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判断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2008年以来,为提
振经济和扩大内需,铁路建设步伐加快,高铁项目纷纷开工,投资规
模逐年增加,银行贷款呈快速增长势头。与此同时,铁路行业出现一
些新情况、新特点,引起社会各界以及银行监管部门的关注。从我国
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家战略规划看,“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行
业仍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铁路建设必将迎来新高峰。
(一)铁路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1. 铁路作用不可替代。铁路最显著的特点是载运质量大、运行成
本低、能源消耗少,这也决定了铁路不可替代的运输功能。首先,铁
路在能源、原材料、长距离重载以及中长途旅客运输的作用不可替代。
铁路最适合我国经济地理特征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区域骨干运输方式,
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的1/3以上。其次,铁路
具备独一无二的低运价优势。铁路的货运价格只占航空、陆运价格的3.3%和26.4%,客运也远低于航空、陆运票价。最后,铁路的政治和
军事意义不可替代。作为交通运输的铁路是强化控制和保护领土的最
有效的工具。作为亚洲最大的陆权国家,必须从全球发展定位和国家
经济角度、领土完整及国防安全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铁路具有的重大
现实和战略意义。 2. 铁路支撑绿色交通。发展铁路运输符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节能方面,铁
路单位运输量能耗约为公路的 1/10、民航的1/13、管道的1/6;在环
境保护方面,铁路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是飞机的1/6、汽车的1/3~1/20;在运输安全方面,铁路的交通事故等外部成本分别为航空、
公路运输的1/3、1/48;在节约用地方面,铁路建设占用的土地是4
车道高速公路的1/2,完成单位运输量所占的土地面积是公路的1/10。 3. 铁路带动经济增长。铁路建设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一方
面,铁路建设为中央拉动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动力。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目前美国的经济危机,都是通过加大交通
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是铁路的投资来摆脱危机。2008年以来国家4
万亿投资,铁路作为基础建设领域的重点,出台了3年投资约2万亿
的计划,有效地刺激了经济复苏和发展;二是铁路建设为相关产业提
供广阔的市场平台和发展基础,特别是高铁的发展强力拉动了冶金、
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精密仪器等行业的发展,带动相关
产业链的升级和完善;三是铁路促进产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十
二五”期间,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及轨道交通装备业已被列为国家七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引领高端制造业迈向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发展阶段。 4. 发展铁路是国家战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基本
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国家2008年制定《中长期
铁路网规划》明确了铁路大发展定位,发展铁路运输业符合党的十七
大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
发展战略。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将保持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西部开发战略实施等因素决定铁路在我国运输领域将扮演更加重要
的角色。
(二)铁路目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1. 运输满足率不足四成。当前,我国的客货运输需求旺盛,铁路
客货运的繁忙程度较高,现有铁路运力难以满足现有的客货运输需求。2010年,铁路实际完成旅客发送量约为16.8亿人,占全社会客运需
求5.29%,完成货运发送量约为36.3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需求11.7%。
货运“请车满足率”为35%-40%,也就是说,100吨货物请求铁路
运输,实际运力能满足的不到40吨。“十二五”末期,全国客运需求
总量将达到405亿人,货运需求总量将达到435亿吨,考虑到铁路未
来的建设增长,2015年铁路客货运占比只能达到总需求的9.09%和13.1%。铁路的客货运能力还远落后于经济增长带来的客货运输需求
增长。 图表1-1:各种交通方式货运运量占比
2. 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
我国铁路路网密度还有很大差距,全国人均铁路长度仅有七厘米,仅高于印
度。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的货运密度却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高于世
界其他国家,从另一侧面反映出铁路建设和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图表1-2:各国铁路路网密度(公里/万人)
图表1-3:各国铁路货运密度(万吨公里/公里)
3. “十一五”启动铁路建设新高潮。国务院2004年制定了《中
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思路。“十一五”末期,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万公里,较“十五”期末增长1.56万公里,
增幅为21%;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98万亿元,较“十五”期末增长1.67万亿元,增幅为538%。目前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已经拉开序幕,
“十二五”将延续“十一五”的发展势头,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
程将达到12.3万公里,基本建设投资达到2.4万亿元,分别比“十一
五”增加35%和21%。
(三)未来五年是我国铁路最为重要的发展时期
1. 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铁路“十二五”规划,按照适度超
前的原则,预计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2.3万公里左右,其
中快速铁路4.5万公里、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十二五”期
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在3万亿元左右,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4
