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流电弧炉技术

直流电弧炉技术

直流电弧炉技术
德国MAN-GHH集团早在1984年,就开始Unarc型直流电弧炉的研究开发工作。

但在其国内,由MAN-GHH集团提供的大型Unarc型直流电弧炉到目前为止仅有两台,它们分别是德国乔奇斯玛丽赫特钢厂的125t
电弧炉(1994年投产)和德国普瑞奥萨克钢公司佩尼钢厂的100t电弧炉(1995年投产),而且都是代替原有转炉的。

(1)MAN-GHH集团直流电弧炉的特点:
MAN-GHH集团直流电弧炉的炉底电极特点是:根据炉子的不同容量,把100~250根触针埋入炉子中央部分的耐火材料里。

在触针的下端进行强制空冷,以防耐火材料中的触针熔损。

尽管耐火材料中与钢水接触部分的触针上部会熔化。

由于触针反复熔化和凝固,不会有消耗。

但是,耐火材料一旦减少,触针就会损耗。

所以,在触针上装有热电偶,到设定温度就更换炉底电极。

(2)德国乔奇斯玛丽赫特钢厂125t直流电弧炉的设备与生产工艺
①125t直流电弧炉的设备
该直流电弧炉的炉壳直径7300mm,变压器功率130MVA,底电极强
制空冷,顶电极直径700 mm;以天然气为燃料的5只烧嘴分别布置在
炉门口、EBT出钢口上部和炉壁三个区域,天然气消耗量为400m3/h,氧耗为800m3/h。

底电极为触针型(原为190根,1996年10月已改为244
根)。

触针直径45mm,触针长度1590mm,触针露出小炉底25~35mm。

炉下底电极顶出装置为6只液压缸,顶距3m,电炉配备EBT出钢系统。

炉盖为全水冷结构,中心部位的小炉盖内径800mm,外径1300mm。


盖向出钢口旋转,最大旋转角为85°。

炉子通过液压向出钢侧和炉门侧倾动。

出钢侧最大倾角为25°,向炉门侧最大倾角为15°。

炉壳上部贴
有17块水冷块。

700电极有喷淋装置。

电炉水冷系统采用闭循环,循
环水量为1900m3/h,进口水温27℃,出口水温35~40℃。

②125t直流电弧炉的冶炼工艺及其冶金效果
a.125t直流电弧炉的冶炼工艺
125t直流电弧炉的冶炼工艺主要围绕熔料、去磷和升温三大任务展开。

其冶炼工艺流程为:补炉→进料(第一料篮)→通电→氧气和天然气助燃→停电进料(第二料篮)→通电→氧气和天然气助燃→成分分析→测温→流渣→测温和成分分析→定氧→停电出钢(打开EBT出钢口)→塞EBT出钢口→补炉。

具体工艺操作要点为:
补炉:在中后期3~4炉补一次,补炉砂用量6kg/t;采用旋转补炉机喷补。

另外,炉门口是补炉重点,基本上每炉都要补一次。

进第1次料:料重为总料重的60%~70%。

料高用料篮压。

同时,通过计算机画面作通电前的设备检查。

通电:用小电流和小电压起弧,然后用大电流和大电压。

氧燃烧嘴和喷枪助燃:开启5只氧燃烧嘴;同时通过喷枪吹氧切割炉门口的废钢。

进第2次料:料重为总料重的30%~40%。

天然气和喷枪助燃10~20min,升高电极,旋出炉盖,进第2次料。

也可根据水冷炉壁冷却水温度的提高值、功率输入和第2料篮中的料源情况确定进第2次料的时间。

脱磷和升温:电炉内炉料基本熔清后,可进行脱磷流渣操作。

适当补加造渣材料、喷吹碳粉造泡沫渣,加速脱磷和升温,以使钢中磷达到要求,并且温度控制在1600℃左右。

出钢:一旦磷和其它元素含量达到要求,迅速升温到1650 ~1 680℃,并用测温定氧仪测定钢液温度和钢中氧活度。

符合要求后,即可出钢。

b.125 t直流电弧炉的冶金效果
该直流电弧炉在1994年7月投产后第5天,即投入三班运行,1996年1~9月的产量总计为3.51万t;最高日产22炉,一般17~19炉。

该直流电弧炉投产至今已获得的冶金效果如表11所示。

表11 125 t直流电弧炉的冶金效果
*:1)出钢前10 min取样;对应的FeO含量:26%~34%。

2)对应的[C]:
0.02%~0.07%。

3.6 过程计算机软件和冶金模型的开发[2]
德国克虏伯公司Siegen-Geiswtid钢厂针对特殊钢生产线的生产特点开发了电弧炉能量输入软件包、电弧炉电极控制软件包、钢包炉电极
调节软件包和浇铸控制软件包。

钢包炉电极调节软件包主要控制电极和钢液面之间的距离。

长电弧可避免增碳,短电弧可防止炉衬的损耗。

浇铸控制软件包可保证结晶器中液面高度的精确控制、自动开浇和尽早发现浇铸的异常。

另外,该厂还针对汽车用钢的特点,开发了合金化计算模型,内容包括计算合金加入量、确定加入所有材料后所需的出钢温度和各种钢水的液相线温度,计算炉渣碱度以及成品钢淬透性的范围及其调整等,如图6和图7所示。

图6 冶金模型的应用及其对淬透性分散范围的影响
图7 计算合金加入量对淬透性分散范围的影响
4 结论
(1)德国使用电弧炉的钢厂,无论生产特殊钢还是普钢,都采用炉外精炼和连铸设备。

(2)多功能喷枪、二次燃烧、铝制导电电极臂、单臂钢包炉等新技术
已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明显技术和经济效果。

(3)直流电弧炉技术已相当成熟,实际操作指标已相当先进。

(4)过程计算机软件和相关冶金模型已在特殊钢生产中得到实质性
应用。

作者简介:虞明全(1962- ),男,工程师.
触针式电极,特点是在炉底耐火材料中垂直放入几百支低碳铜导体,称为“触针”,上端略高于炉底耐火材料,下端有螺纹,穿过炉底固定在导板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