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4期 2010年8月 甘肃冶金 GANSU METALLURGY V01.32 No.4 Aug.,2010 文章编号:1672-4461(2010)04-0027-03 石煤提钒工艺研究进展 黄晓毅,马玄恒,高爱民,罗小新 (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简述了钒的性质、用途以及在石煤中的赋存状态,对各种提钒工艺的特点进行了阐述,预测了目前石煤提 钒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钒;石煤;工艺 中图分类号:TF841.3 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on Technology of Vanadium Recovery from Stone Coal HUANG Xiao-yi,MA Xuan-heng,GAO Ai・ming,LUO Xiao-xin (Shaanxi Metallurgical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Co.Lid.,Xi an 710032,China) Abstract:Property and application of vanadluln and it§occurrence on stone coal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Some tech- nology of vanadiuln recovery WSS discussed.Development trend of exhaling vanadium from stone coal was predicted. Key Words:vanadium;stone coal;technology 1 引言 钒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现代工 业。我国生产钒制品的主要原料有钒渣、石煤与含 钒固废。我国石煤中钒的总储量为钒钛磁铁矿中钒 总量的6—7倍,超过世界上各国钒储量的总和 j。 因此,以石煤为原料生产钒制品在我国具有良好的 发展前景。 2 钒的性质、用途及赋存状态 钒的原子序数23、原子量5O.94,是一种过渡元 素。熔点1 890±10℃,沸点为3 380℃,密度为4. 6 g/cm 。金属钒呈银白色,质软,可塑性好,在室温 下不氧化,在高温下空气中可燃烧,抗腐蚀能力较 强【2 J。钒的化合物有卤化物、碳化物和氧化物,其 主要氧化物有VO、V:0,、V 0 和V:0 。不同价态 的氧化物在水、酸、碱中的溶解度差异较大。 钒以钒铁(及其它钒合金)、钒化合物和金属钒 的形式广泛应用于冶金、宇航、化工等工业部门。目 前,钒主要应用于生产合金钢和化工催化剂等,在其 它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 我国各地石煤中钒品位差异较大,在目前技术 条件下,只有品位达到0.8%以上才有开采价值 J。 石煤是一种在还原环境下形成的黑色可燃有机页 岩,多属于变质程度高的腐泥无烟煤或藻煤,具有高 灰、高硫、低发热量和硬度大等特点。含钒石煤的物 质组成较复杂,钒的赋存状态和赋存价态因地各异, 但大部分是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云母类及高岭石 等黏土矿物中,部分取代硅氧四面体复网层和铝氧 八面体单网层中的Al(Ⅲ);其次是以有机物形式 和离子吸附形式赋存的;极少以钒石榴石、砷硫钒铜 矿等钒矿物形式存在 。 3 提钒工艺 石煤提钒工艺流程众多,有的提钒工艺已经在 工业生产上获得应用,而更多的提钒工艺还处于实 验室研究阶段。此外,很多提钒工艺虽然在流程上 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工艺的改进。因 此,仅选择在工业上应用过的、有代表性的几种工艺 做简要介绍。 3.1传统工艺 1912年Bleeker发明用钠盐焙烧一水浸工艺提 取钒矿中的钒,这种沿用近百年的传统工艺的基本 原理是以氯化钠为添加剂,通过焙烧将多价态的钒
罄 黼 甘肃冶金 第32卷 转化为水溶性五价钒的钠盐,再对钠化焙烧产物直 接水浸,可得含有钒及少量杂质的浸取液,然后加入 铵盐沉得粗钒,再将粗钒经碱溶、除杂并用铵盐二次 沉钒得偏钒酸铵,热分解可得纯度大于98%的五氧 化二钒,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 窜 广 ] H2S()4或HC l璺竺 l 碱溶 —丁一 I............. ........--J l沉钒酸铵I. ■-_。_。-。。・。-___。・-_-。__‘一 破碎 l ——1二==一 2 三! :曼墨 图1 石煤提钒的传统工艺流程 某些提钒工艺采用复合添加剂焙烧,以减少 NaC1的添加量 J,本文将这类工艺也归为传统工 艺。钠化焙烧工艺的优点在于 :工艺流程简单, 条件不苛刻,设备简单,投资少。其主要缺点是:钒 总回收率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钠盐焙烧产生 HCI、Cl:和SO 等严重污染环境的腐蚀性气体等。 上世纪70到8O年代,我国大部分以石煤为原料的 小型钒厂在工业生产中多采用此工艺,诸如湖南安 化东坪钒厂和新开钒厂。目前,由于污染严重,此工 艺已被各地环保部门禁止采用。 3.2钙化焙烧一碳酸氢铵浸出一离子交换工艺 将石灰、石灰石或其它含钙化合物作添加剂与 石煤造球后进行焙烧,使钒氧化为不溶于水的钒的 钙盐,再碳酸化浸出。浸出后的含钒溶液的后续处 理工序与钠化法相同,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同传统的钠化焙烧相比,钙法焙烧的最大优点 是不产生含HC1和cl 等有害气体 但钙化焙烧提 钒工艺对焙烧产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一般矿石存 在转化率偏低,成本偏高等问题,不适于大量生产。 3.3空白焙烧一酸浸一萃取(离子交换)一沉钒一 煅烧提钒工艺 空白焙烧即无添加剂焙烧。该工艺的优点是: 无添加物,烟气污染少;酸浸浸出率较高;采用萃取 或者离子交换工艺富集钒,工艺成熟。缺点是:酸浸 浸出杂质较多,需在沉钒前净化除杂,工艺流程较为 复杂。 湖南煤炭研究所与湘西双溪煤矿钒厂共同开发 的石煤无添加剂焙烧一硫酸介质浸出一萃取除杂~ 反萃一氯化铵沉钒一煅烧工艺,由于采用空白焙烧, 生产成本降低20%左右n引。其工艺流程如图3所 示。 石煤与石灰石 J混合球磨J f焙烧 l L] 一碳馈浸取l L] 交换¨:吸附 I f 成品 图2钙化焙烧一碳酸氢铵浸出一离子交换工艺流程
