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绘画线条艺术论文

中国绘画线条艺术论文

中国绘画线条艺术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国画的发展空间也
逐渐开阔。中国画中的“线”的表现也会更加的形态各异,它将在结
合中国传统技法及理论的基础之上,同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及画家的
主观情思,坚持传统并创新传统,最终将中华之魂、民族之气,用灵
动、挥洒的“线条”书写得更加灿烂辉煌!
中国画本身就有着完整的艺术体系,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民族风格。其中线条的表现及运用则是中国画的灵魂,它同时体现
着中国的传统艺术魅力。
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画同源”论“线条之美”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有“书画同源”之称。中国画中的线条与
中国的书法艺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书法是中华瑰宝,唐代
的著名诗人王维就兼具了书画二者,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里
面有绘画的凌然气质,而画中又显示出其书法的笔功。黄宾虹先生对
线条之美就有这样的看法:“画中笔法,由写字来”、“诀在书法”
等,强调由笔墨从而产生的线条正是中国画绘画的基本造型手段,也
是最高的造型手段的定论。
画家的情感与线条的“情感”
“意在笔先”, 意是说用笔之根本,而用笔又是为了表达意。
中国画中的线条同时又凝聚着画家的主观思想情感,是画家情感的艺
术体现,也是画家在长期积累、基本功千锤百炼的基础上,赋予自身
的艺术理解与感想,并创作出感动观者的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长
安画派”的代表人物黄胄先生,他就很注重线条的运用,不刻意追求
变化,而是为了画面准确捕捉所要描绘的对象的形态及神态,具自然
而不造作的特点。有人形容他画面中线条的节奏有“大珠小珠落玉
盘”的声音之美。可见线条与画家的情感都是相融合的,画家的世界
观、审美观、艺术观不同, “笔” 和“意”也随之不同。画者的胸
襟、修养、品行、技能有高有低,人之修养高则意便高,而意高则人
之境界高;反之,人之境界低则意境低。中国画家所追求的正是这样
的艺术境界,因此画家的情感对线条的影响自然也是无可非议的,它
决定了一幅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守其神,专其一”的线条境界
在绘画中,我们所追求的,除了神形相似以外,还要具有高深的
思想境界,而“不知然而然”的创作境界,正是我们画者所真正追求
的。张彦远曾有这样的语言:“夫运思挥毫自以为画,则愈失于画
夷”,“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言词中传达出一种他
在艺术创作时的心理状态。而画家在用“线”表现时要“守其神,专
其一”,要求在作画时全神贯注,精力集中,不可走神,否则线条会
出现“气不贯,意不连”的效果,因此所绘作品也会达不到预期所想
要表现的效果。然而我们想要达到“守其神,专其一”,最重要还是
画家必须具备熟练的技艺与造型功底。 有了这样的前提和基础,我
们在作画时才有可能进入“守其神,专其一”这样的状态,画出的
“线条”才会有一气呵成与节奏的飞动感。只有通过长期基本功的锤
炼并扎实钻研,才能最终达到运笔自如的效果。
结合自身实践谈中国画中的用线体会
从事绘画专业与绘画教育多年,我对于中国画中线条的学习与运
用也逐渐有了一些自身的认识与体会,就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谈谈:
1.以线性素描的学习为基础
在继承传统的学习方面,首先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学习素描造型
走过来的。而它又是西洋绘画所传过来的一种对造型能力的基础训练
过程,这种训练中的光影表现又和我们的传统造型规律有着根本的矛
盾点:西画主要强调的是物象光影的表现,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的却
是从物象本身的结构出发,并运用线条表现出物体的精神气质及内在
特征。这样的初期学习过程就妨碍了我们对中国的传统造型的理解与
继承。因此,我认为,我们在学习与理解方面,应该与西方明暗素描
作对比,批判的继承与理解,掌握两种不同表现方法与观点对我们学
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更多的从线性素描入手,通过长期线与形的
结合学习,掌握中国传统的造型特征,并运用线条的变化去概括出物
象内在所包含的精神特征。这样既锻炼了造型能力,又在向传统的造
型规律和技法靠近。
2.不能简单的用线条描摹外形
我们前面的画家已经总结出了“十八描”等这样的表现技法,因
此我们在学习时还是得多多的借鉴吸收传统,把它为我所用。谢赫
“六法”中有“骨法用笔”这一方法,其所蕴含的是画家在观察对象
时应重视形体本身的结构,下笔时也应将线条附合在结构上,这样线
条才会表现出力度,描绘出精神。只有我们做到了“骨法用笔”,才
能够向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过渡,最终达到其“气韵生
动”的效果。另外,我们在学习时也应注意,时代的不同,我们所表
现和所描绘的物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在欣赏并临摹古人的
作品时,他们所描绘的大都是生动流畅的长线条,而现代人的衣着服
饰还有精神气质和古人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又不能拘泥
于旧的绘画方法,而应该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时代
精神,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适合当今社会的表现新技法。
3.作画时要“胸中有数,全局统筹”
在中国画的绘画要求中,要求画家在画山水时要“胸有丘壑”,
在画竹子时,要“胸有成竹”,还有画人物、画花鸟等等也都不例外,
当我们面对所要表现的物象时,首先要先考虑构图,而后考虑动
笔,最后总体设想出画面的最终效果。只有养成这样良好的习惯,久
而久之,我们便总会在作画前就能很好地领会所要表现事物的主题及
精神,而且我们所表现画面的线条自然也会融会贯通、气韵生动,画
面效果也同样会变得生动有致。
结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国画的发展空间也逐渐开
阔。中国画中的“线”的表现也会更加的形态各异,它将在结合中国
传统技法及理论的基础之上,同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及画家的主观情
思,坚持传统并创新传统,最终将中华之魂、民族之气,用灵动、挥
洒的“线条”书写得更加灿烂辉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