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一位八零后的作家,以其忧郁沧桑的写作风格,影响着八零后、九零后的众多年轻读者,他所带来的的影响大得出乎意料,影响之深甚至到达世界观、人生观的范畴,不得不让人深思。
“我自己想起来都觉得太可怕了,这一代人都是看我的书长大的,我的书可能会改变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郭敬明在去年接受2008年10月23日《新京报》采访时表示。
许多读过郭敬明作品的人,应该都会感受到一种“郭敬明式”的情感,即悲伤、伤感,甚至绝望,感情丰富的人会边看边落泪,偏激的人甚至产生绝望、寻死的念头。
这并不是夸张。
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我的一个高中朋友,高三开始看郭敬明的小说和散文,有一天她对我说,她不想高考了,她对这个世界很绝望。
从那时起我就对郭敬明及其作品很感兴趣。
关于郭敬明及其作品,网上已有相当多的评论,褒贬不一。
我觉得,不同年龄层的人看郭敬明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感受的深浅也不一样。
学生,特别是面临高考和毕业的大、中学生,对郭敬明的作品感触会很深,毕竟和郭敬明出生的年代很近,世界观和人生观很相似,所以受其影响很大;而成熟一些的读者,会觉得他的作品很俗。
在读某一个作家的作品时,应当联系自己的一些经历,否则可能读起来就没有很深的感受,就如我们读70、60年代或者更早时期的作品,往往感受不是很深一样。
一、郭敬明作品中的伤感情怀1、绝望说到绝望,什么是绝望?是对生活、人生、事业等等产生失望之后的一种人生态度。
绝望,是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内心世界的脆弱表现。
郭敬明,这么一个80后的青春年华的人为什么会写出如此的绝望?每个经历过高三的人,我相信都不会忘记高三时候的疯狂:每天大大小小的考试,每晚到凌晨时分的挑灯夜读,每次面对考试成绩的心情,自己给自己规定要背的每天数十个英语单词,父母家人的热切期待,还有万一落榜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每天面对的这些,说实话想要开心的面对实在太难,特别对于处在青春叛逆期的高三学子们,这简直会让人产生绝望。
不同的是,同样经历过地狱般高三的郭敬明,将这种心情记录了下来,而我们大都只是将它当作过眼云烟,过去就让它过去了吧。
在郭敬明的成名小说《幻城》里,作者将这种绝望引申到生命的消逝上。
这部小说讲的是幻雪帝国的王子卡索和弟弟樱空释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哥哥成为了王,要迎娶美人鱼公主,弟弟觉得哥哥在王位上自己得不到自由,便和哥哥抢王位,并杀死了未来的皇后。
哥哥一怒之下杀死了弟弟,但之后却十分后悔。
熟知这一切都是幻雪神山的神在背后操纵。
卡索决定进神山复活弟弟和爱人,便一路杀进去,其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后神答应让他们复活,但是却是一场颠倒的游戏,最后哥哥死在复活的弟弟怀里。
读完《幻城》,第一感受是整部小说的阴暗背景。
小说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绝望,通过温柔和亲情来体现的绝望。
死,便是绝望的最好体现,所以作者在小说中大量地描写死亡,描写大量的人的死亡。
从小说的一开头,“很多年以后,我站在竖立着一块炼泅石的海岸,面朝大海,面朝我的王国,面朝臣服于我的子民,面朝凡世起伏的喧嚣,面朝天空的霰雪鸟,泪流满面。
”这个沉重的基调便定下来。
小说中多次写到“泪流满面、伤逝、寂寞、孤独”等字眼,让小说的阴暗、悲伤气氛更加浓郁。
《幻城》从故事的开端,就开始描写死亡,主角哥哥、姐姐们的死亡,巫师的死亡,占星师的死亡,剑士的死亡。
到后来是卡索两个最爱的女人的死亡,弟弟的死亡,进入神山击败东南西北四个王,同伴的死亡,兄妹间的杀戮,再到几百年后冰族与火族的圣战,同伴的牺牲,爱人的离去,最后卡索的自杀。
可以说,整部小说都是围绕生与死展开,弥漫着绝望的气息,让人压抑而无望。
