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第4节固体燃料的气化过程及设备
第一章第4节固体燃料的气化过程及设备
• 一般是指由60%-70%的煤粉、40%-30%的 水和少量化学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它既保持了 煤炭原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又具有和石油类似的 流动性和稳定性。工艺过程简单,投资少、燃烧 产物污染较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商业推广价 值。
煤的先进燃烧技术
• 具有原有煤的特性外,特殊的要求:
(1)水煤浆的浓度。水煤浆的浓度是指固体煤的质量浓
2、燃烧方式:
层状燃烧,粉煤喷流燃烧,沸腾燃烧法
3、直接燃烧过程的特点
(1)不能完全燃烧,热能利用率低,能源浪费;
(2)烟气中含有大量粉尘及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3)工作制度不严格,产品质量难以稳定和提高;
(4)产量低,劳动强度大,难以实现自动化。
煤气燃烧法
1、燃烧过程 将煤气制成半煤气或全煤气再按气体燃料燃烧。 2、燃烧特点 (1)热值高; (2)易满足窑炉内火焰气氛和温度要求; (3)用煤劳动条件好,污染少,燃料费用低。
度,它直接影响到水煤浆的着火性能和热值。通常浓
度控制在60%-75%之间。
(2)水煤浆中煤的粒度。煤的粒度对水煤浆的流变性、
稳定性及燃烧特性影响很大,合理的粒径分布有利于
达到较高的水煤浆浓度。
=408763/118798=3.44kmol
总反应:
4.44C+3.87N2+3.44H2O=CO2+3.76N2+3.44C
O+3.44H2
(3)水煤气的组成:
燃烧阶段: CO2%=1/(1+3.76)*100%=21%
N2%=3.76/(1+3.76)*100%=79%
制气阶段: CO%=3.44/(3.44+3.44)*100%=50%
转盘上有固定刮刀,转动时,把灰刮入灰盘。
煤的先进燃烧技术
• A 低NOX燃烧技术 • 燃烧过程中抑制NOX生成 • 低NOX燃烧器 •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再燃技术) 烟气再循环技术
煤的先进燃烧技术
• B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 核心:炉膛内流态化。一种流化床燃烧技术 • 特点:固体燃料与气体、或与受热面、或在固体颗粒之
• 依托于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起来的循环流
化床锅炉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 Lurgi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示意图。图5-23 • /us/63288738/19045490.
shtml
煤的先进燃烧技术
煤的先进燃烧技术
• C 水煤浆燃烧技术
• 水煤浆是一种煤基的液体燃料
(2)燃烧阶段: 挥发物的燃烧:煤挥发物放出达着火浓度和着火温
度先燃烧,
焦碳的燃烧:主要燃质,发热量占总发热量一半以 上。 燃烧完全、迅速的条件:保持较高温度、供给充足 空气、使空气与燃料混合良好
(3)燃尽阶段:
固体燃料所特有的阶段
焦炭将烧完外部包一层灰渣空气难以渗入剩余焦 炭难以燃尽
保持较高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保证燃烬
C+CO2=2CO-162375 kj/mol CO+H2O=CO2+H2+43576 kj/mol
间隙送风法:(提供热量的方法)
先将空气通入发生炉中,使空气与煤反应生成 热量,所得气体主要是CO2和N2,当燃烧温度 升高至能产生可燃气体时,停止送空气,而送 水蒸气,使煤与水蒸气作用产生可燃气体,并 吸收热量。当温度降至一定限度时,停送蒸气, 改送空气,如此循环。 称送入空气阶段为燃烧阶段或吹气阶段。
2.07C+2.07H2O=2.07CO+2.07H2-2.07*118798 能分解水蒸汽量=246388/118798=2.07mol
反应总C量=2+2.07=4.07mol
得到总气体:4.07CO+2.07H2+3.67N2=9.9kmol
(3)煤气构成及产率:
CO%=4.07/9.9=41.4% H2%=2.07/9.9=20.9%
2C+O2+3.67N2=2CO+3.67N2+24638kj/mol
(3)煤气的构成: 理想煤气:
CO%=2/2+3.76=34.7%
N2%=3.76/2+3.76=65.3% 实际煤气的组成和热值,见表5-1
(4)煤气产率:单位质量的C转化为煤气的 体积
V=(2+3.76)/2*12=5.38%(Nm3/kg碳)
间发生强烈的传质或传热作用,并剧烈燃烧。
;能在
850-900℃进行低温燃烧——可以防止床层结渣,以
维持正常的流态化,而且使炉内脱硫处于最佳温度范围