浸 (尾矿 国 r . 主. v ̄.&<bmfl/t) 区.习 幽 橱 主1 , 囱 ◆ 圆 ◆ 净{匕破 图3空白焙烧一酸浸一萃取一沉钒一煅烧提钒工艺流程 3.4直接酸浸 IJ 直接酸浸减少了焙烧环节,缩短了流程,不产生 烟气污染;废水和废渣经简单处理后可直接排放。 但硫酸和氨水及石灰消耗量较大。此外,该工艺对 矿石性质有要求,不适合处理耗酸物质(如碳酸盐、 有机质等)高、含铁高的矿石。20世纪90年代,核 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针对中村钒矿进行了试验 研究,推荐的酸法提钒工艺为两段逆流酸浸溶剂萃 取工艺(图4),并据此工艺在陕西建厂生产,运行稳 定。陕西南部多家石煤提钒选冶厂均照搬采用此工 艺流程。 雳 瓣。辩 6.c0m
第4期 黄晓毅,等:石煤提钒工艺研究进展 29 此外,还有氧化焙烧一碱浸出工艺 ,¨】、石煤 低温硫酸化焙烧矿物分解工艺 、氧压酸浸一浸出 液预处理一萃取一沉钒一煅烧工艺 ,以及石煤细 菌浸出、超声浸出和树脂矿浆法提钒。另外,对含碳 较高的石煤,在提钒前常进行浮选脱碳 "],以达 到综合利用的目的。总之,这些工艺在关于钒浸出 率、流程长短、生产成本、设备投资、环境保护等方面 各有特点,但基本处于试验室研究阶段,工业应用较 少。 原Ir
图4两段逆流酸浸溶剂萃取提钒工艺 4 结语 (1)石煤提钒工艺从传统工艺到发展出来的各种 新工艺,工艺流程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但总体来 说,工业生产中钒的回收率不高,一般在65%左右 (生产实践回收率),而提高工艺中钒的浸出率是提 高回收率的关键技术,需要进行更加深人的研究。 (2)由于各地石煤的矿物组份不同,钒在石煤中 的赋存状态也不一致。选择石煤提钒工艺流程应根 据不同地区石煤的物质组成、钒的赋存状态、价态等 特性进行全面考察,以作为制定合理提钒流程的依 据。 (3)从石煤提钒工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高回收 率、低成本且环保无污染的提钒工艺将是未来发展 方向。同时,以石煤提钒为中心、石煤发电一发电渣 提钒一提钒渣加工的综合利用路线是我国石煤开发 利用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赖第华,李坤林.石煤脱碳焙烧水浸提钒工艺研究 [J].四川有色金属,2009(2):39-42. [2] 浙江省煤炭工业局.石煤的综合利用(第一版)[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148.151. [3] 陈庆根.石煤钒矿提钒工艺的研究进展[J].矿产综合 利用,2009(2):30・33. [4] 姬云波,童雄,叶国华.提钒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7(5):1O一13. [5]傅立,苏鹏.复合添加剂从石煤中提取钒的研究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2):105—107. [6]李建华,张一敏,刘涛,等.石煤提钒钠化焙烧过程 复合添加剂的研究[J].矿业快报,2008(4):4345. [7]刘世森.石煤提钒工艺评述[J].工程设计与研究, 1995(4):l2-16. [8]蒋馥华,张萍,何其荣,等.钙化焙烧法从石煤中提 取五氧化二钒[J].湖北化工,1992(1):20-22. [9] 刘利军,李继壁.陕西某碳硅质钒矿提钒工艺研究 [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6(3):28-30. [10]程亮.五氧化二钒生产工艺的进展[J].甘肃冶金, 2007(4):52—53. [11] 戴文灿,孙水裕.石煤湿法提法新工艺研究[J].湖南 有色金属,2009(3):22-25. [12]何东升,冯其明,张国范,等.碱法从石煤中浸出钒试 验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7(4):15—17. [13]Dongsheng He,Qiming Feng,Guofan Zhang,et a1.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technology of vanadinnl extraction from stone coal[J].Minerals Engineering,2007,(20):1184・1186. [14]刘万里,王学文,王明玉,等.石煤提钒低温硫酸化焙 烧矿物分解工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5):943-948. [15]魏昶,邓志敢,樊刚,等.贵州铜仁含钒石煤氧压 酸浸萃取提钒研究[J].矿冶工程,2009(4):54-58. [16]屈启龙,谢建宏.高碳钒矿综合回收石墨试验研究 [J].矿业快报,2007(4):35-37. [17] 郑祥明,田学达,张小云,等.湿法提取石煤中的钒的 新工艺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03(1):4346.. 收稿日期:2010-02-27 作者简介:黄晓毅(1984-),女,陕西人。硕士。从事有色冶金设计和
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