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耵
蔡发国
广州博仕奥集团
1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
植物体内存在的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
因子、致甲状腺肿素、生物碱、草酸盐和植酸。采食
后将削弱营养物质的吸收,抑制动物生长。有些抗
营养因子则由真菌和细菌代谢产生或植物在抗损伤
和感染过程中产生。对原料进行适当加工可中和抗
营养因子的毒性或脱毒。
1.1豆科植物
豆类,如:大豆、花生、雏豆和蚕豆等都是很好的
蛋白源,但均含有抗营养因子,因而限制了在饲料中
的用量。豆类中的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因
子、植物凝集素、脲酶、脂肪氧合酶、生氰葡萄糖苷和
抗维生素因子。
所有豆类均含一定量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其
与动物小肠中胰蛋白酶结合,使胰蛋白酶失活,胰腺分泌大量胰蛋白酶,使胰腺代偿性增生。饲喂生大
豆的动物表现为胰大,伴随生长受阻,饲料效率下降。由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特殊结构,加热极易
变性。
许多研究者认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并非是豆
类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植物凝集素在豆类植物与固
氮菌的共生关系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物种其毒性也
有差异,四季豆植物凝集素的毒性强于大豆植物凝
集素。植物凝集素是一种蛋白质,以高度特异的构
象与糖和配糖体(如糖脂、糖肽、低聚糖或氨基葡聚
糖)结合。植物凝集素与小肠微绒毛表面的糖蛋白
收稿日期:2009—06一Ol结合,使微绒毛发育异常,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
收。有研究者报道,植物凝集素破坏小肠结构,使葡
萄糖、氨基酸及维生素B,:吸收不良和铁转运受阻。
植物凝集素破坏小肠表面,使糖类和蛋白质未被消
化便进入结肠,并在结肠中发酵。此外,植物凝集素能与小肠刷状缘和细菌的糖蛋白受体结合,使小肠
内壁与细菌黏连。研究表明:在饲喂生大豆和纯化
植物凝集素的小鼠和鸡体内大肠杆菌大量繁殖。植
物凝集素使小肠表皮受损后,细菌和细菌内毒素进
入血液循环,从而损伤有机体。青年家禽(特别是火
鸡)对植物凝集素极为敏感。
豆类种子中还含有其他抗营养成分,如:大豆中
的脲酶(一种水解尿素产生氨和C02的酶)在尿素循
环中产生过量的氨;致甲状腺肿物(是一类影响甲状
腺功能的物质)已在大豆和花生中分离得到;氰化葡
萄糖苷(水解时产生氰化氢)在所有豆类中均含有,
在利马豆中含量最高。饲喂生四季豆后发现,鸡犯
佝偻病,并对维生素B,:的需要量显著提高。生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通过破坏原料中的类胡萝卜素使维
生素A利用率下降。加工处理可使豆类中的抗营养因子脱毒。蛋白
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脲酶、抗维生素因子和脂
肪氧合酶可通过热处理加以破坏。破坏程度与温
度、加热时间、原料颗粒大小和水分含量有关。发酵可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水平。发芽法则可提高
大豆和四季豆的营养价值,但发芽8d后大豆胰蛋
白酶抑制因子的浓度并不改变,而四季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水平却是原来的2倍。
饲料研究 万方数据耵综述
豆类中也含有一些难以消化的糖类抗营养因
子。豆类中约40%是由粗纤维、单糖和多糖组成
的。多糖占15%..22%,其中酸性多糖占8%一
10%。阿拉伯半乳聚糖占5%,纤维占1%一2%,
淀粉占0.5%。这些物质大部分不能被家禽消化和利用。了解不多的是大豆甘露聚糖。甘露聚糖对热
敏感,而且对家禽有较强的抗营养作用。半乳甘露
