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外汇储备过多的利弊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过多的利弊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过多的利弊分析姓名:汪鑫学号:I01014114专业:经济学指导老师:李欣欣摘要: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使用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它是一国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储备资产,目前占国际储备的绝大部分比例。

近年来,在出口导向战略和人民币竞争性汇率政策的作用下,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巨额快速增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本文将分析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现状,探讨外汇储备过多的原因、风险与收益,总结利弊,并对未来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收益与风险通货膨胀总量管理结构管理引言:1994年1月1日,我国成功地实行了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对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

自此,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长令世人瞩目。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审时度势、趋利避害,都需要对我国外汇储备水平和外汇储备管理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国外汇储备现状研究:1、概况: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从外汇储备的总量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成功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外汇储备总量保持高增长态势。

此外,1994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年际波动较大,多次出现下降趋势。

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大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造成了深刻影响,国际储备问题备受关注。

(如图1所示)图1.国家外汇储备(亿美元)①从外汇储备的结构来看,绝大部分的中国外汇储备投资于长期政府债券,而短期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公司股票的投资比例低。

从中国持有证券的国家来看,中国持有的美国证券占据了绝对主体地位,而持有的欧元区证券和日本证券占次要地位。

2、关于美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由于中国持有的外汇中,美国证券,尤其是长期债券(特别是国债和机构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我们通过两张表格具体看一下中国持有美国证券的状况:表1 中国持有美国证券的种类及规模单位:亿美元②①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②王中永,《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收益与风险》,国际金融研究从表1不难看出,作为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投资对象,中国持有美国证券资产的规模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爆炸性增长。

中国持有的美国证券种类包括国债、机构债、股票和公司债等四种类型。

其中,美国长期国债和长期机构债券是两个主要证券投资品种,二者所占比重平均达87.8%。

表2 中国持有的美国证券占外国持有量的份额单位:% ③由表二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占外国投资者持有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3月的8%升至2009年6月的26.4%。

对于中国而言,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非但未蒙其利,反而先受其害。

这是因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巨大中,国的任何调整美国国债仓位的行为,将可能对美国国债的供需和价格产生影响。

如果中国要减持一部分美国国债,必须要付出较大的价格折扣(资本损失)代价。

从而,中国外汇储备已陷入了“规模不经济”的状态。

二、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1、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持续“双顺差”。

经常项目影响外汇储备主要是通过出口贸易,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收入是一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也是最为可靠的储备来源,它反映了一国商品和服务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体现了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实力。

出口国的出口商品价格较低,则出口竞争力较强,外国的需求相对较多,就导致出口增加,从而外汇储备增加;而对输出国来讲,本国的国民收入增多,购买力增加,则进口会增加,外汇储备会减少。

资本项目影响外汇储备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将生产要素投入到东道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

外国直接投资不构成新的对外债务,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是间接的。

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则意味着资本收入和进口增加。

2、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近年来,境外热钱之所以大量流入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

热钱能够获得套汇和套利的双重收益,境外热钱即使什么也不做,超额利润率也是很高的。

一方面,过多的国际投机性资产在带来股市和房市等资产泡沫增长的同时,会进一步给央行货币调控的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由于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人民币升值将减弱中国出口贸易产品的竞争力,减少出口贸易,影响中国就业和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如果央行对于由于外汇储备所带来的过多外汇占款没有足够的资产进行对冲,那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随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加大。

④3、我国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低端制造环节从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内在机理看,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

一方面,我国以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参与全球分工,主要从事产业链终端的产品加工与生产,成为全球主要的制造业基地,大量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和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使我国经常账户持续保持顺差。

同时由于我国的制造业是在承接发达国家低端制造环节转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经常账户顺差的同时,资本与金融账户下也因外商直接投资而始终保持顺差,双顺差成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基本特征。

另一方面,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使我国产业的整体附加值偏低,经济增长的同时国民福利改善缓慢,制约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与美国相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再加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不利地位和我国对于发达国家产业的依附性,使我国汇率变动的政策风险加大,因此,在国际收支双顺差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国只能通过增加外汇储备来替代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以确保宏观经济基本稳定。

