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当山旅游资源类型情况分析

武当山旅游资源类型情况分析

武当山名胜文化旅游资源类型情况分析
摘要:
旅游是一种休闲娱乐,也是一种文化。

每到一个地方,我们的所见所闻都会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

如果一个地方是旅游胜地,一定有其优秀的地方文化。

也许它的山水别有韵味,也许它的历史悠久深长,又或许它是某种文化的发源地。

去这里旅游,就是去感受它的文化,触摸它的灵魂。

关键词:
武当山名胜文化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正文:
武当山名胜风景区乃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

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

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

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并影响至今。

1.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
道教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

道教是我国本土孕育的宗教,鲁迅先生曾有“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之说,可见其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在这里不谈论道教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先说一说它给武当山带来的影响。

武当道教,指以湖北武当山为传播中心的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敬奉“真武大帝”而得名,是真武大帝修炼得道之地。

早在唐贞观年间,均州太守姚简就在山中起建五龙祠,自后,历代对武当山殿字都进行了修建。

明代,崇奉真武,寻访张三丰,大力营建武当宫观,武当道教鼎盛。

[1]
武当不仅是道教的文化中心,还是历代仙真高道的隐修胜地,如吕洞宾、陈抟、张守清、张三丰等,都曾在此隐修。

许多宗派也是从武当道教衍生而来的,如南宋的上清茅山派、元初的清微道等。

到了现代,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武当道教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内蕴深厚的宗教,吸引了不少信教者前来观光。

古老的道教音乐和道教医术,还有道教内家拳术,都渐渐重新焕发出活力。

每逢佳节,还有大量的游客前来礼拜,希望能为亲朋好友带来好运。

2.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
武当山存留有大量的道教建筑,经历历代古人的修缮扩建,如今已经达到一个相当宏伟的规模,有“五里一庵,十里一宫”之称。

武当古建筑起源追溯很早。

秦汉时,就有许多隐士、道众到此结茅为庵。

唐太宗贞观年间敕建五龙祠,唐代宗大历年间有“太乙”、“延昌”诸宫观,唐昭宗乾宁三年建神威武公庙。

宋真宗赵恒时,将“五龙祠”扩建为“五龙观”,赐额为“五龙灵应之观”。

宣和年间建紫霄宫。

此外宋代还兴建佑圣观、王母宫、云霞观等。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宫”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
“观”次之,“庵”又次之。

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

武当山古建筑群以天柱峰为中心,依山而建。

其建筑特色为规划严密,主次分明,体现了非凡的技术和艺术成就。

工匠们修筑时十分注重环境,建筑群在山水之间的分布疏密有致,形成了十分和谐的比例。

其建筑风格有宏伟壮观的,也有小巧精致的,根据空间环境决定其规格。

武当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种设计结合了历代建筑师的智慧,是道教建筑的瑰宝,其规模、保存程度、历史意义,在中国现存文化遗迹中是独一无二的。

[2]
3.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
武当山虽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但是其自然风光是丝毫不逊色于人文情怀的。

武当山,绵亘800里,其自然风光以雄险为主,兼具幽清、奇秀等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

自元代以来,就有群峰林立的七十二峰、重峦叠嶂的三十六岩、飞流激湍的二十四涧、幽深寂静的十一洞、还有三潭、九泉、十石、九井、十池、九台等诸多奇观。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呈一柱擎天之势,环绕其周围的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

武当山气候变幻莫测,四季景观大为不同。

春天的山峰青翠欲滴,到处生机勃勃;夏日里山涧瀑布高悬,沁人心脾;秋天来山林里红叶遍地,一派萧瑟景象;冬季的武当山则大雪封山,银装素裹,化为了冰雪的世界。

武当山的自然风光,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

不管是长途跋涉,在武当群山里漫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乘坐缆车,将大好风光尽收眼底,都是一种美的体验。

吕洞宾有诗云:“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

面朝大顶峰千丈,背涌甘泉水一湾。

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

灵源仙涧三方绕,古桧苍松四面环。

雨滴琼珠敲石栈,风吹玉笛响松关。

角鸡报晓东方曙,晚鹤归来月半湾。

谷口仙禽常唤语,山巅神兽任跻攀。

个中自是乾坤别,就里原来日月闲。

此是高真成道处,故留踪迹在人间。

古来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


总结:
武当山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上述3种类型:道教文化、建筑艺术、自然风光。

这些资源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文情怀,而且两者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人们去瞻仰去流传。

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但同时应该注意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志.武当山道教文化.世界宗教研究,1994.
[2]李程.武当山的道教古建筑及其特征.宗教学研究,2004(2):84-8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