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中医评述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我国疾病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变下稀薄或水样,或伴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粘液。
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很高,每年5岁以下的儿童患腹泻平均为2-2.5 次/人,2次以下小儿约占75%,在夏秋季节为高发期。
在国内外皆呈现高发病率,如:克利夫兰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每人每年发病率1.52 次,中国每年为1.76 次/人,农村高于城市,估计中国5 岁以下儿童每年有3〜4亿人次数腹泻。
其致病原有细菌、病毒、原虫等,以病毒多见,尤其是轮状病毒。
其中夏季多发细菌性腹泻,秋冬季节多发轮状病毒肠炎,据统计中国秋冬小儿腹泻中有多数位轮状病毒所致,可见轮状病毒是中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与外国的报道一致。
轮状病毒感染导致6 月〜2 岁婴幼儿为多见(约占93.5 %)。
西医以纠正脱水及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及微生物。
在临床上部分医师滥用抗生素在一些地区以成为医源性危害,引起不良反应。
如:肠道药群、耐药菌株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和院内感染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
小儿腹泻在秋季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其次为肠道病毒及其他病毒,无合并细菌感染证据时,不需要用抗生素。
关于小儿腹泻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早已定论,应针对细菌感染,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病,而且能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近年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效果,具有无副作用,无痛苦,不需打针,患儿易接受,避免长期使用抗菌素导致菌群失调带来的医疗缺憾。
现将近期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有关情况述评如下:1病因病机王受传,韩新民等认为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如下:(1) 感受风寒:小儿脏腑娇嫩,藩篱不密,外感风寒,直中脾胃,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合污而下,则为风寒泻。
(2) 湿热蕴结:素体湿热内盛,或夏季暑湿当合,湿热困脾,中阳失养,运化失常,水湿并走肠间,肠失传导,发为湿热泻。
(3) 内伤饮食:乳哺不当,或暴饮暴食,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胃失和降,脾失运化,宿食内停,湿浊不分,合污而下,发为伤食泻。
(4) 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调,或久病之后,皆可致脾胃气虚,胃弱不能腐熟水谷,脾虚失健之职,水反胃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则为脾虚泻。
(5) 脾肾阳虚:素体阳虚,或久病体弱,均可损伤脾胃之阳,命门火衰,火部暖土,阴寒内盛,水谷不化,而致澄澈清冷,洞泄不止。
(6) 伤阴泻:小儿稚阴之体,泄泻无度,更伤阴津液,水液耗损,阴津受劫,津伤液脱而成伤阴的变证。
(7) 伤阳泻:小儿为稚阳之体,久泻不止,阴损及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阳气外损,此为伤阳之变证。
宋红认为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多与气候、饮食及小儿素体有关,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若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则脾胃阳气,运化元权,水谷不化,并走大肠致腹泻不止。
肖咬脐认为,由于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和脾常不足的病理特点,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泄泻,其发病机理总是脾胃虚弱或功能紊乱。
刘一玲认为小儿腹泻常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湿邪内生,小肠受盛,大肠传导失常而成。
2推拿方法李兰推拿治疗小儿腹泻100 例,治愈85例,好转11例,未愈4 例,总有效率达96%。
其治疗方法为直推大椎至龟尾,反复5 次;继而用双手食、中、无名指指面压背俞穴,自上而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交替移动按摩,反复5 次。
辩证选穴:伤食泻加按揉胃俞,按揉三焦俞,清大肠,推六腑;湿热泻加按揉大肠俞,按揉大椎穴,补脾土,揉外劳;脾虚泻加按揉脾俞,按揉三焦俞,补脾土,推上三关。
陈伟平推拿治疗小儿腹泻160 例,总有效率95.0 %。
其治疗方法为:以补脾土为主,寒湿泻、脾虚泻用姜汁作介质;湿热泻、伤食泻用冷开水作介质;摩腹时用冬青膏(油)作介质。
辩证选穴:脾虚泻选用补脾土,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捏脊,推上七节,揉龟尾;伤食泻选用补脾土,揉中脘,揉板门,摩腹,清大肠,揉天枢,揉龟尾;湿热泻选用清脾经,清大肠,揉大椎,退六腑,以上治疗1 次/天。
高俊领运用推拿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效率达97%。
其治疗方法为:摩腹,揉脐,腹部震法,上三法交替进行15分钟〜20分钟,推脾土100 次,推大肠100 次,揉龟尾100 次,推上七节100 次,捏脊9遍。
袁靖运用推拿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治愈率达94.4 %。
其治疗方法为:指揉小天心200转,指揉一窝风200 转,补肾经200转,逆运内八卦50圈,推四横纹200 次,揉二马300 转,清天河水50次,补脾土300次,捏脊3次。
蒋崇刚㈣运用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痊愈14例,有效2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其治疗方法为:补脾土300 次,清小肠100次,推大肠,摩腹5 分钟,揉脐3 分钟,揉龟尾300 次,推七节骨300 次。
辩证加减:湿热泻加清大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以清利湿热;风寒泻加揉外劳宫,揉天枢,按脾俞,按胃俞以温中散寒;伤食泻加清脾胃,揉中脘,搓脐,拿肚角以消食导滞;脾虚泻加推板门,运内八卦,揉脾俞,揉胃俞,捏脊,揉足三里以健补脾胃;脾肾阳虚在脾虚泻的手法基础上再加揉肾俞,擦八?。
