不当 有的养猪户 常使用短而粗的针头进行预防注射,注 射针孔大而浅,疫苗易注射到脂肪层影 响其吸收,同时由于注射孔过大,疫苗 易流出,造成注射量不足。 2.器具消毒不当接种用器具未经 消毒、消毒不严格、消毒方法不正确或消 毒后存放过久,超过了消毒有效期,操 作时造成疫苗被污染,影响接种效果。 有的养猪户疫苗注射一针多猪,这 样反而造成病猪与健康猪之间的交叉 感染而引发疫情。 3.疫苗准备不当 疫苗使用前,应 恢复至室温(从冰箱取出后放置2~3 小时),注射前应充分摇匀;疫苗启封 后,限当日内用完。 4.接种部位的选择与消毒不当 蓝 耳病疫苗—般采用耳后肌肉注射,注射 部位应用碘酊或75%酒精严格消毒。在 实际工作中由于猪难以保定和飞针注 射疫苗,使部位难以准确同时进针尺寸 较浅,疫苗没有注^肌内而是留在脂肪 内,失去免疫效果。 5.免疫后观察、记录不当 疫苗注 射后,猪只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加强 观察,发现严重过敏反应猪后及时用肾 上腺素等药物急救治疗,完全可减少损 失。很多养猪户在注射后忽视观察,导 致错失猪只过敏反应的最佳救治时间。 免疫后还应做好接种记录,有些养 猪户由于没有免疫记录或免疫记录不 完善,常造成漏打或重复注射,也给以 后的免疫造成困难。 四、动物因素 动物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等也影 响免疫接种的效果。 1.猪群营养不良日粮中的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质严重不足或比例失调, 可影响猪体抗体、淋巴因子的合成而影 响免疫效果。 2.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只有健康 的猪只免疫后才能产生坚强的保护力, 猪只越健康,免疫效果就越好。如果猪 只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就会影响其免 疫系统的完整性,造成免疫功能低下。 3.猪的隐性感染猪群在接种疫苗 前已感染了蓝耳病病毒,尚未出现临床 症状,接种疫苗后会适得其反,造成猪 群发病甚至死亡。 4.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 病的干扰猪只患上慢性消耗性疾病 或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喘气病、圆环病 毒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后,猪体的免疫 系统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不 同程度的免疫抑制。 五、饲养管理因素 猪群饲养管理不良,猪舍卫生条件 差,猪饲料营养不全面、混杂霉菌、毒素 等,免疫期间猪只滥用药物等都将影响 免疫效果。 1.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猪场饲养 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粪便清除不及时, 有害气体过多,不按时消毒,不及时杀 灭蚊蝇,使猪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 的病原微生物,在应用疫苗接种期间, 猪只可能受到病毒、细菌感染,导致抵 抗力下降,导致免疫失败。 2.滥用药物有些药物(如氯霉素、 卡那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皮质激素 类等)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 定抑制作用,尤其在免疫前后不规范地 使用这些药物,可导致机体淋巴细胞减 少,致使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引起 免疫失败。 3.饲料中的有害物质超标饲料中 的无机盐含量过高,有害重金属(如铅、 镉、汞、砷等)超标,抗病毒药物和抗生 素添加量过大,饲料发霉变质产生的霉 菌毒素等都将损害猪只的免疫系统,导 致免疫失败。 4.无害化处理不到住猪场没有无 害化处理设施或没有启用无害化处理设 施,使死猪、病猪及废弃物乱丢乱抛,造 成痫原微生物的大量存在及交叉感染。 5.管理不善产生应激猪群免疫前 后,如经历长途运输、突然换料、饲喂劣 质饲 打耳标、阉割、高温、寒冷、潮 湿、缺氧、惊吓、噪音等应激因素的作 用,可使猪体内存在较高的皮质激素, 而皮质激素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 制作用,从而导致猪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能力下降。 六、外界因素 1.野毒早期感染或强毒株感染高 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在国内的存在范 围相当广泛,猪场外存在于自然界中的 野毒及变异强毒株随时威胁着猪群的 安全。猪体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定时间才 能产生免疫力,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 潜在的危险期,一旦有野毒入侵或在机 体尚未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就会导 致疾病的发生,造成免疫失败。 2.猪场选址不当没有按照有关要 求建猪场,猪场的隔离消毒及饲养管理 条件较差,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 留下隐患。 总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失 败往往不是单方面的因素,它可能是多 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查找原 因时,要树立多病因论的观点,对猪群 的疫苗、免疫程序、营养、生理状况、药 物与毒素、饲养管理与环境等进行深入 的调查,对各种资料和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这样才能找出主要矛盾,得出客观 科学的解决办法。 (通联:四川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经 济管理系63500]) ∞|

8年第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