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井增产技术-水力压裂

油气井增产技术-水力压裂

7
一、水力压裂发展历程
•第一代压裂(1940’-1970’):小型压裂(Mini-fracturing) 加砂量较小,主要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
•第二代压裂(1970’-1980’):中型压裂(Medium Fracturing) 加砂量增加,压裂规模增大,提高低渗透油层导流能力。
•第三代压裂(1980’-1990’):端部脱砂压裂(Tip Screen Out-TSO) 应用到中、高渗储层,主要是大幅度提高储层导流能力。
另外,在压裂机理(Fracture Mechanics)研究、设计 软件开发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12
2
二、低渗透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低渗透油藏也叫非整装油田、复杂油田、储量难动 用油田,这类油藏具有“小、散、差、杂、低、深”的 地质特点。 ①四低:低渗透、低丰度、低产量、低采收率; ②四难:储量动用难、保持稳产难、生产管理难、投资 成本控制难。
13
二、低渗透油气藏的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征及开发对策
1、低渗透油藏地质特点
• 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原生孔隙度低,孔隙结构复杂, 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
• 砂泥岩层交互,粘土含量高,非均质性严重; • 束缚水饱和度高,原油物性好; • 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具有非达西流特征; • 存在天然裂缝,在一定压力下张开,加剧地层非均质性; • 储层水动力连通性差,单井控制的泄油面积小。
3.0~10
50.92
10.0~16
39.53
16.0~28.0 36.52 > 28.0
16.4(高或低) 16
5、特低渗透油藏分类
●油藏压力系统分类
油藏类型 低压油藏 常压油藏 高压油藏 超高压油藏
原始地层
<0.8
0.8~1.2
1.2~1.8
>1.8
压力系数
●油藏埋藏深度分类
油藏类型 浅层油藏 中深层油藏 深层油藏 超深油藏
18
3
二、低渗透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7、制约低渗透油藏高效开采的关键因素
• 建立有效的注采驱动压力体系 (井网类型、井网与裂缝方位匹配、井距、 注采压力、启动压力等)
• 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伤害问题
19
二、低渗透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1)建立有效的注采驱动压力体系

常规油藏




22
(2)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伤害问题
①应力敏感性造成低渗透油层的伤害 低渗透储层主要依靠微裂缝导流,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
其微观表现:裂缝在围岩应力变化下有闭合的趋势。 造成应力敏感性伤害最大的是围岩层应力变化,其中泥页
岩夹层、盖层的水化应力和开采的压力衰竭也是不可忽视的。 大庆、吉林等油田已经非常突出。
绪论 第1章 水力压裂造缝及增产机理 第2章 水力压裂入井材料 第3章 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型及几何参数计算 第4章 水力压裂井效果预测及方案优化设计 第5章 水力压裂裂缝监测及参数识别 第6章 重复压裂技术 第7章 水平井开发技术 第8章 水力压裂存在的问题及新技术
5
绪论
一、水力压裂发展历程 二、低渗透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三、低渗透油气藏水力压裂改造技术现状
•第四代压裂(1990’-):大型压裂(Massive Hydraulic Fracturing -MHF)、开发压裂作为一种开发方式,从油藏系统出发,应用 压裂技术。
8
一、水力压裂发展历程
近40年来,水力压裂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众多科研 成果,形成适用于不同温度条件的压裂液体系(Fracturing Fluid)
应力敏感性的结果:地层渗透率、孔隙度、压缩系 数等随地层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23
(2)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伤害问题
② 粘土矿物对低渗透油层的伤害 •粘土矿物对油层的伤害
粘土矿物对油层的伤害,主要表现为膨胀和运移两种方式。 其伤害程度和方式与粘土矿物的存在形式和类型密切相关。 •粘土矿物在地层中有两种存在形态: 一种是粘土矿物包覆在岩粒表面或附着在基岩表面呈薄膜状。 另一种是粘土矿物在岩石孔隙中以填充物的形式存在。

20
二、低渗透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注 (1)建立有效的注采驱动压力体系 采



