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厂站自动化设备接入规范

江苏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厂站自动化设备接入规范

I 附件 江苏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厂站自动化设备接入规范

二O一一年十二月 II 目 录 前 言 ------------------------------------------------ III 1 范围 ------------------------------------------------ - 1 - 2 引用标准 -------------------------------------------- - 1 - 3 主要术语 -------------------------------------------- - 3 - 4 业务范围 -------------------------------------------- - 4 - 5 设备接入 -------------------------------------------- - 5 - 6 传输通道 -------------------------------------------- - 6 - 7 信息传输要求 ------------------------------------------- 18 附 录 A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要求的电厂常规远动信息内容 ------ 21 附 录 B 江苏电力调度数据网网络结构示意图 ---------------- 24 III

前 言 江苏省电力公司作为国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已将江苏范围内500kV变电站监控业务集中到省调,220kV、110kV变电站监控业务集中到地调,35kV变电站监控业务集中到县(配)调,实现了省、地、县(配)调层面的“调控一体化”。同时随着“大运行”调度业务调整及调度数据网双平面的建成投运,对厂站自动化设备的接入和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规范、指导江苏电网厂站自动化设备的接入,使其更好地适应江苏电网的发展,服务于电网生产和运行,特制订《江苏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厂站自动化设备接入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根据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相关标准、规程和规范,结合江苏电网的工程实践和有关变电站、电厂的具体情况制定而成,其要点如下: 1)明确江苏电网调度数据网双平面架构的自动化设备的接入要求和信息传输方式; 2)明确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与厂站端信息通信相关的传输通道组织和规约要求; 3)明确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所需信息内容; 4)规范信息种类、传送方式、传送优先级等。 本规范的编写格式和规则遵循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DL/T 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的要求。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江苏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公司、淮安供电公司。 本规范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IV

本规范由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孙大雁、吴玉林、霍雪松、陈戈、邱冬、龚明、季恒、王进超、裴培、张明、钱君霞、马鸿娟等。 - 1 - 江苏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厂站自动化设备接入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江苏电网变电站、电厂自动化设备标准配置、信息分类、传输通道组织、运行方式、参数配置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的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含用户变)、电厂(统调电厂、非统调电厂)。 已投运的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含用户变)、电厂(统调电厂、非统调电厂)进行改造时,参照本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示标准均应采用其最新有效版本。 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719-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102篇 电力系统电能量累积传输配套标准》 DL/T 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103篇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 634.51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5002-2005《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5003-2005《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8-2005《220kV~500kV 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 2 -

DL/T5149-2001《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03-1999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DL/T516-2006《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Q/GDW Z461-2010《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规范》 Q/GDW 394-2009《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131-2006《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电监会2004年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电监会2006年34号文《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IEC TR 62210技术报告 电力系统控制和相关通信—数据和通信安全 ISO/IEC 17799信息技术 保密安全技术 信息保密安全管理惯例法规 ISO/IEC13335-1信息技术 安全管理指南 1 IT安全的概念与模型 ISO/IEC13335-2信息技术 安全管理指南 2 IT安全管理与策划 ISO/IEC13335-3信息技术 安全管理指南 3 IT安全管理技术 ISO/IEC13335-4信息技术 安全管理指南 4 防护措施的选择 ISO/IEC13335-5信息技术 安全管理指南 5 网络安全管理指南 ISO 21827系统安全工程 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 苏电调〔2007〕246号 《江苏电网35kV~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苏电调〔2011〕433号《江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监控信息采集规范》 - 3 -

国家电网公司调自〔2009〕146号《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第二平面(SGDnet-2)总体技术方案》

3 主要术语 3.1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集电网调度和厂站监控、一个或多个监控点(变电站、电厂)运行的场所。 3.2 调控一体化 调控一体化即将原来的变电监控、变电运行维护全面分离,将监控业务与调度业务融合,实现电网调度与电网监控一体化管理。 3.3 备用节点 备用节点是在“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发生异常时,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而设置的冗余站点,主要包括省调备用系统和地调备用系统。 3.4 无人值班变电站 站内不设固定运行、维护值班人员,运行监视、主要控制操作由调度控制中心进行,设备采取定期巡视维护的变电站。 3.5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指将变电站内实现控制、保护、信号、测量等功能的电气二次设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对变电站进行运行、监控、信息远传和综合协调的自动化系统。 3.6 数据处理及通信装置 具有数据处理及通信功能,其功能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与间隔层测控单元和智能接口单元通信,进行处理后,按照远动通信协议,完成与远方控制中心的数据交换。第二部分与各保护及自动装置通信,进行处理后,按照保护传输通信协议,完成与远方控制中心的数据交换。 - 4 -

3.7 监控 通过对系统或设备进行连续或定期的监测来核实功能是否被正确执行,并使它们的工作状况适应于变化的运行要求。 3.8 事件顺序记录 事件顺序记录又称SOE,特指在电网发生事故时,以高精度的时序记录事故动作全过程的下列一些数据:事故时发生位置变化的各断路器的编号(包括变电站名)、变位时刻、动作保护名称、故障参数、保护动作时刻等。 3.9 通信规约 启动和维持通信所必须的约定,即必须有一套关于信息传输顺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内容的约定。 3.10 死区 小于阀值的区域称为死区,死区即不变化区域。 3.11 骨干网 主要包括国调与网调及国调直调厂站、网调与省调及网调直调厂站等节点,承担国调与网调的接入业务,同时实现与各省电力调度数据网互连。 3.12 接入网 接入网是指各地区市-县-站层面的网络,主要包括省级接入网和市级接入网。

4 业务范围 1) 电厂(统调电厂、非统调电厂)业务范围 - 5 -

I区业务主要包括电厂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无功电压控制(AVC)、一次调频在线监测、广域相量测量等。 II区业务主要包括电能量计量、故障录波、保护信息管理、卫星钟监测、脱硫/脱销等。 2) 变电站业务范围 I区业务主要包括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电力系统动态测量、广域相量测量等。 II区业务主要包括电能量计量、故障录波、保护信息管理、卫星钟监测等。

5 设备接入 5.1 接入设备对象 本规范所指的自动化接入设备主要包括厂站自动化系统、电能量采集装置、PMU相量遥测子站、保护子站、卫星钟装置等。 5.2 接入设备配置 5.2.1 数据处理及通信装置 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配置双套数据处理及通信(远动)装置,每套装置可用于接入各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独立以太网口不少于4个。 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置双套数据处理及通信(远动)装置,每套装置可用于接入各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独立以太网口不少于2个。 5.2.2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 每套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含一台路由器、两台交换机。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厂站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均按冗余配置,分别接入调度数据网省级接入网和市级接入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