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模猪场哺乳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措施

规模猪场哺乳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措施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年3l卷第11期 疫病防控 规模猪场哺乳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措施 黄绪晓’唐武基 (1.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岭景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藤县543309; 2.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金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藤县543306) 2013年春节期间,天气出现历年来罕见的持续低温、阴雨绵 绵,藤县某规模猪场某栋产房哺乳仔猪突然发病,表现为体温正 常或稍偏高,呕吐、腹泻、脱水,死亡快,死亡率高,经用多种 抗生素治疗无效,短短一个星期就死亡仔猪500多头,经济损失惨 重,随要求前去诊治。 1 临床症状 以7~20日龄仔猪发病为主,表现为:病猪精神沉郁,被毛 粗乱,离群独居,食欲减少,呕吐、腹泻,呕吐多发生于哺乳和 吃食之后,粪便呈黄色或灰色,水样或糊状,肛门周围被毛粘着 灰黄色粪便,发病1—2d后,严重脱水,步行不稳,消瘦衰竭而死 亡,死亡率达95%以上;部分母猪也出现剧烈腹泻,停食,3—5d 耐过而康复。 2病理变化 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肠,整个小肠肠管扩展、 充血,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肠壁迟缓,缺乏弹性, 变薄有透明感,肠黏膜绒毛严重萎缩,25%病例胃底黏膜潮红充 血,并有黏液覆盖,50%病例见有小点状或斑状出血,胃内容物 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或絮状小块),较大猪(14 日龄以上)约10%病例可见有溃疡灶,靠近幽门区可见有较大坏 死区。胃肠道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 3实验室检查 (1)颈静脉窦或心脏采集濒临死亡仔猪血液,离心后取血清 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检测; (2)取死亡1~2h或濒临死亡仔猪解剖,无菌采集心、肝、 肺、肾、脾、小肠、胃及淋巴结等研碎,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有 无菌落生长。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 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 4防控措施 (1)目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无特效药物治疗,一般只进行 对症治疗,多数抗生素治疗无效,只有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才能减少或杜绝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2)对产前25~30d的母猪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 腹泻二联苗,使初产仔猪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也可直接免疫 接种15~20日龄健康仔猪,使其获得免疫保护。 (3)对发病仔猪,用鸡新城疫I系弱毒苗5~10头份/头肌肉 注射,作为内源性干扰素诱导剂,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并增强免 疫系统活性,因此可以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病;同时,给予发病仔 猪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即:lO00ml水 ̄IA20g葡萄糖,3.5g氯 化钠,2.5g碳酸氢钠,1.5g氯化钾。对卡他性肠炎仔猪,以调整胃 肠功能为主,用维生素B 与维生素B :混合进行后海穴注射。 (4)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温,加强护理,保持猪舍清洁干 燥,杜绝闲杂人员往来。 (5)加强消毒,对整栋猪舍进行喷雾消毒,每天一次。猪流 行性腹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敏感,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 不强,一般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对该猪场的上述综合性处理,很快控制仔猪死亡,取得较理 想效果。 (上接第100页) 方式、注射部位不准确;有的不对动物进行保定,而是采取“飞 针”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注射剂量和注射部位的准确 性。 2.6.3注射疫苗后不做观察和记录 疫苗注射对动物是一种应激性刺激,根据机体个体状况,可 能出现应激反应,如果加强观察,及时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急救治 疗,安全可以减少损失。由于注射后不观察,待畜主发现出现应 激反应找到防疫员时,已丧失了最佳救治时间。 3对策建议 3.1理顺管理体制、健全防疫队伍 是建立上下贯通的市、县、镇、村四级动物防疫工作队 伍。按照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要求,实行行业归口管理,以便技术 人员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二是建立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评聘管理制 度,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三是加强与人事、编制等部门的 联系,适当增加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编制。通过振兴计划、基层事 业单位人员招考等方式,招录一定数量的大专以上学历畜牧兽医 专业人员充实基层队伍。四是提高基层防疫人员待遇,同时将村 级防疫员依法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防 疫队伍稳定。 3.2增加防疫投入、确保物资配备 是及时落实并兑现扑杀、无害化处理及疫苗反应死亡补 偿经费。二是加大兽医实验室建设力度,增加设施设备及技术力 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监测预报功能。三是充分储备疫苗等各类 防疫物资和器械器材,有效保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防疫网络,充实完 善疫苗运输车辆、冰箱、冰柜、冷库、冷藏包等冷链设施设备。 3.3开展技术培训、提升防控能力 将开展防疫人员培训、提升防疫人员整体素质作为工作的 重中之重。通过组织举办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知识竞赛、重大 疫情应急演练等形式,让他们掌握疫苗保存、使用剂量、注射方 法、注意事项、健康检查、应急处置等基本知识,提高动物疫情 监测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切实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业 务水平,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 3.4加强教育宣传、提高防疫意识 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通过编写技术手册、散发宣传 单、发布公告、制作宣传图板、举办专题电视讲座和播发专题新 闻等方式,广泛宣传动物防疫相关知识,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 理解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社会的动物防疫意识。 特别是加强兽用生物制品使用知识的宣传,使广大养殖户能在防 疫人员的指导下正确地使用生物制品,防疫人员能够按照说明 书、瓶签内容及农业部发布的其他规定正确使用。 3.5突出重点工作、狠抓关键环节 是紧紧抓住免疫这一关键环节,集中开展强制免疫,实行 常年免疫、及时补针的免疫程序,在保证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上 下功夫。二是紧紧抓住监测这一关键环节,按照常规监测与随机 抽检、集中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免疫抗体和病原学监测工作。 三是紧紧抓住预警这一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畜禽流行病学调查, 定期发布疫情预警信息,做好预警预报工作。 

·1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