在这部小说中,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生死搏斗,也表现了人被命运所左右的无奈和绝望。
星轨与星旧是兄妹,星旧对卡索忠心耿耿,发誓要永远保护着王,对于其妹妹,星旧也会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
而星轨的出生本来就是个错误,虽然法力高强,但她只有很短的寿命,为了继续和哥哥星旧呆在一起,她接受了神给她的无限寿命,但是条件是成为卡索的敌人,也就是哥哥的敌人。
后来星旧发现自己的妹妹竟然是神山中的西王,是卡索必须得杀死的最后一个王,星旧毅然决定与妹妹决裂,帮助卡索杀死妹妹,最后妹妹抱着遗憾自杀了,因为她知道哥哥始终不会再原谅她的。
星旧也从此隐居,守护在妹妹的坟墓旁边。
是什么让亲人之间决裂,是什么让亲人生离死别?是命运,来自命运的作弄。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面对命运,凡人没有任何机会。
小说里的那个万能的神,象征的就是命运,她能够操纵一切,预知一切,天下的任何事情都是她的游戏罢了。
就像小说中卡索所爱的两个女人和他的弟弟,在小说的最后,两个上辈子因卡索而死的女人,岚裳和梨落,这辈子互换了身份,上辈子血统纯正的美人鱼公主岚裳这辈子成了血统不纯的哑巴,长着和梨落一样的相貌,而上辈子血统不纯的梨落这辈子却变成了血统纯正的美人鱼公主,长着与岚裳一样的相貌,而卡索却浑然不知,日日呼唤着她们对换的名字,直到她们在圣战中战败而亡,通过留下的梦境,卡索才知道真相。
而卡索日日想念的弟弟,这辈子却成为了他最大的敌人,但是当卡索知道时已经晚了,冰刃已经穿透了他的胸膛。
小说结尾作者发出感慨,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这是一种绝望,面对命运而无能为力的绝望。
2、悲伤莫名的悲伤和孤独似乎是80后独有的性格特征,似乎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性。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夕阳会流泪,看到落叶会流泪,在车站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会流泪,看着那一双双挥舞道别的手会流泪……是这个社会给了我们太多让我们悲伤的东西吗?不,是我们内心的敏感,是我们未经世事的单纯。
毫无疑问,郭敬明每部作品都会给读者这样或者那样的关于青春的哀伤。
熟悉郭敬明作品的读者看到“香樟树”这个词时,心里肯定会有一丝的颤抖,或感动,或哀伤。
这个词出现在他的小说《1995-2005夏至未至》中,故事是在这香樟树下开始的,同样也是在香樟树下结束。
一个名叫浅川中学里长满了香樟树,小说写出了陆之昂、傅小司等的这群在青春中生长、在生长中可爱的男男女女的青春祭,香樟树飘浮的气味弥漫着的爱情、友情和亲爱的方式,让他们互相教会对方学会原谅、宽容,哪怕遇见再大的挫折,再大的失落,最后都可以在岁月的手掌里,在时光的变迁中慢慢地治愈。
看着这群中学生走向各自的命运,有的幸运,有的凄惨,无法移动、无法说话的香樟树无疑是小说中最悲伤的角色,它明明看见前方的道路有泥潭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单纯的中学生走进去,陷进去,最后无法自拔。
“香樟树”这一意象既让人向往,又让人黯然神伤,向往的是它单纯美好的校园爱情,哀伤的却也是这经不起考验的校园爱情。
《光线消失的井池》与郭敬明的其他作品有些不同,除了刻画了一些滑稽喜剧的人物形象外,语言上也生动不少。
小说主人翁之一的毕小浪,管他妈妈叫小红或者直呼其名,好一不羁的形象,为小说增色不少。
小说的前半部分给人出乎意料的感受,颇有些网络喜剧小说的味道,这不禁让读者心生疑问,难道说郭敬明改变了风格?其实不然,在表面风光快活的背后,总是透着点点的哀伤。
“是这样的。
慢慢的。
漫漫的。
消逝了年华么?”i“慢慢的,漫漫的,消逝了年华”,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走,当此情此景皆成回忆时,才会发觉它的美好,看到这些字总会感到隐隐的哀伤。
