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国际贸易一改以往长期顺差的局面,已连续几年出现逆差。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尤为重要,意义重大。本文总结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问题,策略

一、 背景

农业不仅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这一客观规律并不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低而改变。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非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强国。时至今日,中国无论是在农产品产量还是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上都与美国,澳大利亚有着很大差距。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国家间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已渗透的国家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影响中国粮食贸易的因素非常复杂,这里面既有自身的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也包括国际贸易中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的制约,在这些因素的干扰下,自2004年至今中国已进入连续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时期。

二、 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资料,20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207.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1.1%。其中,农产品出口额48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4%;农产品进口额71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8%;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由2009年的129.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30.3亿美元,增加了44.7%,达到本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的最大值。加入WTO之前,我国是农产品的净出口国,每年农产品对外贸易顺差基本维持在40亿美元至50亿美元之间。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181.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88.7亿美元;进口总额从2002年的124.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719.0亿美元。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虽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贸易规模也越来越大,但贸易顺差不断减少,2004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首次出现逆差,自此之后,贸易逆差成为常态,且逆差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农产品净出口国的地位遭到了逆转,这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

三、 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意义

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农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争取的五年过渡时期结束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的是一个贸易环境日趋复杂、贸易风险日益加大的世界性市场,我国必须重新审视农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详细制定参与世界农产品贸易体系的战略,以改善农产品贸易条件,充分利用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提高农民收益,增进农民福利

中国自加入WTO后,在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总额由2002年的306.0亿美元发展到2010年的1207.7亿美元,增长了2.95倍。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产品贸易为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研究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益,增进农民的福利。

(二)促进农业产业化,巩固农业基础

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国内市场格局的制约,一方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起点低,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研究农产品对外贸易,使一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行业优先发展出口产业,不仅可以解决产品销路问题,而且可以形成较强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快和普及农业的产业化。通过产业化带动农村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区域内率先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同时,在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通过扩大出口可以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出口农产品,从而巩固农业的发展基础。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农产品的出口

通过对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引导,可以推进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促进龙头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突破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壁垒,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参与农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 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出口多为初级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品牌产品

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很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很多环节尚未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人多地少,农户均耕地不足0.1公顷,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由于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都很低,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实质上依赖于低价竞销,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这既不利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限制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农产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基本没有在国际市场上驰名的品牌。

(二)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已打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贸易门槛的降低

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几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均面临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三)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企业盲目竞争 当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分段管理,这使得监控脱节,既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出口的全程监管机制,也难以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缺少能够把农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也缺乏具有经营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而且不利于农民了解国际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满足国际市。

五、 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策略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制定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和推进社会主义进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全球化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国内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和国际贸易的保护力度。出台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的扶持政策,增加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险种,降低出口信用保险费率,缩短鲜活农产品出口通关时间。加大对外谈判力度,争取对等贸易环境,减少贸易歧视。建立贸易损害补偿和特殊保障机制,低于外来农产品的冲击。

(二)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

首先,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大力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变国内农产品的生产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其次,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要依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调研和销售渠道的开拓,调整农产品出口品种及其比重,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战略储备的角度来看,应控制资源耗费较多的农产品的出口,适度增加互补性农产品的进口,减少竞争性农产品的进口。再次,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扶持一批产业化经营的出口企业。

(三)积极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

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要从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监管等方面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产品设计、包装、质量到技术、安全、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均应增加环保因素,顺应绿色消费的要求,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量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真正的绿色经济。同时,国家应尽快完善有害有毒物质的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行农产品等级标准,鼓励生产优质优价的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

六、 总结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农产品的特殊地位使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成为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每个国家都尽力去保护本国的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贸易纠纷和摩擦不断发生,中国也因为它的农产品的巨额贸易量成为国外实施农产品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对象。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比较具有竞争优势的,只要再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彻底改革、整顿,解决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出现的瓶颈约束,我国农产品的外贸易的发展仍不可限量,农产品对外贸易结构也会逐渐改善。

参考文献 [1]关兵.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第23卷第2期. [2]张兵.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3),68-73. [3]庄惠兰.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J].发展研究 ,2005(3),18-19. [4]张昱,吴海江.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进口视角[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1). [5]王佳.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16). [6]刘惠荣,陈海涛.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探究[J].中国经贸,2009,(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