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2010。Vo1.31,No.10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年第31卷第1O 

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实 

践与思考 木 

李文林 曾 莉 张稚鲲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南京210046) 

[摘要] 以中医院校相关师生对古籍资源的需求现状为切入点,指出图书馆需要正确处理古籍资源利用与 

保护的关系,从学科化知识服务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盘活古籍资源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实施手段。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学科化知识服务 

Practices and Thinking on Subject Knowledge Services of Ancient Book Resources in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L/ Wen—lin,ZENG Li,ZHANG Zhi—kun,Library ofNanf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ijng 210046,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demand status of Chinese medicine ancient book resources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related traditional Chi— 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account,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library should handle correct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ti— 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book resources,discus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activating ancient book resources from a sub— ject knowledge service angle,meanwhile,proposes several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Key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Ancient book resources,Subject knowledge service 

保存和传承文化、传播和记载文明是图书馆的 

根本使命,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这一使命有着更 为具体的要求,既要把尽可能全的文献资源提供给 

学生,促进其学业进步与心智成长;也要把尽可能 

多的文献资源提供给教师,确保其教学工作提高与 科研事业发展。近年来,面对网络技术、电子资源 

和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不少高校逐步开展 了面向专业学科的知识服务工作,并成为各高校图 书馆服务工作发展的主流…。然纵观其实践案例, 

[修回日期]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 20l0—0 7—19 李文林,博士,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 为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及学科化知识服务, 发表论文23篇,参编著作3部。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项目(项目 编号:08SJB8700001);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 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8XSK13)。 这种深层次、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工作多以电子期 

刊、电子图书等现代文献资源为主体,一涉及到古 

籍文献,似乎“学乃公器、知识自由”的图书馆精 神就成了例外。高校图书馆对古籍资源或从原生性 

保护的角度将其束之高阁、秘不示人,或仅提供复 

印或扫描等传统模式下的被动服务。总体来看,古 

籍文献一直处于高校图书馆主动服务工作中的盲 

区,这种状况与图书馆倡导的“与时俱进为用户提 供无障碍的资源保障”的核心价值很不相称,为 

此,笔者不揣浅陋,以中医院校图书馆古籍资源的 

用户需求、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的实践为例,从学 科化知识服务的角度谈一点浅见,以就教于同行。 

1 正确处理古籍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63・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年第31卷第10期 jOURNAL OF MEDICAL lNFORMATICS 2010.Vo1.31.No.10 

1.1 合理保护是前提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古籍的不可再生性决定其 

妥善保护是前提。据调查,我国存世的数万种古籍 

绝大多数保存于全国各专业图书馆,收藏古籍的高 

校图书馆虽藏书规模大小不一、种类分散,但却各 

有特色。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古籍保护与抢救政策 

的实施,已有部分馆藏丰富的高校图书馆人选了全 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更有不少珍贵典籍如宋元以 

来的历代精刻之善本、名家手稿、名家批校本、精 写本、刻书底稿等人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1.2有效利用是目的 

文献在用途、功能上具有知识传播的唯一性。 作为国家或民族记忆的文化载体 J,那么,在对其 

进行合理保护工作的同时,图书馆界也有必要正视 

其利用价值,尤其是古籍中的善本。正因其具有历 

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等典型特征, 对这些稀缺文献的研究、利用的成果在参悟历史、 

启迪后世、保存基因、传承血脉等方面也必然具有 

不可替代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典型如中医古籍,不 仅许多往圣先贤的组方配伍思路一直被历代医家所 

尊崇,成为中药配伍应用之圭臬,许多经典古籍中 记载的多首名方均直接被现代不同版本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成为现代生活中维护人民 

健康的基本药物。甚至中医界2009年评选出的30 

位国医大师在谈到其成才体会时,无不强调“读经 

典、做临床”的重要 。 “十一五”期间,国家生命科学领域的多个973 

项目、自然基金项目,均有直接以中医古籍中记载 的若干论点为命题,鼓励中医药界借鉴多学科的思 

想和方法进行现代研究的资助。显然,类似中医专 

业这样对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乃至生活实践均有 

较强的理论指导或应用参考价值的古籍资源,如果 各高校图书馆均一味强调其保护价值而将相关资源 

像标本一样置于象牙塔之颠,则不仅与图书馆秉承 

的“学乃公器、知识自由”的精神品质相悖,更重 

要的是也不利于相关专业及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64・ 2 开展古籍资源学科化知识服务是时代 

之需 

2.1 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特点 

学科化知识服务以印刷型文献、本地数字化文 献、网上文献信息、馆际互借相结合的文献保障体 

系为依托,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主动性服务为 

工作核心。这种融人一线、直接面向用户的工作模 

式有效践行了图书馆馆员作为学术信息枢纽的职业 

理念,部分高校学科馆员中的佼佼者作为相关领域 

的信息专家 而备受称赞。 

2.2 古籍研究者对开展学科化知识服务的需求 

作为一种特色资源,古籍文献恰恰是专业用户 

对专题性、学科化知识服务需求最强烈的领域。以 

中医院校为例,全国23所中医高等院校都拥有医 史文献研究所或研究室,部分高校具备培养中医古 

籍研究方向的博硕士研究生资格。这些领域的师生 主要学习、研究的对象即古籍。学者们要想有所建 

树,往往在文献搜集、查找、考证工作中费力很 

多。据笔者2009年在福州中医药古籍保护与整理 

为主题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的调查表明,高校从事古 文献整理的博硕士研究生对图书馆主动提供与其专 

