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意义(ppt 122页)
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意义(ppt 122页)
(二)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生态系统里各组成 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 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 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作物实际 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如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 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 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 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天 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
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 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 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 个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就是在播种、育苗、移栽和管理 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 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 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孽 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 虫的发生与为害。
三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主要的病虫害
稻瘟病 稻纹枯病 稻白叶枯病 稻胡麻斑病 稻恶苗病 稻叶鞘腐败病 稻曲病
稻二化螟和三化螟 稻负泥虫 稻卷叶螟 稻小潜叶蝇 稻绿蝽 稻摇蚊 稻飞虱
稻恶苗病
水稻烂秧
稻白叶枯病
稻纹枯病
水稻细菌病
(三)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 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四)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技术提高 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准则。
1986年11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 院植保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农作物 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提出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 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 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 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 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 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叶瘟
发生在3叶期以后,因水稻品种抗病性和 气候条件不同,病斑分为4种症状类型。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 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植物生产过 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培技术,调节 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 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为害标准要求的策略 及措施。
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意识的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很久以前,人们就致力于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 法。19世纪末,由于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 绵蚧获得成功,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防治的极大兴趣。此后, 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展生物研究,想以此作为最理想的防治 方法。
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人工合成了有机杀虫剂,随后相继 合成了杀菌剂等,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明显,一 时间化学防治就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经长期大 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污染环境,造成公 害,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等,导致有 些病虫害失去控制。最后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得出结论, 任何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可能的。
稻曲病
水稻叶尖枯病
水稻普通矮缩病
稻瘟病
症状 病原 发病规律 防治 技术
一症状特点
根据水稻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苗瘟、 叶瘟、 叶枕瘟 节瘟、 穗瘟、 穗颈瘟、 枝梗瘟 谷粒瘟。
一、苗瘟
发生在3叶期以前 不形成明显的病斑,初期在芽鞘上出现 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 上部淡红色或黄褐色,严重时病苗枯死。 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
第一章 植物病虫害的发 生
一 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 业生产上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病虫害的概念并学会用辨证的观点 去看待病虫害。
2.了解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 意义。
3.了解综合治理的概念。 4.了解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自主学习
植物病害 病害虫 病虫害与人类关系 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意义
综合治理有如下特点:
(一)从生态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 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
(二)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 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 学防治,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兴起一种新的病虫害防 治对策,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 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 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 他的一些不良反应。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有 害生物综合治理”会议上,提出IPM的定义 为:综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 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 境关系,尽可能协调地运用一切适当的技 术及方法,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 许水平之下。
我国于1974年召开了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与成就,在此基础上, 于1975年春全国植保会议上,确定了“预防 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指出“以防作为贯彻植保方针的指导思想, 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 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 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
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 度,既控制了病虫为害,又保护了人、畜、天敌 和植物的安全。
(三)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 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
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 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 科学的选择及合理的使用农药,应特别选择 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 药,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 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