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ms]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医疗论坛
Medicial Treatment Forum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5O例
黄华竖 广西容县妇幼保健院,广西容县537500
【关键词】,'bJD腹泻;七味白术散;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05—0062—02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
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本院采用中西医结
合疗法治疗d,JL腹泻5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00例腹泻患儿为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
我院住院治疗的住院病儿。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对照组:按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试
行)执行…:无脱水者4 h内予口服补液盐、米汤或糖盐
水20~40ml/kg,随时口服预防脱水;轻、中度脱水给补液 盐口服,及时纠正脱水;重度脱水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
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并同时加服思密达治疗:1岁以下,
每13 1袋,分3次服用;1~2岁,每13 1~2袋,分3次服
用;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用。
(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治
疗。方药以七味白术散加味为基础方,药物组成:党参5g,
茯苓10g,炒白术10g,广藿香5g,木香5g,煨葛根5 g, 炙甘草5g。加减:湿热明显者加黄连、黄芩各3—5g;水样
便属寒湿重者加干姜3g,车前子10g(包煎);纳食欠佳加
炒山楂、炒扁豆各10g;伴有呕吐者加生姜、半夏各5g;久
泻不止加石榴皮、肉豆蔻、补骨脂各5g。每天1剂,水煎 分2次温服,14d为1疗程。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制定。治愈:大便
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 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镜检脂肪球
或红白细胞偶见。无效: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症状
加重。
2结果
观察组治愈40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96.O%;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22例,无效15例,总有
效率70.O%。经Ridit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疗效比较,差 异有显著性,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d,JL腹泻的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属于第
二位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 熟,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素相对较多,机体防御功能差,
肠道菌群失调,故容易引起腹泻。
口服思密达可使腹泻症状得到控制。它能覆盖在整个
肠粘膜上,对消化道病毒及其产生毒素有极强的固定、抑 制作用,并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出体外。此外,思密达还
能维持肠道正常分泌功能,减少水电解质的流失,不影响
其他药物吸收利用,不改变肠蠕动,于口服补盐同时服用,
可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J。思密达对腹泻具有很好的疗效, 主要取决于它的药理特性:该药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
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
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
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 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 J。因此,对照组5O例中,治愈13
例,好转22例,无效l5例,总有效率70.0%,疗效尚能
令人满意。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加用了内服
中药。 中医认为 J,腹泻属“泄泻”范畴,多因感受外邪, 饮食内伤,脾胃虚弱,湿热蕴郁引起,主要病变部位在脾
胃。脾虚则饮食人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水反为湿,
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并走大肠,乃成泄泻;对于久泻患 儿,脾阳虚弱,生化乏源,累及肾阳,命火衰微致下利清
谷。腹泻的临床症状虽很复杂,但致病的机制不外湿与滞。 由于d,JL“脾常不足”,因此,d,JI,腹泻与脾虚的关系亦甚
为密切。正如《幼幼集成・泄泻证治》所指出:“夫泄泻
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
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而泄泻作矣”。由此可
见,脾虚与湿盛是泄泻发病的两大病机。因此,健脾和化 湿应该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治疗原则。七味白术散原名白术
散,首载于《小儿药证直诀》:“若伤风吐泻,身热多睡,能
食乳,饮水不止,吐痰,大便黄水,此为胃虚热渴吐泻,当
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多用白术散”。该方由人参、白术、 茯苓、甘草、木香、藿香、葛根等七味药组成。方中四君子
汤益气健脾;藿香、木香芳香化湿,行气和中;葛根发散解
表、升清止泻,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祛湿止泻之 功 j。动物实验研究 表明七味白术散能降低人轮状病毒
