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作者:莫柏预来源:《物流科技》2013年第05期摘要:针对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冷链流通覆盖率低、冷藏能力不足、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冷链技术研究、培育发展冷链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培养冷链物流人才、促进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关系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品质。
由于农产品品质容易受温度、湿度、气体等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为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需要在流通领域中对其采取冷藏储存、冷藏运输等低温保障措施。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变质食品在从产地采购开始,经过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直到消费者手里的整个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的特殊的供应链系统。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
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是农业较大省份,除了要将自身的农产品运往全国各地以外,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往来的桥头堡,每年还要承接来自东盟各国的大量农产品进口。
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应成为广西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
1 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概况(1)农产品资源丰富,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广西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盛产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甘蔗、麻类作物、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水产品等农产品。
近年来农业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 721亿元,居全国第十一位,比上年增幅14.3%。
其中,水果1 094.41万吨,增产8.3%,产量居全国第六位;肉类387.77万吨,增产4.5%,水产品275.09万吨,增产5.1%。
特色农产品丰富,水果品种非常多,香蕉、芒果、荔枝、龙眼、柑橙、板栗等名优果鲜享有盛名,尤其香蕉是我国主要产地之一。
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条件,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
有数据显示,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损失率分别达到20%~30%、12%、15%,而冷链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广西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冷藏条件尤其欠缺,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湘桂、黔桂、枝柳、云桂、南广、等铁路干线和国道、省道线纵横交错。
2010年铁路通车营运里程达3 200多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 500多公里,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的完善也提升了冷链物流的能力。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如南宁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柳州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桂林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广西田阳农产品批发中心、广西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规模较大、有影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截止2010年底,广西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达到37个,年成交额约21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7个和增长85%。
2 广西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机遇(1)广西将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水果集散中心带来的机遇。
东盟各国是热带水果之乡,盛产山竹、榴莲、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中国盛产苹果、梨、柑橘等温带水果,两国水果是双方贸易中存在较大的供需潜力,贸易互补性很强。
据2011年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进出口水果总量(包括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或柑橘属水果的果皮)635.8万吨,其中东盟占67%,进出口水果总金额62.3亿美元,其中东盟占51%。
通过广西进出口的水果贸易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每年从广西凭祥口岸进出口东盟国家的水果量达100万吨以上,2011年凭祥口岸对东盟水果进出口总量排名全国第一,已成为中国对东盟水果进出口的最大口岸。
目前,广西正大力推进中国—东盟水果集散中心的建设,迫切需要为水果流通提供系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冷链物流服务。
(2)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带来的机遇。
2011年,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构建稳定的“南菜北运”流通渠道,保障北方冬季蔬菜市场供应,财政部、商务部决定在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的基础上,将广西、云南列入开展“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范围,将重点支持广西产地集配中心、主销区交易配送专区、产销商流链条、信息服务平台等四项建设。
试点的运行,将推动广西冬季瓜菜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同时也给蔬菜瓜果冷链物流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3)国家政策扶持的机遇。
近年来,国家为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出台了许多政策。
例如,2009年国务院推出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着重强调了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尤其是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将带动达2 000亿左右的投资,冷链物流产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广西应充分抓住政策机遇,发展与壮大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3 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广西冷链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1)冷链物流覆盖生鲜农产品的比率低。
冷链物流要求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均处于产品所需的低温环境,才能将农产品的损耗降至最低。
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蔬菜水果冷链物流覆盖达95%以上,肉禽冷链物流覆盖达100%。
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物流覆盖率仅分别为5%、15%、23%,每年由于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巨大,仅果蔬一类就达1 000亿元以上,损耗量居世界首位。
广西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投入,农产品冷链物流覆盖率很低,大部分仍在常温下进行运输、储存、销售,农产品损耗率达20%~30%。
水果蔬菜尤甚,腐烂变质平均数为35%,广西2010年蔬菜产量2 433万吨,水果产量1 094.4万吨,如按1元/千克的损失计算,新鲜果蔬每年由于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达100多亿元。
(2)冷藏储运能力低,设备设施陈旧老化。
我国库容量9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沿海一带相对发达地区,人均冷藏库吨位为0.006吨/人,与美国相差33倍,人均冷藏车数量0.2辆/万人,与美国相差40倍。
即便是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好的北京地区(冷藏库42万吨,冷藏运输汽车约2 700辆)同美国相比也分别相差10倍和5.7倍。
广西冷藏储运能力较低,拥有万吨级以上容量的冷库仅有南宁五丰联合食品有限公司、柳州肉联厂、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其他大部分为中小型冷库,总库容有限。
大部分冷库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多层土建冷库,技术含量低,温控区间小,相关设施不配套、有的已经陈旧老化,从体制与适用范围上分属于肉类、水产、果蔬企业,企业自运营冷库的效益不高。
(3)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
在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多由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物流公司来完成,组织化程度高。
如在日本,主要通过农协把农民手中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储运、统一销售,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
目前广西的农产品物流中,大部分为力量单薄而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商、个体批发商及个体摊贩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规模小,竞争力弱,投入不足,发展乏力,经营管理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规模效益。
(4)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
广西物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专门从事冷链物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少,尤其是能独立开展预冷、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更少,大部分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
另外,由于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的缺失,导致了冷链物流行业内的从业企业良莠不齐,企业间形成恶性价格竞争,也限制了行业发展。
(5)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与一般物流人才不同,冷链物流人员不仅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制冷技术、低温设备管理、食品科学等冷链技术知识。
冷链作为新兴的物流细分领域,人才培养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掌握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的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广西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高校是各类人才输出的动力保障。
目前,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多,但设置冷链物流专业的高校很少。
2010年,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高校开设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北京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院等50多所院校增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
在广西高校中,大部分均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缺乏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专业,也没有开设冷链物流课程,冷链物流人才及其匮乏。
4 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建议(1)政府要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国外,发达国家把农产品产后储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用于产后加工储藏保鲜的投入远远高于产前的投入,已形成较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过去由于人们消费水平低,对农产品的保鲜、安全等要求不高,冷链物流得不到有效发展,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例如,到目前为止,广西相关政府部门还没有一个关于冷库、冷藏车、冷藏容量等方面的统计数字,相关的政策扶持就更谈不上了。
当前,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广西应借助这一有利契机,结合本地实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规范的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对重要的项目给予引导和扶持,从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政策,营造农产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和完善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2)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冷链市场的需求,冷库、配送中心等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