低渗透油藏

由于渗透率低和启动压力的作用,导
致注采井间无法建立有效的水动力系
统,致使注水压力上升,采油井压力
下降--注不进、采不出!
21
二、低渗透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2)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伤害问题 • 应力敏感性伤害 • 粘土矿物对低渗透油层的伤害 • 低孔隙压力造成低渗透油层的伤害 • 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伤害
10
一、水力压裂发展历程
2、设备方面:由初期的水泥车,人工加砂,发 展到目前机械混砂、自动控制的K2000型及K2500型 压裂车组。
3、工具方面:先后研制了水力压差式、压缩 式封隔器、导压喷砂器、分层滑套装置及井口投球 装置、地面投蜡球管汇、不压井不放喷井口控制装 置等。
4、管柱方面:由初期的光油管喇叭口,发展到 分层滑套、可返洗、55MPa、小井眼等压裂管柱。
普遍的低压,造成了用常规手段钻井、固井、完井作 业的严重伤害;压差太大,伤害达到了不可恢复的地步。
25
(2)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伤害问题 ④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伤害
地层 天然裂缝 填砂裂缝的伤害
26
8、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天然能量不足且消耗快 (2)注水效果差 (3)油井见水后产量递减快 (4)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水窜严重
29
、适合不同闭合压力(Closure Pressure)条件的支撑剂系列 (Proppant),研制出高性能的施工设备,创建了新的设计模型
(Design Model)和分析、诊断方法(Analytical and Diagnostic Method) ,使压裂工艺技术日趋完善,现已成为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一项工艺技术。
28
9、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对策
(2)合理布置井网 实现有效注水开发,必须达到一定的井网密度,井网密
度加大到一个界限值后,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大幅度改善。 由于渗透率低、连通性不好,井距过大则注不进水,地
层压力下降快, 采油速度下降快。在经济有效的前提下应合 理加密。
井网的布置还受地应力方向和裂缝走向的制约,合理选 择井网模式是避免油田暴性水淹的前提,也为后续的措施改 造和调整建立了基础。
11
一、水力压裂发展历程
5、下井原材料方面,压裂液由初期的清水 (Riverfrac Treatment)、原油,发展到海藻、田菁(Sesbania Gum)、胍胶(Guar Gum)、香豆、魔芋、泡沫、高聚物 等,支撑剂由石英砂(Silica Sand)发展到陶粒(Ceramsite)、 以及核桃壳(Walnut Shell)、树脂砂等。
主要伤害:“五敏”+压敏=“六敏”。
24
4
(2)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伤害问题
③低孔隙压力造成低渗透油层的伤害 低渗透储层的异常孔隙压力有欠压和超压两大类。但
对中浅埋深的低渗透储层(深度在3000m以内,这部分占低 渗透储层总数的80%以上),基本上是欠压型异常。
低渗透一般对应着低的孔隙压力,多数孔隙压力低于 正常压力梯度。
9
一、水力压裂发展历程
1、工艺技术方面: 压裂方式:笼统压裂(Commingled Hydraulic Fracturing)
分层压裂(Separate Layer Fracturing) 压裂工艺:滑套式(Sliding Sleeve)分层压裂
选择性压裂(Selective Fracturing) 多裂缝压裂(Multi-fracture HF) 限流法压裂(Limited Entry Fracturing) 平衡限流法压裂(Balanced LEF) 水平缝端部脱砂压裂(TSO in Horizontal Fracture) 热化学压裂工艺(Thermochemical Fracturing) 水平井压裂(Horizontal Well Fracturing) 斜直井压裂(Slant-Vertical Well Fracturing) 小井眼压裂(Slim Hole Fracturing)工艺 高能气体压裂(High Energy Gas Fracturing-HEGF)
硕士研究生课程
油气井增产技术
马新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工程学院
1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水力压裂技术(20学时) 酸化酸压技术(6学时) 物理法采油技术(4学时)
2
主要参考书
1、王鸿勋,张士诚. 水力压裂数值计算方法.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范玉平.油水井增产增注工艺技术. 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3、杨宝君等. 物理法增产增注原理与技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4、马建国. 油气藏增产新技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5、Unified Fracture Design.Michael Economides. 6、Modern Fracturing-Enhancing Nature Gas Production. Michael Economides.
15
4、全国低渗透油层综合分类评价表
类型
名称
标准范围 10-3μm2
中值半径 μm
排驱压力 MPa
驱动压力 MPa
最终采收率 %
对比层
>100
2.624
0.076
0.2~3.5
64.78
中低渗透层 100~50
1.248
0.112
0.3~1.5
55.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