,并有效控制了NO的生成;床内温度分布均匀等
煤的先进燃烧技术
•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目前最成熟、最经济、
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清洁燃烧方式。
根据煤中炉中的状态分
固定床 沸腾床 气流床
根据气化压力分
常用发生炉 加压发生炉 我国常用常压、固定床发生炉
固定床按炉蓖分
无炉蓖发生炉
固定炉蓖发生炉 人工间隙加煤排灰
回转炉蓖发生炉 机械加煤排灰
固定床按干馏,气化部位分
一段式发生炉
两段式发生炉
三种典型一段式发生炉(见图5-6)
(二)发生炉的构造: 1、炉身: (1)大多数为圆形炉身 外皮:6~10mm钢板焊接 保温层:10~20mm石棉网填充 炉衬:200~250mm粘土砖
改变蒸汽的送入量。
由鼓风饱和温度查蒸汽含量 蒸汽量=空气消耗量Va*蒸汽含量。 一般鼓风饱和温度:50~60℃
5、气化过程的效率。
指气化效率、热效率 可根据热平衡计算
收入热量:
气化煤的化学热Q1=Qnet,c*Mc 鼓入空气中蒸汽热焓Q2=Mm*im
支出热量 干煤气化学热 Q3=Qnet.CgVg 干煤气显热 Q4=Vg*Cg*Tg 焦油化学热 Q5=Qt*Mt 焦油物理热 Q6=mi(Ti+CgTg) 损失热量,向外散热等。
氧化层、灰层
气化过程: 气化剂送入——灰层预热——氧化层遇到C (C+O2)——CO2和少量的CO(O2消耗尽, 氧化层消失)——还原层CO2被还原成CO,H2O被还 原成H2——煤层进行干燥和干馏——空层煤气——引 出。
3、煤气的组成随燃烧层 高度的变化:图5-2
(二)气化指标
• • • • • 评价指化过程的重要指标有: 煤气质量 煤气产量 气化强度 气化效率
人工间隙加煤:生产过程不稳定
机械连续加煤 双钟蔓式加煤机 双滚筒式加煤机
3、搅拌装置 作用: 使煤在炉膛内分布均匀 可打碎粘度煤壳,疏松顶部料层 分类: 人工搅拌 机械搅拌
4、炉蓖 作用: 分配气化剂,打碎灰渣,连续均匀排灰突出的 磷片状组成的锥体,共五层 结构 : 中心线与炉身中心不同,偏心转动,易破碎,排灰 气体沿锥体层间隙进入炉内 5、排灰装置
N2%=3.76/9.9=38.9%
煤气产率 V=9.9/12*4.07*22.4=4.54Nm3/kgC 实际煤气组成,见表5-1
(4)气化过程特点: 1)克服了空气煤气和水煤气的特点 2)煤的适用性强 3)热值适中——玻璃池窑采用——工业采用
煤的气化方法
二、气化过程及气化指标
(一)发生炉内的气化过程: (二)气化指标
挥发份与残余碳气化反应
二、发生炉煤气的种类:
• 空气为气化剂 ——空气煤气 • 水蒸汽为气化剂 ——水煤气 • (空气+水蒸汽)为气化剂 ——混合煤气
1、空气煤气
(1)定义: 以空气为气化剂,利用煤中炭与空气中的氧进
行所制得的煤气,若纯炭与空气反应,使碳
全部转化成CO的煤气称理想空气煤气。 (2)总反应:
1、煤气的质量:
指煤气组成、发热量
煤气可燃气体含量高,热值高
2、煤气产率:
气化1kg煤所得到的煤气产量,又称气化率
可用C平衡计算: Vg=Cg*100/(CO2+CO+CH4+C2H4)*0.536(Nm3/k g) 1kg 燃料中C=煤气中Cg+灰渣中Ca+飞灰中Cf+ 焦油中Ct CO2、CO—指煤气中含C 气体的百分率
影响因素:煤的挥发份高,煤气的产率低
3、气化强度 定义: 单位时间内,发生炉单位截面上所气化的煤 量1kg /m3h 整个发生炉在单位时间内所气化的煤气量 称生产能力kg/h 影响因素:煤的种类,发生炉结构等。
4、比消耗量 定义:每气化1 kg煤所消耗的气化剂用 量,分蒸汽耗量,空气耗量 计算方法: 空气消耗量:Nm3/kg,用N2平衡计算。 设:Vg—煤气生成量,Nm3/kg; N—煤中氮的百分含量,%; Ng—煤气中氮的百分含量,%。
(5)气化过程的特点:
1)气化过程会熔融结渣,影响正常气化过程
2)热值低,气化效率低,出口温度高,带走
的热量。
3)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很少采用。
2、水煤气
(1)定义:
以蒸气为气化剂,利用煤中炭与水蒸气的反应所
制得的煤气。
(2)气化反应:
C+H2O=CO+H2-118798 kj/mol
C+2H2O=CO2+2H2-75222 kj/mol
(1)气化效率:ηg 每单位气化用煤所含的发热量转化为煤气的 发热量的百分数 ηg=Q3/Q1*100%
(2)热效率:ηb
所有进入气化过程中的热量利用率 ηb=(Q3+Q5)/(Q1+Q2*100%) ηb=(Q3+Q4+Q5+Q6)/(Q1+Q2)*100%
三、发生炉的炉型和构造
(一)发生炉的炉型:
气化1kg煤气化所得煤气中氮量= Ng Vg/100 Nm3/kg 煤中氮量= N/100*22.4/28 Nm3/kg
空气中氮量=Va*79/100 Nm3/kg Va*79/100+ N/100*22.4/28= Ng Vg/100 Va=1/79(Ng Vg- N/1.25) Nm3/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