读到后半部分,哀伤开始慢慢大胆地浮现,高考的失意与高三离别的伤感,及至最后毕小浪的失踪,作品留给读者疑惑的同时,也将那份伤感留在故事的结尾。
小说中的那个搞笑的毕小浪,他是个“像是傻瓜一样简单而幸福的大男生”ii,是个乐观派,所有难过的回忆他都可以忘记,但是当颜徊和季节共同考到北京大学将要登上去北京的火车时(毕小浪因为成绩差选择复读一年),毕小浪还是哭了,最后甚至失踪了,不禁让人感叹、悲伤:连毕小浪这样乐观的男孩也没能摆脱人生的哀愁。
在猜想毕小浪下落的时候或许才是哀伤最深的时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是郭敬明的一首散文诗,记录着他对高中生活的人、事的怀念。
这首诗的文字很少很轻,就像他在诗中写的那样:“让我把文字弄得飘逸一点,清淡一点,让我们开始感受我曾经拥有,而你们正在拥有的青春。
”iii 但是,正是这些轻到飞起来的字钻进我们的心里却能留下沉重的想象。
“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
”iv永远不想忘记的事情,快乐的或悲伤的,却在不经意间还是被我们忘记了。
这似乎反映着一种生活哲学。
“想起那棵在我记忆里面一直飘零的樱花树。
在明亮的阳光里,不停伤逝。
”v“飘零”、“伤逝”,多么萧瑟的词语,那棵樱花树或许就像作者的高中记忆一样,慢慢地飘零、消逝,直到再也记不起来。
在这首散文诗的最后,“那个梦我做了很久,一直哭,一直笑,梦醒了,我却找不到泪水的痕迹。
我揉揉眼睛,发现这个梦很冗长。
我在梦里,沉睡了十九年。
”vi郭敬明说这是梦,这是他一直在回忆但已经开始模糊的做了十九年的梦。
他说回忆是梦,是因为那段时光太美好,就像梦境般的梦幻,接触的外在环境很单纯。
现在的他进入了大学,走进了社会,见识到了社会的复杂,于是梦醒了,单纯的生活结束了。
可以看出,《刻下来的幸福时光》里的那种单纯的人、单纯的生活是作者所向往和怀念的,想永远记得但却在回忆的过程中开始模糊的记忆,是作者想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3、孤独郭敬明作品中有很多孤独的形象,比如说《天亮说晚安》里的晨树和《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等,因孤独而产生的深深忧伤弥漫在许多作品中。
《天亮说晚安》是郭敬明的散文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其中一篇,作者之所以把这篇看似小说的散文收集在他的散文集中,是因为这里的晨树其实就是郭敬明自己的缩影,这是真实存在的。
“至于我曾经的生活,我却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它刻进了我的生命,留下深刻的痕迹,日日夜夜在我血管里奔流,不肯停息。
而且,一直绝望地歌唱。
而歌唱的旋律,破裂而又华美。
如同暮春樱花惨烈的凋零和飘逝。
”vii“绝望地歌唱”、“暮春樱花惨烈的凋零和飘逝”,这是多么萧瑟的描写,这是多么寂寞的表现,寂寞的人才会绝望地歌唱。
事实上,在《天亮说晚安》中,晨树就是这么一个孤单的高中学生,只是在她最安静的时候有三个人路过了她的人生:玩摇滚的FOX,住在她楼上经常听摇滚到天亮的颜叙和她曾经的摇滚同桌林岚,他们都是对摇滚充满追求的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原本就暗暗喜爱摇滚的晨树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听摇滚、玩摇滚。
但当他们都离晨树远去之后,她又变回了那个安静的高中学生,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只是有时候晚上会一个人翻家里的栏杆出去,走在寂静无人的街道,在二十四小时通宵营业的便利店买一杯热热的咖啡,然后打电话给一个朋友,说声晚安。
面对高中繁重的学业,面对父母的热切期盼,面对所有不喜欢摇滚的朋友,这样的晨树是孤独的,但这又是必须的,面对高考和前途,放弃摇滚才是她最好的选择。
《悲伤逆流成河》是一部转型之作,是郭敬明从出道以来的青春校园题材,开始转向社会题材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