万亿元、机车车辆购置费500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1000亿元。“十
二五”期末,我国铁路的客货运量将比2010年末有较大提升,铁路
运输量在全社会运输总量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铁路营业里程和基
本建设投资分别比“十一五”增加35%和21%。 图表1-4:“十一五”、“十二五”建设规模对比 时期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万公里) 快速铁路(万公里) 西部地区铁路 (万公里) 固定资产投资(万亿) 基本建设投资(万亿) “十一五” 9.1 2 3.5 2.4 1.98 “十二五” 12.3 4.5 5 3 2.4 2. 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十二五”时期,铁路建设的重点是建
设发达完善铁路网。一是以“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为骨架的高速铁路
网,包括区际快速铁路、城际铁路及既有线提速线路等构成的快速铁
路网基本建成,基本覆盖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城市。二是以大能力
通道为重点的区际干线基本成网,满足煤炭、矿石、冶金等大宗物资
运输和国家主要区域间客货交流的区际干线网总规模达到7万公里。
三是以西部为重点的路网开发性新线建设,扩大铁路网对欠发达地区
的覆盖度和通达度。四是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通道建设,建
设东北、西北、西南等进出境铁路和国土开发性边境铁路,促进我国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交流,推动中国铁路技术和企业“走出去”。五是
强化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干线与枢纽协调发展,加强与其他运
输方式衔接,发挥综合运输体系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3. 融资需求依然较大。“十二五”期间,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以及债务性资金投入将呈现前高后低、逐年降低的走势。 图表1-6 “十二五”投资规划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小计 预计投产里程(km) 7900 7500 8100 6000 2350 31850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500 6200 5700 5100 4500 30000 基本建设 7000 5000 4500 4000 3500 24000 装备购置 1250 1000 1000 900 800 4950 更新改造 250 200 200 200 200 1050 资金来源(亿元) 8500 6180 5700 5100 4520 30000 中央预算内资金 50 50 50 50 50 250 铁路建设基金 650 730 800 900 1000 4080 折旧、自筹 700 800 900 950 1000 4350 股改股权转让资金 1000 600 600 600 600 3400 地方投资 1300 1000 1000 800 700 4800 铁路债券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000 债务资金 3800 2000 1350 800 170 8120 图表1-7 “十二五”融资结构 (四)高铁是“十二五”期间铁路发展重中之重
1. 我国已经具备发展高铁的技术和环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
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
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一是我国高速铁路已经取
得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掌握了高速铁路的核心技术,已建成高铁
营业里程超过700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以上;二是
我国经济发展已具备承担大规模高铁建设的实力,2010年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7.8万亿元,是铁路当年固定资产投资
(8754亿元)的32倍。 2. 高铁发展对中国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速铁路的发展
对完善路网结构,升级路网功能,提高路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次,
高铁更具节能、节地和环保优势,可以更好地支撑绿色交通发展;第中央预算内资金1%铁路建设基金14%折旧、自筹14%股改股权转让资金11%地方投资16%
铁路债券17%
债务资金27%三,高铁是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产业链发展的有力推手;第四,高铁
的高密度、高速度、高效率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3. 高铁建设成就。2010年末,已建成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
7000公里,它们分别是:京津高铁、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高
铁、沪杭高铁、胶济高铁、合宁高铁、合武高铁、石太高铁、以及东
南沿海地区高铁。在建高速铁路总里程超过10000公里,总投资额超
过1万亿元。项目多为“四纵四衡”骨干网络或东南部客运专线和城
际铁路。许多在建项目将于“十二五”期间完工。 图表1-5 主要在建高铁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起止地点 总长 (km) 总投资 (亿元) 计划完工日期 投资方
1 京沪高速铁路 北京 上海 1318 2210 2011年6月 铁道部、沿线地方政府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 社保基金 2 哈大客运专线 哈尔滨 大连 904 923 2011年12月 铁道部、黑、吉、辽 3 京石客运专线 北京 石家庄 284 439 2011年12月 铁道部、京、冀 4 石武客运专线 石家庄 武汉 841 1168 2011年12月 铁道部、冀、豫、鄂 5 津秦客运专线 天津 秦皇岛 258 338 2011年11月 铁道部、冀、津 6 宁杭客运专线 南京 杭州 249 314 2011年12月 铁道部、苏、浙 7 杭甬客运专线 杭州 宁波 150 214 2011年10月 铁道部、浙 8 合蚌客运专线 合肥 蚌埠 110 102 2012年6月 铁道部、皖 9 厦深铁路 厦门 深圳 502 417 2011年11月 铁道部、闵、粤 10 汉宜铁路 武汉 宜昌 293 240 2011年12月 铁道部、鄂 11 贵广铁路 贵州 广州 857 858 2014年10月 铁道部、贵、粤、桂 12 南广铁路 南宁 广州 577 410 2012年6月 铁道部、粤、桂 13 柳南客运专线 柳州 南宁 226 211 2012年2月 铁道部、桂 14 宁安城际铁路 南京 安庆 258 257 2013年6月 铁道部、皖、苏 15 成绵乐客专 绵阳 乐山 316 392 2012年6月 铁道部、川 4. 高铁路网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要完成以“四纵四横”
和 三个城际客运系统为主的高铁路网骨架。“四纵”客运专线为:京
沪、京港、京哈、杭福深客运专线;“四横”客运专线为:徐兰、沪
昆、青太、沪汉蓉客运专线;三个城际客运系统为:环渤海地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