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防教育的比较研究姓名:任静涛学号:201230010314【内容摘要】美国高校国防教育水平高、运用实践丰富,有一套反映当代高校国防教育的做法和经验。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起步较早,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军事变革发展及信息化战争的新挑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通过对美国高校国防教育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对比研究,从中借鉴创新发展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美两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美国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特点,二是分析了我国国防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当前现状,揭示了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对中美两国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从高校国防教育的地位作用、法规建设、制度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对美国高校国防教育与中国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防中美对比国防教育【正文】何为国防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是个历史概念,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为国家的利益服务的。
我国的国防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建立了国家,开始了国防建设。
古往今来,国防虽依国家的性质、制度、国力及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所有国家国防的实质,都是以捍卫和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来组织的。
国家的兴衰和国防密切相关,国防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现代国防在形式上是一种立体的、全球性的活动;在内容实质上,则体现了不同阶段之间的利益冲突。
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的本性是以侵略、掠夺为特征的,而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
当今,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社会诸方面已经成为一个紧密联系呃有机整体,国防只有成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可能具有更大的威力。
因此,我们要树立大国防观,把国防建设纳入整个国家大系统中进行思考、规划。
我国的国防历史和现状国防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我国的国防历史历史源远流长。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与之相应,国防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从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国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一)古代国防我国的古代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
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
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从整体上看,我国古代国防理论主要有:“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战”“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
在这些思想和策略的指导下,华夏大地消除了无数次外敌入侵带来的战祸,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甚至出现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辉煌。
2.古代的兵制建设兵制即现在的军事制度,也称军制,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维持、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
我国古代的兵制建设主要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内容。
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
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
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度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
3.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我国古代为抵制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
如城池、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二)近代国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中国的近代史时期。
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统治者奉行的国防指导思想竟是“居安思奢”“卖国求荣”;执行的国防建设思想乃是“以军压民”“贫国臃兵”;倡导的国防教育思想却是“愚民牧民”“莫谈国事”;制定的国防斗争策略甚至是“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
其结果是有国无防,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
(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中国国防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初创阶段(1949年底至1953年)。
这一时期是新中国处在外御帝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时期。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时期(1953年至1966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大时期。
第三阶段:曲折中发展时期(1966年5月至1978年)。
第四阶段: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至今)。
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呈现出健康向上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军在精兵、合成、高效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逐步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部队正规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军事科学理论繁荣发展;后备力量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四)现代国防的国防观及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观(1)国家利益既包括安全利益,又包括发展利益;(2)国家威力既有军事威力,又有非军事威力;(3)国家边疆既有地理边疆,又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宗教等边疆;2.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不单指军事力量,还包含非军事力量,但军事力量为主;(2)不只靠国家的军事实力,还靠国家战争潜力,特别是在战时能够将战争潜力迅速转化为军事实力;(3)不只是军事力量的抗衡,而是指国家现代军事,现代政治,现代经济,现代外交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国力的抗衡;(4)不单纯重视武装力量的数量建设,而更加重视武装力量的质量建设;(5)不只立足于实战的需要,还立足于强大的威慑作用,和平时期主要是立足于威慑作用;(6)不单只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而是既消耗又增殖.美国的国防教育做法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军事力量的美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1958年就制定了《国防教育法》,从联邦政府到各州政府,都把国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务活动。
美国政府认为,国防建设可以带动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又是国防建设的强大后盾。
美国始终强调国防是“政府的首要职责”、“社会的第一勤务”,把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作为全体国民的“首要社会勤务”。
(一)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美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包括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
联邦后备队最初由地方志愿人员组成,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退出现役的预备役人员才成为其主要成分;国民警卫队是国防后备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主要是志愿参加的参训人员,它是在“民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这种由志愿人员发展而来的后备力量,自成立之初就兼有抵御外敌入侵和维护内部稳定的双重职能。
美国平时常备军的规模较小,为了在战时迅速集结起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强调提高后备力量的战备水平,国防后备力量始终以编组的形式存在,而且与现役部队在结构上保持完全相同。
除少数待编人员单个补入现役外,大多数预备役以成建制部队的方式补人现役。
(二)从战略高度振奋民族精神美国政府推行大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力图与“竞争战略”度结合,从战略高度层次上统——国民思想,振奋民族精神。
美国政府推行大国防观念,其出发点,是突破国门界限,将本国利益及民族安全放在同盟、地区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大背景之下来筹划。
美国政府将大国防观的树立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国民认清世界发展大趋势,认清国家在大趋势中的地位与作用,认清政府根据大趋势所采取的战略对策。
他们推行“星球大战”计划、TND计划,尽管内容不断变更,但由于它确实已推动着国家在经济、科技、防卫力量方面发展的进程,因此,得到国人不同程度的拥护和支持。
同时,也得到西欧等国的协助。
这一计划的实施,与在国民中进行大国防观的教育不无关系。
当今流行的一些政治名词,像“世界同时”、“全欧大厦”等等,都是这种观念的代称。
在美国,国防教育从来就不只局限于民族的尚武精神,而是把外延扩展到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社会教育活动,将其纳入到提高民族素质,促进国家发展的社会系统之中。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等,曾先后几次开展全国性的大讨论,实际上就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全民国防教育暨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政府还引导国民树立责任义务观念。
在把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看成是“首要职责”的同时,教育国民把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作为公民的“社会第一勤务”。
因此,尽管美国政府挑起的许多不义之战受到广大美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然而,在这些战争中丧生的美国军人却往往受到许多国民的崇敬。
(三)重视国防法规建设与教育1958年,当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时,美国政府作出的头一个反应便是制定了《国防教育法》,以此作为“满足国家基本安全”的紧急措施,力争迅速转移对美国不利的竞争态势。
美国政界和教育界称之为美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文献”。
重视高校学生的国防教育课程,开设相关课程,要当地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国防的教育性。
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及国防教育的作用军事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知识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的,无论在德育,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
它不仅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体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内容是按照《通知》要求进行教学的,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及方法上看,国防教育为高校教育注入了活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高校的国防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差等问题。
而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集中训练的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