业相关的馆藏古籍的藏量、学科分类、资源分布等 

应用指导的需求愿望强烈。被调查的文献学专家认 

为,图书馆馆员若能主动协助其从中医学术流派、 

名医学术思想、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不同疾病诊 疗方法或方药经验等角度进行专题资源服务,则不 

仅能提高古籍文献利用效率,对其教学、临床与研 

究更是莫大帮助。 

3 开展古籍资源学科化知识服务的途径 

3.1 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 

开展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前提一是需要组织尽可 能多的资源以便让更多的用户共享;二是依托专业 

化的团队进行资源的传递与利用。作为一种稀缺资 

源,珍贵古籍不可能像现代书籍一样大范围流通借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J\, 11CS 2010.Vo1.31.No.10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年第31卷第10 

阅,但其影印本、点校本或缩微、数字化产品却可 

以化身千万,广为应用。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 

步,服务理念在转变,目前高校图书馆并非不具备 

开展古籍资源科学化知识服务的基础,而是有必要 转变观念,从资金短缺、专业性强、受众面小等先 

天性制约因素之外的途径进行思考,尤其是要从如 何发挥自身主动性角度积极探寻古籍资源应用价值 

的有效释放途径。 

3.2 主动开展馆藏古籍影印、点校的合作出版 

近年来,国家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大力支持, 其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61(全国古籍整 

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对古籍出版均有 

专项经费的补助。众所周知,出版社要拿到资助项 目,必须组织好的内容,拥有古籍资源的高校图书 馆无疑具有典型的资源优势,而要使馆藏特色古籍 

资源为人所用,其中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将馆藏珍善 

本资源影印出版或按需出版。但从现有出版的成果 来看,出版社主动到图书馆寻找资源的状况居多, 

而高校图书馆鲜见主动与出版社联系,将馆藏珍善 

本进行影印出版或按需出版的案例,影响古籍文献 

的利用。 相较于现代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和主动推送, 

高校图书馆基于服务工作的需要而盘活古籍资源的 

“主动”意识还很欠缺,尤其在对外界资金、技术 

等优势资源的主动吸收与整合方面。历史上,北大 

图书馆与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由 黄山书社出版发行了《中国古籍基本库》,作为高 

校图书馆、数据库生产厂商及出版社之间在资源、 

技术与资金方面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成功案例, 

这种模式曾一度作为业界典范 而广受赞誉,但随 

后在实践中,却再难以寻到与高校图书馆相关的、 

基于开放、共赢的原则主动进行古籍资源合作整 理、开发的后续样例。 

3.3有效组织开放存取古籍资源 

随着时代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工 

作人员认识到采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将古籍 资源制作成数字化产品,对于古籍的保存、传播及 发掘和利用其版本价值、学术价值,能起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随着古籍数字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每 

一个拥有古籍资源的高校图书馆都去开发古籍资源 

的数字产品并不是开展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唯一途 径。面对互联网上出现的大量免费古籍数字资源, 

图书馆有必要重视其搜集、整合与利用,依据古籍 

整理工作的需求,选择高质量的免费数字资源,能 

够为古籍整理提供范本,为标点、校勘提供借鉴, 

为注释、今译提供背景资料,为提要的编写提供相 

关信息,为版本鉴定提供新的思路 ]。 

3.4培育古籍资源学科馆员团队 

服务工作是基于人的工作,在图书馆拥有的文 

献资源、信息技术与馆员服务3种因素之间,只有 

馆员服务才是真正激活各种馆藏资源知识价值的有 

效媒介。对于文献学科而言,图书馆就是文献研究 的实验室。历史上在没有任何数字化产品与网络技 

术支撑的前提下,不同领域的古籍研究者点校、影 

印了大批经典古籍,整理、编撰了一些具有影响力 的专业工具书。如在中医院校中,以山东中医药大 

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研究院等为首, 

系统整理了《伤寒论》、《素问》、《灵枢》、《针灸 

甲乙经》、《难经》、《本草经》等经典医籍。南京 

中医药大学编撰了《中药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 

典》、《中华本草》等享誉海内外的大型工具书。这 

些古籍整理成果的问世无不得益于领域专家与图书 

馆的和谐合作。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图书馆在古籍部不仅 为相关专家单独设立了研究空间,还派专人作为学 

术秘书为他们查找索引、鉴别版本、摘抄卡片、提 

炼知识,在与专家的共同研究过程中,馆员不仅摸 

清了家底、对馆藏古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整理, 

更重要的是当年的部分学术秘书在与专家的互动过 

程中还更新了知识贮备,有的也成了古籍版本鉴定 

及古籍分类方面的专家。这种立足岗位、服务他 

人、成就自我的经历,不仅与今天各高校图书馆通 过建立信息共享空间进行融入一线的学科化知识服 

务的目的如出一辙,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电子媒 介提高了图书馆员协助专业人员完成知识传递的质 

・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