(HRV)感染动物死亡率,促进小肠粘膜对钠、糖的吸收,
纠正脱水,促进粪便中HRV抗原消失,减轻小肠粘膜病变
和损伤,从而对肠粘膜发挥保护作用,进而维护了小肠的吸
收功能。研究还表明 ,七味白术散超微药剂与传统汤剂均
能治疗抗生素引起的小鼠菌群失调。研究还显示 ,七味白
术散能清除感染乳鼠肠道中的人类轮状病毒(HRV),明显
改善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
4结论 本方为治疗腹泻提供了实验室依据。因此,观察组能
取得较对照组更好的临床疗效。
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能优
势互补,较单纯西医疗效要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疗论垤
Medicial rreatment Forum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63・
复方苦参汤外洗联合碧玉散治疗婴儿湿疹1例
李进叶贾敏郭伟云 贵阳中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02
【关键词】 婴儿湿疹;复方苦参汤;碧玉散;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05—0063—01
1病例报告
患儿女,8个月。因近4月来左手出现皮疹、瘙痒明显
来诊。曾外用多种药物如“湿疹膏”、“尤卓尔软膏”,初
期有效,但近1周来出现外用无效。患儿患病以来饮食及
睡眠正常,二便正常。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系统检查无异常,
皮肤科情况:左手可见大片皮损,弥漫潮红、丘疹、丘疱
疹密集分布,渗出明显。
治疗方法:复方苦参汤,方药组成:银花20g,黄芩
15g,公英15g,地丁15g,苦参10g,艾叶10g,乌梅lOg,
枯矾lOg,马齿苋lOg,上药加水1500ml煎至500ml,待水
温降至15。C~20。C(手试略温)用毛巾反复蘸洗局部,每
日1次,有渗液的外敷碧玉散。碧玉散是有我院皮肤科自
制,每13两次。7日为1个疗程,每周复诊1次。
治疗结果:治疗前(图片1)、1周后(图片2)、两周
后(图片3)。
■■■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治疗后1周:红斑、丘疹、丘疱疹70%消退,结痂处
脱痂,渗出明显减少,痒感减轻; 治疗后两周:皮损95%
消退,痒感消失。
2讨论
祖国医学中虽然没有“湿疹”的病名,但对许多病症
的描述与湿疹相符。例如“奶癣”、“旋耳疮”、“四弯风”、 “绣球风”等,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儿湿疹”、“耳
周湿疹”、“异位性湿疹”、“阴囊湿疹”等。其病因首归于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其调养,胎中遗热遗毒,或饮食失
调,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致。婴幼儿服药不便且皮
肤娇嫩,故治疗以外用为宜,且选药宜慎,以免损伤皮肤
导致不良反应。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祛风止
痒。本方中苦参、枯矾、黄芩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善治
湿疹瘙痒。马齿苋祛风泻火、燥湿祛虫。银花、公英、地
丁清热解毒,收湿敛疮。艾叶除湿杀虫,乌梅收湿杀虫。
据现代药理研究,本方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及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
作用,因而可减少超抗原的产生。同时还有良好的抗炎作
用,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减少
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水肿,抗氧自由基,
稳定细胞的溶酶体膜,抗缺氧,促进组织修复和溃疡愈合
等作用…,诸药相伍集清热解毒,燥湿祛风于一身,药性
温和,直达病所,迅速见效,既免去患儿服药不便之忧,
又避免了过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所致不良反应和停药后
可能出现的反跳现象,减少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使用时水温一般在15。c一20。c,使用的毛巾要质地柔软,
每次使用后尽可能烫洗晾晒,以免对渗出或破损皮肤造成
污染。碧玉散外敷具有清热解毒,减少渗出,止痒消肿,
收敛疮口。复方苦参汤外洗联合碧玉散治疗婴儿湿疹具有
明显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浴生,邓文龙,薛春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8:380.
(收稿日期:2012.01.21)
参考文献 [I]方鹤松,段恕诚,于卫力,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1临床 儿科杂志,1992,10(4):239—24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 版社。1994:79. [3]陈杰.思密达治疗/bJL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 (4):126. [4]柴月瑛.思密达高效治疗急性腹泻病240例临床分析[J].中华流行病 学杂志,2004,11(6):136—139. [5]赫翠玲.自拟健脾止泻汤联合西药治疗A,JL腹泻65例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122—123. [6]刘杰.七味白术散治疗d,JL腹泻刍议[J].江西中医药,2008,39 (7):15—16. [7]贺双腾,何飞舟,伍参荣,等.七味白术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与 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3):132—135. [8]邓红洁,吴海,彭晓珊,等.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小鼠的疗效研 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9):36—32. [9]姜晓,伍参荣,田雪飞,等.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感染乳鼠小肠 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29
—30. (收稿日期: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