尤其是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下,我国通货膨胀变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明显减弱,外汇储备增长的物价约束放松,因此储备变动成为我国这一时期平衡外部失衡的主要手段。

这是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的内在原因。

⑤三、利弊分析1、外汇储备的职能与作用(1)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汇储备是平衡项目,它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入及支出差额的反应。

在我过国际收支项目持续顺差的情况下,增加储备资产总额,可以发挥“蓄水池的”调节作用。

当然,这种调节是有限、短期的,其使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支失衡问题,还需要与相关的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配合使用。

(2)维持本国货币汇率外汇储备在维持本币的稳定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外汇储备的干预会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从而起到积极的效果。

在经济运行常态时期,外汇储备的作用不明显,但当危机来临时,外汇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

亚洲金融风暴时,因为中国有强健的外汇储备,通过公开外汇市场上抛出外币买进人民币的方式,提高了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捍卫和维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3)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地位⑥充足的外汇储备存量是维持本国正常开展对外经济往来,保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吸收利用外国投资,对外支付,定期偿还债务。

人民币曾经久不为其他经济体所接受;而近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同中国相毗邻的国家能够大量接受人民币,是人民币信誉提升的标志,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地位。

此外,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为我国居民用汇提供了方便,可以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有利于增强我国宏观调控能力。

2、外汇储备过多的弊端(1)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主要是巨额的贸易顺差导致的,而我国贸易巨额顺差,必然使得与我国进行贸易的相对国产生巨额的贸易逆差,造成其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那么为了缓解这种严重的失衡状况,这些与我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为了其本国利益,必然联合起来逼迫人民币升值,遏制中国的出口,减少贸易赤字。

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越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越大。

(2)导致国内通货膨胀⑤王波,《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影响及对策》,山东社会科学⑥吴念鲁,《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研究》,国际金融研究我国处于国际收支顺差的态势下,为了减少顺差,央行将不断投入人民币来收入外汇。

而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和欧元资产为主,欧元和美元的“轮番”贬值,不但使我国外汇储备出现账面亏损,而且会给中国带来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因此,巨额的外汇储备必将导致国内通货膨胀,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3)给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带来困难双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汇率上升。

为了控制汇率,国家奖大量投放人民币,这将导致国内通胀,而为了控制通胀,需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水平,导致大量资金流入。

因此,巨额的外汇储备会使得央行处于稳定人民币汇率与控制通胀的两难境地中,给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带来困境。

(2)外汇储备收益与风险不匹配一方面,在全球流动性充沛和市场利率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在缺乏实际有效汇率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较低,以至于难以弥补外汇冲销成本。

而另一方面,尽管鉴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绝大部分为高信用等级的长期政府债券,中国外汇储备资产没有因美国金融危机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因美国国债利率的大幅下降和价格的显著上涨而获利。

但当全球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时,以长期固定收益证券为主体的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和风险不匹配问题便凸现出来。

四、对策建议1、总量管理:给外汇储备做“减法”外汇储备的总量管理必须要协调好储备存量管理与增量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要管理、利用好现有的外汇储备。

更重要的是,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市场主体不能持有外汇和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综合作用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给外汇储备做“减法”更要完善外汇储备的增量管理:(1)减顺差⑦从短期看,贸易顺差具有刚性而不易调整,但从长期看,削减贸易顺差则成为必然之选,但鉴于顺差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所以削减顺差的任务长期而艰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力促加工贸易转型,此举针对的是由加工贸易与FDI互动形成的顺差,二是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此举针对的是由储蓄大于投资导致的顺差。

(2)实施制度“松绑”⑧从短期看,就是扩大市场主体的外汇持有权,这一方面我国已完成大部分任务。

从长期看,必须加强外汇市场建设,增加市场主体,创设市场工具,为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理提供多样的、幼小的市场工具,有次,市场主体选择空间更大从而不会单纯将大量外汇推⑦杨胜刚,姚小义:《国际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⑧杨胜刚,姚小义:《国际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给下游的央行,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转变。

(3)增加汇率弹性⑨从短期看,人民币的升值节奏必须考虑到时常预期及宏观经济的承受能力。

人民币升值有缓升和急升两种方式。

如果急升,会打乱投机者的策略,但经济主体难以承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