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经济与创新

知识经济与创新

知识经济与创新知识经济基本理论一、知识经济的总体特征1、“基础”知识化——在大工业经济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四个要素虽然都是财富之母,但科学和技术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这四个要素仍然是财富的源泉,但知识和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在大工业发展时期,复杂劳动已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但这时复杂劳动主要取决于对劳动技能的培训,主要把劳动者后天通过教育获得的能力与先天就具有的某种能力结合起来,但这种复杂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还是有限的。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复杂劳动将主要取决于劳动者对知识的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2、产业软性化产业软性化,是指所有产业所包含的知识含量大大增加,从而使产业结构在知识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最终实现产业的知识化。

——从结构上讲,传统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乃至整个国民生产总值(GNP)中的比重急剧下降。

——传统的产业正在得到根本的改造,即依靠科学及知识含量的大幅度提高而使之知识化、软性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和使用本身就是一种产业,即知识产业。

产业的软化程度是由产业的知识含量决定的。

3、经济柔性化经济的柔性化,是指经济的发展和运行越来越依赖文化力量的支撑,文化因素将渗透到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并构成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化环境的创设,使客观经济运行保持良好的秩序。

——文化环境的创设,使经济行为具有科学而健康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可遵循的道德伦理规范。

——文化环境的创设,使企业管理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4、发展创意化发展创意化是指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创意是一个民族素质、创新能力的综合表现。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设计创新5、竞争隐形化竞争隐形化指经济的竞争不再主要依靠价格、倾销等市场争夺的常规手段,而是主要依靠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和策略,依靠竞争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依靠企业良好的整体形象等柔性手段取得竞争的胜利。

——从战术竞争发展为战略竞争——从智商竞争发展为情商竞争——从以物为本的竞争发展为以人为本的竞争——从垄断心理发展为机遇意识——从争夺文化走向和平文化——从重视产品的特色到重视企业的整体形象知识经济与新经济学革命财富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实现财富的增长,包括财富的源泉、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财富的使用等。

生产力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等都可以归入这一方面。

资源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源的配置以及如何实现最佳效益,包括资源的开发、资源配置的方式、资源配置实现的最佳机制等。

市场营销学、价格学、财政与信贷、货币银行学等广义的市场经济学都属于这一方面。

发展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经济发展的道路和规律,包括发展的战略、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模式、发展的环境等。

经济战略与决策学、制度经济学等可以归入这一类。

这三大经济科学可以大体称为工业经济时期的经济学。

知识经济是继工业经济之后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它内在地要求新的经济科学与之想适应。

知识经济学:主要研究知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如何依靠知识的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规律。

知识经济学主要涉及到经济对知识的依赖、吸纳、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知识向经济转化的过程、方式、途径、知识的生产、变换、积聚、使用等方面的研究;还将涉及到企业制度的改革。

生产方式等一系列制约、影响乃至决定知识经济发展因素的系统研究。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类型,从形成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知识经济学的创立也有一个过程。

知识经济学的初步分析:一、知识资源的开发——知识经济与新的经济资源观资源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业经济时期,无论是资源的开发水平还是资源的利用程度都十分低下,主要依靠劳动力和土地的作用,因而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

工业经济在资源开发水平和利用程度有了提高。

工业经济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以新的三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技术资源——市场资源——管理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开发将显示出崭新的意义和特征。

——工业经济事时期开发的资源不仅会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而且会在提高利用程度的同时使之更加完善和科学化。

——整个社会将树立新的资源观,着力开发和利用信息、教育和知识资源。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科学地确立新的资源观具有特殊意义。

二、知识生产力——知识经济与当代生产力新概念生产力问题是经济科学必须研究的基本的问题之一。

知识经济的发展必将引起生产力的新革命,由此必然会建立全新的生产力概念和理论。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影响生产力的因素以及决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在农业经济时期,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大要素。

工业经济时期三大要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同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因素不断产生和得到利用。

如分工协作、资本、设备、制度、管理等都作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因素得到高度重视和运用,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知识经济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将集中地表现为:——原有的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在内涵、质量上将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的脑力将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主要表现为科技含量的增加,并由于科技知识含量的提高而出现软化特征。

