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与内在因素分析

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与内在因素分析

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与内在因素分析

摘要:“中式英语”指带有中文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特色的英语,是一种洋泾浜语言。“中式英语”在英语中被称为“Chinglish”,是“Chinese”和“English”混合而成的合体字。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中式英语”不符合英语口语规范,并且在大学生英语学习和运用中经常出现。这些“中式英语”表现在英语口语的各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英语表达与交流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本文主要是通过口语交流记录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陕西师范大学及其周边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中的“中式英语”表现形式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语口语 中式英语 表现形式 内在因素

“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Joan Pinkham)。很多人常常混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其实,“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中国英语”是那些表达中国独特事物的词汇和表达法,是规范英语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自然和风土人情。而“中式英语”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英语学习过程的负迁移,在日常交际、写作和翻译中出现的一种不符合规范的蹩脚英语,英语中称之为“Chinglish”。

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英语口语中“中式英语”的出现情况,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及其周边院校在校本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英语口语交流记录和问卷调查,分析并尝试总结受调查对象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出现“中式英语”现象的内在因素。

1 调查对当前大学生英语口语中“中式英语”现象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1 语音方面

(1)发音时,受普通话或方言影响发音错误,如英语辅音中/θ/、//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音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很难习得,往往发成/s/、/z/,而来自四川地区的大学生会混淆平舌与翘舌,将/sh/发成/s/。

(2)很难判断元音发音长短,如很难将/i:/,/a:/等元音发准确,区分不了seat与sit、beat与bit等词的发音区别。

(3)在发辅音(特别是在词尾)时,容易加上元音结尾/e/或/er/,还有辅音群发音错误,将glad、please发成/g´ld/、/p´li:z/等;

1.2 语调方面

(1)说英语时,节奏往往有汉语节奏的特点,明显带有中国腔调。

(2)往往注意单个词的重读,而忽视了英语中需要突出的句重音,或不注意的把几个需要轻读、弱读的音节压缩,将其含糊地读出来。 (3)习惯于将每个音节都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发音响度,声调高低都一样。

1.3 语法方面

(1)用词不当,如表达自己要听取别人意见,用“absorb somebody

else` s opinion”而英语地道表达应是“get a second opinion”,爬楼梯用“climb the stairs”而英语地道表达为“take the stairs”。

(2)搭配错误,不清楚各种词性短语的具体用法,如用“in danger to”表达某物处于危险境地,正确说法是“in danger of”。

(3)基本语法错误,口语表达或交流中经常出现“I

prefer…than…”/“Because… so…”等基本语法错误。

(4)重复表达,一般来说,除非有意强调或出于修辞的需要,英语总的倾向是尽量避免哦重复,讲英语的人对于随意重复相同的音节、词语或句式往往感到厌烦,而汉语注重语句音节匀称,喜欢重复词语。举简单的例子,很多大学生说自己在书房学习,将“书房”表达为“study

room”而“study”本来就有“书房”的意思,同样,“desk”本就有“书桌”的含义而很多人说“book desk”,表达自己观点时说“my views and opinions”则是典型的词语重复。

(5)时态运用不当,由于汉语词语形态没有变化,中国大学生说英语时往往忘记动词时态变化,对将来时态、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能够掌握但运用不自如,而对完成时态的掌握与运用非常欠缺。

(6)语态运用不当,被动语态在英语中是一种很常见的语法现象,英语使用被动式常常是为了表示某种客观、间接和非人称的口气,以迎合某些表达需要,汉语要表达同样的口气,往往不用被动式而多用无主句、主语省略句、主语泛称句等句式,造成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时语态运用不当及一些基本语法错误如句子无主语等。

1.4 文化背景方面

礼貌用语不当,不能准确运用英语熟语,表达时常带汉语中的成语熟语,如要表达自己的意愿时说“I want…”而英语礼貌用语则是“I

would like…”;与人打招呼时说“Have you eaten yet?”而地道用语则是“Did you have fun?”;告诉别人少管闲事时说“Don` t mind other` s

business”而英语熟语表达为“Mind your own business”。

1.5 思维方式方面

受中式思维或汉语思维影响,口语表达时习惯于重复前面说过的话,话语没有逻辑性,用词模糊而不精确。口语表达或交流时少用代词,重复使用某人名或主语名词;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话语没有组织与层次,显得凌乱;由于词汇缺乏与中式思维习惯,表达时经常用模糊不清的词语,经常用bag代替所有的“包”,用cup代替所有的“杯子”等。

2 中式英语首先是由于母语习惯、交际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产生的,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负迁移和石化等客观因素决定的