聚糖是一种黏性多糖。豆粕中的单糖是易消化的糖
类,即使是这种易消化的物质也具有降低豆粕
TMEn、纤维消化率和食糜流速的作用。
1.2棉粕
棉籽粕是反刍动物常用的蛋白质源,有的也逐渐用于单胃动物。棉籽、叶子、茎和根产生色素的组
织中含棉多酚。棉多酚对单胃动物和幼龄反刍动物
有毒害作用。有报道,动物在棉多酚中毒后,导致
肝、心脏和肺受损。当家禽日粮中含棉多酚时,饲料
利用率和产蛋量下降,储存蛋的蛋黄发生褪色。反
刍动物瘤胃发酵可使棉多酚失活。游离棉多酚有毒,而结合棉多酚无毒。加热可
促进棉多酚的甲酰基与赖氨酸和精氨酸的氨基及半
胱氨酸的巯基反应。持续加热使棉籽粕的非蛋白成
分与棉籽粕中的色素结合,使结合物分子内构象发
生变化,最后生成不溶性或不被消化的多聚物。在
对棉多酚进行结合脱毒时,会使棉籽粕蛋白质的生
物价值降低。加热棉籽粕,使赖氨酸的活性显著降低。另外,添加金属盐可减弱棉多酚的毒性。当铁
与游离棉多酚的比例为2:1或3:l时,可有效降低
棉多酚的毒性和肝中棉多酚的水平,保护蛋黄颜色。
1.3甘蓝类
油菜是3种最常用的榨油作物之一。浸提油
后,副产物可作为饲料原料。由于含有毒物质,在饲料中的用量受到限制。蛋鸡添加量以5%为限,肉
鸡则不能超过15%。
在甘蓝、羽衣甘蓝、花椰菜、包子甘蓝、油菜和芥
子中最主要的有毒物质是致甲状腺的硫葡萄糖苷。
研究表明:硫葡萄糖苷可使小鼠、家禽、猪和牛生长受阻,甲状腺大,甲状腺吸收碘减少,并使其他器官发生病变。
然而,完整的硫葡萄糖苷是无毒的,酶水解硫葡
14饲辩研免萄糖苷产生的酶解物可大大提高其毒性。酶水解硫
葡萄糖苷产生硫氰酸铁、异硫氰酸盐、腈、致甲状腺肿素和恶唑酮类物质。硫葡萄糖苷通常与硫葡萄糖
苷酶存在于植物中,该酶促进硫葡萄糖苷水解。硫葡萄糖苷的降解物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摄入,并干扰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甲状腺代谢紊乱和甲
状腺大。
正确处理甘蓝粕类能最大限度降低硫葡萄糖苷
的毒性。对菜籽粕进行热处理可使硫葡萄糖苷酶失活,并能阻止非毒性的硫葡萄糖苷水解生成有毒的
产物。对动物补碘也可降低硫葡萄糖苷的毒性。
1.4根和块茎
木薯、土豆和红薯及其副产物已逐渐成为常用
的饲料原料(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以相同的干物质为基础,土豆的蛋白质含量与小麦相当,并高于玉
米和谷类。红薯淀粉优于玉米淀粉,蛋白质质量与酪蛋白相同。然而,由于块茎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需
在饲喂前经特别处理。
生氰葡萄糖苷是木薯中的毒性成分,主要存在
于木薯根的液泡中。细胞中的J|3一糖苷酶能把糖类
部分从这些成分中切下来,产生丙酮、葡萄糖和氢氰酸(HCN)。因此,在咀嚼和压榨时细胞破裂,生氰葡
萄糖苷释放导致毒性产生。葡萄糖苷水解产生有毒
的氰化物。生氰葡萄糖苷酶在加热过程中极易变
性。一旦变性,就不能催化产生有毒氰化氢。因此,可通过加热减少甚至消除木薯的毒性。葡萄糖苷有
较高的水溶性,并且遇热易分解。产生的游离HCN
会在加热过程中挥发。木薯中低水平的胰蛋白酶抑
制因子和胰凝乳酶抑制因子在蒸煮过程中也易变
性。土豆苗和土豆也含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生物
碱中最主要的是龙葵碱,不同品种的土豆其含量不
同。植物在受到真菌、细菌和机械损伤时含量最高。
已发现,龙葵碱使人和畜禽胃肠功能和神经系统紊
乱。某些生物碱是胆碱脂酶的抑制因子,这很可能
是土豆中毒时出现神智不清、麻木及抑郁等症状的原因。与木薯的有毒物相比,土豆中的生物碱不易
通过加热和蒸煮去除。当新鲜土豆中生物碱的含量
超过20mg/100
g时,不宜食用和作为饲料。
万方数据红薯中含数种抗营养物质包括,蛋白酶抑制因
子和蚀乳型物质。美国红署含7种胰蛋白酶抑制因
子。加热温度为75~80℃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
活性低于50%;在沸腾状态下保持15min,可低于
10%;在130℃处理30min可完全破坏。红薯在受
到真菌FusariumSolani感染时产生的肺水肿毒素的
毒性最强。牛摄入9mg/kg体质量的肺水肿毒素,在24h内发生非典型间质性肺炎。急性肺水肿并