——新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将被广泛地运用。

其中,作为新的经济资源的信息、教育、知识等是其主要的新因素。

三、知识价值论——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也是当代经济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在知识经济时期,知识在价值的生产、价值的增殖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知识经济的劳动价值论也称为“知识价值论”。

四、知识资本——知识经济与资本范畴的新拓展资本理论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还是在当代广义的经济科学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知识经济时期,资本范畴将会有新的拓展,即无形资本概念的出现及其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性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资本运行中,可变资本将发生质的变化。

五、知识消费——知识经济与消费方式新变化消费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在知识经济时期,作为以知识消费为根本特征的消费方式的变化将集中地体现为——知识性消费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消费资料概念外延得到新的拓展。

——知识资料的出现不仅改变着消费资料的结构,而且也改变着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文化内涵。

——知识消费不仅标志着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而且直接标志着人们消费行为的新变化,即消费行为从扭曲走向文明。

——知识消费过程同时还是人们消费观念变革的过程,即通过知识消费使人们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价值观。

六、按知识要素分配——知识经济与分配方式的变革按知识分配的含义:——按知识分配是指劳动的知识化,即根据生产财富的劳动中的知识含量来进行分配。

——知识化的劳动,是相对独立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知识生产、知识创造都是财富生产和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决定财富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部分。

七、建立知识型企业——知识经济与企业制度的创新根据知识经济的特征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再次创新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不断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特别是通过提高硬件知识含量,使企业的软化程度实现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通过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受教育程度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

第三,开辟企业与知识群或知识系统的新的有效的联系方式和途径,建立一种紧密型的、渗透式的合作关系。

第四,在提高企业对知识依赖及利用程度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企业自身对知识的积聚能力,尤其是提高企业自我知识更新努力。

——第五,依靠知识的力量,着重培养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八、知识产业——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新调整当代经济理论与实践表明,科学的产业概念以及对产业结构进行动态的合理调整,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赋予传统的产业概念以新的内涵,引起产业结构的新的调整。

这不仅表现为所有产业的科技、知识含量的提高,从而使产业呈现软化特征,同时广义的知识产业将作为真正的“第四产业”出现,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业经济长期发展中,产生了崭新的产业概念并形成了全新的产业结构。

其重大突破之一是提出了产业及产业革命的思想。

尤其是三次产业划分的理论的提出,使第三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独立产业从传统的产业群中分离出来。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产业概念、理论及结构等诸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知识经济使产业革命的基础发生根本的变化,即在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的同时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增加,从而使所以现存的或传统的产业软性化。

第二,在知识革命基础上的产业的软性化,使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出现新的转移。

第三,由知识经济本质决定的诸如信息、教育、知识等新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日益重要的作用,使这些要素都作为新的产业出现并获得发展。

在使用知识产业这一新概念时,有必要区分几种不同的表述:第一,产业的知识化,即所有现存或传统产业不断提高知识含量的过程。

第二,知识型产业,即指主要依靠知识的投入、更新而实现发展的产业。

第三,广义的知识产业,即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知识服务的产业。

第四,狭义的知识产业,即指直接从事知识的生产和经营而得到相对独立发展的产业。

九、文化环境——知识经济与经济运行环境的新设计经济环境是保证经济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任何经济运行都离不开与此相应的经济环境的作用。

工业经济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与其相适应的环境系统工业经济的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基础设施地理环境交通运输状况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法制环境体制环境的建设尤其得到重视文化环境相对滞后和薄弱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环境建设,总体上是一种软环境的建设,或者称之为文化环境的建设。

文化环境包含三个层次:建立适应于知识经济特征的价值文化体系,主要体现为经济的人文精神,良好的商业道德及伦理规范,健康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经济行为,从而提高知识经济的文明程度和软性程度。

作为知识经济的内在支撑因素的文化主要表现为:和平文化、合作文化、融合文化。

确立知识经济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提高所有经济主体的科学文化素质,营造经济发展的健康的文化氛围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一切有利于经济文明发展的优秀价值观念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形成真诚的合作意识提高经济运行的协调能力具有明确的健康的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不断提高经济的开放程度和改革的能力应对知识经济的对策选择一、确立新的知识进步战略根本转变生产方式,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科技进步——更强调知识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知识进步既是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这一宏观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