但“中式英语”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英语口语发展,其中学习者的内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参照影响外语学习的内在因素,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情感、性格、语言基础三个维度的设计,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造成“中式英语”现象学习者的内在因素进行了一下分析。

2.1 情感因素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其学习行为,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大学生口语表达中“中式英语”问题产生的内在因素中,情感因素占很大一部分。其中学习动机,信心以及学习焦虑等情感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克拉申的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影响的情感过滤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将情感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的通过情感因素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根据这个假说,语言学习者的强度因人而异。大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若持有消极的学习态度,如对英语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信心不足等对英语吸收有很强的过滤作用。持消极态度的语言学习着不仅不会主动地获取更多的输入,反而即使能够理解它们也不会进行习得。所以情感过滤的作用强时,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不充分,学习也多半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注重自己的口语发展,觉得自己说“中式英语”也无所谓。然而,大学生若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持积极的态度,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就很弱,学习者倾向于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主动的获取更多语言输入、克服学习困难。这类学习者往往关注自己在英语口表达中的各个方面,能够主动发现自己在英语口语表达中的错误并积极改正。

据统计,调查对象中98%认为英语口语水平很重要,86%认为“中式英语”很影响沟通需要努力克服,62%的人表示自己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以改正“中式英语”表达。这说明多数调查对象认识到了英语口语水平的重要性和克服“中式英语”的必要性,这些学生也就更有可能在英语学习和口语练习时有较强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学习自信方面,只有2%认为自己英语口语水平很不错且不受“中式英语”影响,而72%认为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去练习地道的英语口语,以此可看出大多数调查对象缺乏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和学习环境的信心,这将有碍于其今后的口语学习。学习焦虑方面,64%的人用英语交流时很担心自己受“中式英语”影响导致别人理解困难,而44%的人更是觉得自己说一口“中式英语”会遭别人嘲笑,这表明大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有较明显的焦虑情况,害怕自己说一口“中式英语”影响沟通甚至遭人嘲笑,这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在今后的口语表达和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很被动,尽量少说或干脆不说英语免得被人误解或嘲笑等现象。

总之,调查对象意识到了英语口语水平的重要性和克服“中式英语”的必要性,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心态去克服困难。但是自信心不足,表现出较明显的焦虑情况,这会阻碍大学生今后的英语口语学习与输出。

2.2 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分析的重要指标。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开朗、活泼、在英语口语表达中表现出不怕犯错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善于表现自己,在英语口语活动之中敢于参与、敢于发言,锻炼的机会多,英语表达往往比较流利,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和实践的机会;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文静、胆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害怕交际,常常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不服输,不善于表达,但由于不善与人交往,因此其口语能力水平提高较困难。

据问卷调查统计,38%的调查对象喜欢用英语与人交流,34%在英语课堂积极发言参与讨论,30%乐于跨文化交流,并表示自己有说地道英语的朋友,并经常向他们请教,这些调查对象态度积极,更善于表现自己,敢于参加课堂活动和各种口语交流活动,也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准确的语言输入,更容易发现自己口语表达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并加以改正,但这些调查对象只占总体的1/3,这说明更多的人并不善于表现自己或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善于或不喜欢英语口语交际,调查显示,58%更乐意通过看电影浏览英语学习网页来学英语。虽然看电影、浏览英语学习网站也是学英语的途径,但是这些途径缺乏实际的英语口语交流情景,调查对象若不去积极主动地创设情境,选择看电影和浏览英语学习网站学习英语,会对自己的英语口语发展造成了阻碍,无法将英语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有些错误的语言输入也无法得到改正。 2.3 语言基础

语言基础在此主要是指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表现在英语口语方面就是语音、语调、对词汇和句法的掌握以及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等方面。而我们的调查者的英语口语表达欠妥,之所以会出现“中式英语”,也就是因为语音语调不准,不能准确使用甚至乱用词汇和语法,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欠缺了解并且在口语表达中基本上没有英语思维,长期受汉语表达的思维影响而又不积极主动改变现状。

调查显示,小于10%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英语发音标准,语调自然,口语表达或交流时能够准确运用英语词汇和语法,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且肯定自己说的不是“中式英语”。然而,60%的调查对象认为英汉语音语调差异、语法结构差异很大,从而增加了其学习难度,64%认为英语国家文化很难理解,更有92%认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导致自己缺乏英语思维,输出的都是“中式英语”,表明调查对象的语言基础薄弱,这也是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通病。

3 结语

“中式英语”并非是独特的现象,除英语国家外,各国英语学习者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式英语”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发展,其中学习者的内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本文对“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内在因素分析,希望能对这种现象的解决提供一些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