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题型多,且有难 度,经常由于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导致计算量大,运算过程烦 琐,如何减少解几运算量、提高运算能力一直是广大学生感到 困惑的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提出问题与 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从“量”与“量”角度出发编制解 析几何问题,通过编题更好地透彻理解解析几何问题的本质 以及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思想方法;现笔者叙述一下如何从 “量”与“量”角度 编制解析几何问题. 一条直线是由两个独立的量决定,如直线方程z:j,一 + t,(k,f∈R),直线是由斜率k和y轴上的截距t来决定的;两 个量定了直线就随着确定了,只要有一个量不定直线l就在 变动. 椭圆也是南两个量决定的,如椭圆标准状态下的方程c: 一2 .2 +告一l(“>6>o),当n,b两个量定了椭圆也就随着确定 “ Ⅳ 了,只要有一个量不定椭圆C就在变动. 因此,在编制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当k,f,“,b 四个量都已知的情况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也就定了,即 可命制问题l:已知k,t,n,b这四个量,判断直线l与椭圆C 的位置关系.逆向问题2:若已知直线l与椭圆C的位置关系, k,t,a,6这四个量中已知三个量,则可求出第四个量的取值范 围.问题3:若已知直线f与椭圆C的位置关系这一条件,但 k,t,“,b这四个量中只已知二个量,则由位置关系这一条件, 确定出未知两个量间的等式关系,从而可设问直线系过定点, 或椭圆系过定点的问题. 例如:(2012年浙江省理 科21题)如图1,椭圆C: + 一l( >6>o)的离心 “ r 1 率为÷,其左焦点到点P(2, L 1)的距离为 10.不过原点 0的直线z与C相交于A,B 两点,且线段AB被直线OP 平分. (1)求椭圆C的方程; , —\ , 厂\ / l 图1 (2)求△ABP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的方程. 现从“量”与“量”的角度来分析:第(1)问要求椭圆c的方 程,即要确定椭圆方程中“,b这两个量,两个未知“量”就要有 两个已知“量”才能确定.因此,题目中一定给出两个相关的已 知“量”,从题目中不难可找出那两个已知“量”——“椭圆的离 1 心率为÷,其左焦点到点P(2,1)的距离为 ̄/1o.”解题时只要 列 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等式,用方程就可解决了;第 (2)问要求直线z的方程,即要求 确定直线方程的两个 “量”——“斜率k和截距 的值”,从方程思想考虑,要给 两 个已知“量”,但问题中直线l是在变动的,斜率k和截距t的 值都在变动,不过在变动的过程中,由题中给出的条件:“不过 原点()的直线 与C相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被直线 0P平分.”,南此条件,我们不难得到直线的斜率k和截距, 存在某个等式关系;因此,AABP面积只于直线中一个“变量” 存在函数关系,即通过一变元的函数问题,求出△ABP面积 的最大值,以及此时直线中“变量”的取值,最后确定出直线 的方程. , 1 解析:(1)南题: = =÷(1). “ 左焦点(一 0)到点P(2,1)的距离为:d-二  ̄/(2+c) 十1。一 1O (2). 由(1)(2)可解得:“ 一4,b。一3 。一1. 2 .。.所求椭圆c的方程为: + 一1. 0 (2)易得直线OP的方程:Y一÷ ,设A(¨,Y^),B( B, - Y『j),R( ,YI1),其中Y 一丑). ‘.‘A,B在椭圆上, ...J等+警一一一二 一一旦血 ・。’ 等: 一 一} 设直线AB的方程为l: 一一÷(m≠o), …圆I{冀 一 一。. 由上又有: A+J、E=m,ya+ 一—m 2 -3. 、, i = 3 ・.・点P(2,1)到直线z的距离为: 一』 . √ 十号 .‘ 一 一 1 l m--4[4 4 m23一 ( )・ ,当且仅当 一1一 时,_二角形的面积最大, 此时直线l的方程: 一一等 +l一 . 作者单位:湖南省道县一中 中学生数理他.掌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