伴随间质性肺气肿,几天内动物窒息而死。烘烤和
蒸煮可减少红薯中的肺水肿毒素,但不能完全消除。
1.5谷物类
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均含非淀粉多糖
(NSP)。NSP是一类具有戊聚糖结构的多糖,不易被
家禽内源酶消化。NSP主要包括,阿拉伯木聚糖、木
聚糖和p一葡聚糖。NSP对家禽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食糜黏度,对动物生产性能产生负影响。
此外,NSP也改变胃肠道的分泌,并与胃肠道内微生
物区系发生互作。溶解性的NSP形成大分子聚合
物,使肠道食糜黏度增加,阻止消化酶的作用,干扰
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不全的食糜运动到消化道后
部,被微生物用于发酵。添加外源微生物酶可降低
NSP的负作用。1.6鞣酸
鞣酸是一类多酚物质。许多植物(藻豆、蚕豆和
油菜等)均产生鞣酸。鞣酸与原料中的矿物元素、蛋
白质和糖类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降低饲料的营养
价值。鞣酸与铁和维生素B,2形成相应复合物,严重
抑制铁和维生素B12的吸收。鞣酸与胰蛋白酶和a一淀粉酶结合或使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不能消化的复
合物而干扰酶的消化功能。用甲醇、氨或水/乙烷可萃取鞣酸,使高粱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提高。
1.7皂甙皂甙是一类淄类化合物或由三萜烯基团与糖结
合形成。存在于豆科植物、牧草和新鲜豆类中,皂甙
对真菌、某些微生物和许多昆虫具有很高的毒性。
研究表明,皂甙能减弱消化酶和代谢酶的活性,并能与锌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这也是紫花苜蓿在单胃动综述1"1
物日粮中用量受限制的原因。当日粮中含20%紫
花苜蓿粉(0.3%皂甙)时,鸡的生长速度缓慢。有趣的是,皂甙对人类是有益的,紫花苜蓿皂甙与内源
胆汁的胆固醇结合,能阻止胆固醇的重吸收,降低血
液胆固醇的水平。1.8氨腈和山黧豆中毒因子
香豌豆、雏豆和其他野豌豆含氨腈类神经毒素,
人、牛和马中毒的症状表现为性成熟迟缓、器官损伤
和瘫痪。有报道,家畜和试验动物在消化了含神经
毒素的植物后,骨骼和结缔组织生长受影响。山黧
豆中毒因子干扰结缔组织胶原蛋白纤维的交联。火
鸡日粮中豌豆的比例过高会使主动脉破裂的概率大
大提高。豌豆种子在热水中浸泡可完全去除其中的
神经毒素,15℃烘烤20rain可使神经毒素降低
85%。2动物副产品中的抗营养物质
动物副产品早已被人们认为是畜禽很好的蛋白
源,但细菌降解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使其营养价值
大大降低。微生物在分解蛋白质产生氨基酸时,对
氨基酸脱羧和脱酰胺分别产生生物胺和氨。这2种
物质对动物均有毒害作用,大多数动物能有限代谢
正常摄人的生物胺。
神经活性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血管
活性胺对血管产生直接和间接作用。酪胺、苯乙胺
和盐酸色胺通过释放储存在组织中的去甲肾上腺素
间接提高血压。组胺具有较强的扩毛细血管的作
用,使血压降低,导致血压过低和神经兴奋。鸡口服
组胺后生长受阻、羽毛少、病死率提高、肌肉损伤、组
织水肿和脾萎缩。水生动物体内所含的组胺高于陆
生动物。组胺是食物中毒性最强的胺类,但组胺单
体相对无毒。腐胺和尸胺通过限制小肠内代谢组胺
单体的酶(--胺氧化酶和组胺一N一甲基转移酶)而
促进组胺的毒性。组胺和大多数生物胺一样具有热
稳定性,而且其含量在蒸煮加热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因此,为防止原料中组胺的毒性,要求对生原料小心
处理,以免产生生物胺。
通信地址:广东广州市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182号C2区11层1103单元510660
饲料研究
15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