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师风优秀案例评选-全面构筑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师风优秀案例评选-全面构筑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全面构筑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参评单位:沈丘县纸店镇第一初级中学通讯地址:沈丘县纸店镇方子街邮编: 466315**人:***联系电话: 0394--5677866全面构筑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王新平胡春晓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德。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教育系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与新的要求,给中小学校师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与活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创建师德师风先进校为切入点,以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为载体,坚持与时俱进、科学谋划、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外部引导与内在激励作用,强化立德树人,因时因地创新开展师德建设,引导与激励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提升了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初中教育的“领头雁”。

一、提升思想认识,构筑师德建设管理机制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加强师德建设,基础在教师,关键在引领。

加强对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与归口管理十分必要,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与高效务实的工作格局是师德建设的组织保障。

1、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师德水平,树立良好师德形象,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永恒课题,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基于这一共识,我校专门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中层领导为成员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职能处室参与的师德建设评价工作机构。

领导小组制定规划,分解任务,强化检查,责任到人,务求实效。

我们还成立了以工会委员、教师代表为主的师德监督小组,广泛听取和收集教师的意见,逐步形成了党政重视、多方配合、全员参与抓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2、建章立制,奠定基础。

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是奠定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坚实基础。

我们着力抓了三点:一是抓指导性的制度建设。

相继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规划》、《创建师德师风先进校实施方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师德师风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明确了师德要求,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

二是明确有约束性的师德规范。

如《教师教学工作道德规范》、《师德公约》、《师德师风警戒线》、《师德诚信承诺书》、《教师教书育人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职责》等,使教师明确了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人格的楷模。

三是完善学习教育制度。

每年9月定为全校教师师德活动月,确定学习内容。

平时利用每周三政治学习时间,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重点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规,观看了全国师德模范、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

同时,学校认真向教师传达省市县相关文件,组织教师逐条学习,并把《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十不准”》与《周口市教师师德行为“十要十不准”》作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标准严格执行,要求教师抄录在学习笔记上,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并落实在行动上。

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集中培训学习观摩相结合,引导和培养教师不升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度,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全校教师自尊、自重、自爱、自强,在政治思想上、知识学问上、道德品质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使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全校教职工的自觉行为。

3、整合资料,规范档案。

建立教师个人师德档案是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的重要途径。

2009年以来,我校建立和完善了师德行为考评档案,按学年度归入教师个人档案,永久保存,并作为评估、检查、总结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

把师德行为考评结果与教师自身发展和实际利益挂钩。

在岗位聘任、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进修提高、表彰奖励等方面,对师德行为考评优秀的教师优先考虑,对考评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我校师德档案的基本形式和内容:(1)“教师师德建设档案盒”,包括教师个人各年度的考核登记表、体会文章、自查报告等,分人立卷归档,专柜存放,统一管理。

(2)“教师师德建设考核登记册”,记录教师的师德年度考核情况,一年登记一次。

(3)“师德建设活动记载簿”,分年度立卷归档。

(4)“师德学习笔记本”,记录完毕后,经学校审查,装入教师个人师德建设档案盒。

(5)师德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字档案,分年度整理归档。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师德建设运行机制我校师德建设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师德培训机制、监督机制、宣传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五大板块。

1、培训机制。

抓好师德培训工作是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载体。

这方面,我们主要做到了“两个结合”:一是把师德培训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二是把师德培训和继续教育相结合。

对教师实行分层次、分类型、分年度进行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为了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我们鼓励教师参加自修、脱产进修、远程教育等学历培训。

近三年来,我校派出学习、培训、研讨人员达300多人次,校本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

我们还借助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平台,把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使广大教师交流经验、畅谈体会,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其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为师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监督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构建一个信息畅通、责任明确、反应迅速的民主监督机制。

首先,我们将师德监督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学校设立师德建设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建立校长接待日制度,接待社会人士及学生家长。

定期设立课堂开放日,接受社会对教师的监督。

为强化督查力度,每学期学校都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置于教师自律意识的提升上。

其次,开展教育行风评议,树立良好教育形象。

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方案,确定评议内容,稳步实施。

为了扩大影响,把工作做实,我们聘请了行风监督员和评议员。

通过评议,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和教师在收费、师德师风、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认识,改进了作风。

第三,推进教代会制度建设,实行民主管理学校。

定期召开教代会,在全面落实教代会提案、议案中,工作扎实,富有成效,深得人心。

坚持党务、政务工作向教代会报告制度,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内容张榜公布,材料整理归档,充分发挥了教代会对党务、政务公开的监督作用。

3、宣传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把宣传教育贯穿到学校各项常规工作中。

我们一是充分发挥热爱教育事业、学识渊博的老院士、老领导、老劳模等典型人物的导向、示范作用,大力树立与培育新时期青年教师师德先进典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以榜样的力教育人、鼓舞人。

二是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微信、广播等各种宣传阵地与手段,在寝室楼道、教学楼、专业教室等场所悬挂标语、口号、图片等,潜移默化中对教师进行提醒,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是经常性地举行师德师风先进经验交流会、新老教师师德座谈会,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四是激励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师德规范,使依法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乐于从教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主旋律。

五是积极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永怀仁爱之心,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4、激励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不但要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更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帮助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

首先,我们建立健全感情留人的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作用,从教师工作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把师德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时时、处处把教师的需要与冷暖置于心中,关爱、理解与体贴教师,把师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好事,为教师创造“多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的实际工作中,以情留人。

其次,关注青年教师,建立健全事业留人的激励机制。

得青年者得天下,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明天和希望。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青年教师在中小学教师中所占比重急剧上升,青年教师正在成为中小学校育人的主力军。

我们坚持尊师重道、崇尚知识的政策导向与激励作用,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住房保障及师德标兵、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各种表彰奖励方面大力向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倾斜,把增强青年教师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使校园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满怀快乐心情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胸怀理想、开启智慧、塑造人格、点燃火种的知识殿堂,鼓励与带动广大教师一心一意教书育人,聚精会神钻研教学。

5、考评机制。

我们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制定了《纸店一中师德师风考评实施细则》,每学年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考评,做到有理有据、奖罚分明。

对师德行为不规范的教师实行谈话提醒制度,对师德考评不合格的教师,视其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通过对教师师德进行示范和警戒,营造了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对业务素质低的教师,采取离岗培训、自学进修的方式,限期整改,以此优胜劣汰,优化师资队伍。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构筑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才能确保师德教育活动的长期性与有效性。

1、优化校园环境,实施师德渗透。

作为学校,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树立良好教育形象,形成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

我们针对学校的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模等具体情况,制定了校训、校风、校规等,形成了“团结、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和“严谨、勤奋、善诱、创新”的教风。

我们从实际出发,创设了有利于师德建设的格言、警句标志牌,如“教师最大的幸福是看到学生在成长”、“铸师魂、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树师表”、“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等等。

这些标志牌时刻提醒着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我们还充分利用校报、展板橱窗、广播和校园网络等宣传阵地,通过组织学习会、讨论会、座谈会、征文赛、演讲赛等多种形式,宣传好、学习好、弘扬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转化为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