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氏杆菌的防治措施
病原
病原为布氏杆菌。它存在于病畜的生殖器官、内脏和血液。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
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天,在冷暗处和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1%来苏尔,2%的福尔
马林,5%的生石灰水15分钟可杀死病菌
传播途径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
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
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
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
布氏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
通过接触或食入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污染的肉、奶等而感染;蜱叮咬也可传播
本病。如牛羊群共同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氏杆菌的交叉感染。动物布氏杆菌可传给人
类,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发病特点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分娩时,
将大量病原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本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
染。经皮肤、粘膜、呼吸道以及生殖道(交配)也能感染。与病羊接触、加工病羊肉而不注
意消毒的人也易感本病。本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
羊群一旦感染此病,首先表现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
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
因布氏杆菌病导致的羊流产
感染症状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
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
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
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
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公羊表现荤丸炎,辜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
捎瘦,失去配种能力。其它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
防治方法
预防布氏杆菌的方法:羊瘟清肌肉注射一瓶预防400斤体重,怀孕羊也可以用,可以
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羊体内的病毒及细菌。羊流产的话可以用羊瘟清肌肉注射一次做预防。
可以提高羊的免疫力,清除体内的隐性病毒及杂菌。从而使羊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