刘志新等采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172 例,治愈率达100%。
其治疗方法为:分手阴阳,补脾经,补大肠,运土入水,推三关,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捏脊,以上各学穴各推3〜5分钟,每日一次。
寒湿泻加按神阙穴3 分钟;湿热泻以清大肠、退六腑、清天河水为主;伤食泻加清大肠、揉中脘;呕吐者加揉内关;久泻不愈加补肾经、揉百会;易惊者平肝。
李晓蔚等采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86例,痊愈68例,占79.1 %;好转18 例,占20.9%,总有效率100%。
其治疗方法为:寒湿型治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补脾土400 次,运土入水100 次,推三关300 次,揉脐200 次,熨腹20 次,推上七节骨400 次;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调中止泻,清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退六腑400 次,推三关300次,揉天枢50次,揉龟尾500 次;伤食型治宜消食导滞,和中助运,补脾经300次,揉中脘400次,分腹阴阳200 次,揉龟尾400次,拿肚角lO 次。
齐艳琴采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316 例,治愈259例(占82%),好转4l 例(占13%),无效16例(占5%),总有效率95%。
其治疗方法为:(1)伤食泻:运板门30 次,运内八卦50次,清大肠100次,揉中脘50次,拿肚角3〜5次;(2)寒湿泻:补大肠300次,揉外劳30次,揉足三里30 次,若伴肠鸣腹痛者拿肚角3〜5 次,体虚者者加捏脊3〜5 遍;惊惕不安加掐五指节3〜5 次,清肝经100 次。
以上操作以滑石粉为介质,操作以上肢、胸腹部、腰背部以及下肢依次为序,上肢操作取男左女右,下肢操作取双侧,每日治疗1 次,3 次为1 个疗程。
3手法探讨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肌肤柔弱,气血未充,所以治疗小儿腹泻手法的操作特别要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手法的补泻则更为重要,只有小儿补泻手法运用得当,方能收到补虚泻实,祛病强身等效,方能使小儿腹泻治愈。
孙氏认为,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时,一般多(1)以逆、下、重、急为泻(清),顺、上、轻、缓为补。
认为用力轻,速度慢,顺经方向(有些特定独特的补泻方向)为补,反之为泻,用力和速度在以上两者之间为平补平泻(2)与补泻量有关:手法轻,刺激量小,轻缓柔和,时间短促,频率低,幅度小,轻揉、轻按,适宜病程长,病程缓,体质差的患者,有疏通气血,扶正补虚的作用;手法重,刺激量大,强劲执着,时间较长,频率高,幅度大,如:重按、重揉等法,适宜于病势急迫,病情重,体质强的患者,具有开窍醒脑,祛邪辟秽,活血消瘀,镇惊,发汗等作用。
(3) 与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有关:推拿师顺经脉走行方向,在穴位上作短时间轻快手法治疗,或顺其经脉方向以推法、揉法,以使气血通畅,使虚弱的集体得以康复。
(补法)逆经脉走行方向,重力推法、压法、掐法,在穴位上进行长时间,重手法推拿按揉,使亢盛病势得以削减。
(泻法)(4)与择向补泻有关:向心为补,离心为泻,推上为补,推下位泻,由外向里为补,由里向外为泻,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5) 与手法的强度有关:手法的强度、手法的刺激量,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
必须遵循轻快、柔和、手法技巧娴熟。
虽是同一手法,疗效高低取决于手法功底深浅,功底深才能得心应手,手到病除。
《灵枢?经脉》曰:“盛者泻之,虚者补之”,“补者,补其不足,扶助正气;泻者,泻其有余,祛除邪气”。
其最终目的是平衡阴阳,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
小儿推拿通过在一定部位,或一定的穴位,给予一定时间,一定刺激量,一定操作方向的各种不同治法,从而调整阴阳,调补气血,解表散寒,化湿止泻,消食化滞,调中健运止泻,清热化湿止泻,健脾益气温阳止泻,健脾平肝镇惊止泻等作用,方能使小儿腹泻治愈。
4机理探讨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在《内经》有“濡泻”“注泻”等名称。
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一是由于小儿智力未全,饥饱无度;二是因脾常不足,易使脾胃虚弱,小儿阴生阳长需要脾胃化生精微充盛机体。
因此,无论是感受外邪,还是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寒均易引起脾胃失调,运化无权,致水谷不分,并走大肠而成泄泻。
《内经》中就多有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春伤于风,夏生殆泄”,《灵枢,百病始生》云:“多寒则肠鸣餮泄,食不化”,《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明确指出风、寒、湿、热等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导致泄泻。
又如《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说明饮食不节是泄泻发生的重要原因。
总之上述皆为发病的外在因素。
《景岳全书》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幼幼集成》曰:“若饮食失节,寒湿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泻作兮。
小儿久泻又易伤胃,而致肾阳虚冷,命门火衰,无以温煦脾土,运化失常,由此可见,脾胃虚弱是小儿腹泻的内在因素。
现代医学研究,王居玮认为(1)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且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量的变化,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 对病原体防御功能较差。
1) 小儿的胃酶分泌不足,胃内酸度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减弱。
2) 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消化道分泌型IgA 较低,使之保护人体免受胃肠道微生物及食物抗原侵袭的能力减低。
3) 正常菌群尚为建立,由于患病时使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使婴幼儿易患肠道感染。
(1)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就是医者用各种手法,施术于患儿体表,即可由表及里的使经络通畅,营卫调和,气血周流如常,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促进和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以恢复脾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