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森林草本植物(herbaceous plant)识别 一、草本植物概念 草本植物的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至不发达,茎多汁,较柔软。 二、草本植物类别: 按草本植物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一般为一年生、二年生植物或多年生。 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草本植物多数在生长季节终了时,其整体部分死亡,包括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 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每年死去,而地下部分的根、根状茎及鳞茎等能生活多年。 草本植物中,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习性,有时会随地理纬度及栽培习惯的改变而变异,如小麦和大麦在秋播时为二年生草本,在春播时则成为一年生草本;又如棉花及蓖麻在江浙一带为一年生草本,而在低纬度的南方可长成多年生草本。 三、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系统分类归属:共计30200种。其中: 苔藓植物2200种 蕨类植物5000种 被子植物大多数种类23000种(共计30000种)。 四、草本植物形态多样性 1、生活型: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直立、匍匐、藤本(攀援、缠绕) 2、茎枝:圆柱、四棱、三棱、叶状、 3、叶:叶序:单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 排列:互生、对生、轮生)、 叶形:圆形、卵形、三角形、鳞形、刺状、圆柱状。 叶缘:全缘、锯齿、裂(掌状、羽状) 叶基:圆形、心形、平截、戟形、楔形 叶脉:平行脉、网状脉(羽状、掌状) 4、花:花序: 花型:完全花、不完全花 两侧对称、辐射对称、蝶形花 花性:单性花(同株、异株) 两性花、无性花 花被:两被花、单被花、无被花 花冠:合生、离生 花瓣、裂片数量 花萼:同上 雄蕊群: 雌蕊群:
孢子囊群(蕨类植物) 5、果实类型: (1)根据果实的来源,果皮是否有非心皮部分的结构参与形成,可分为真果和假果。 2
真果:桃、杏 假果:如梨果 (2)根据果实的雌蕊数目及其来源,可分为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 单果: 蚕豆、百合等的果实。 聚合果:是由一朵花中多数离心皮雌蕊发育而来,每一雌蕊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果,集生在膨大花托上。因小果不同,聚合果可以是聚合蓇葖果,如八角(Illicium verum)、玉兰,也可以是聚合瘦果,如蔷薇、草莓,或者是聚合核果,如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
聚花果(复果):桑椹,除子房壁外,肉质化的花萼和花序轴也参与到果实的形成中。菠萝是由苞片、花被片、子房和花序轴等肉质化后,共同组成果实。而无花果,是多数小坚果包藏在肉质内陷的囊状花托内。 (3)根据果实成熟时,果皮的结构和性质可分为肉果和干果两大类。 A肉果: 成熟果实的果皮肉质化,常肥厚多汁。根据果皮的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浆果:葡萄的果实。 柑果: 柑橘类植物果实称作柑果,为芸香科植物所特有。 瓠果: 葫芦科植物的果实称为瓠果,由下位子房发育而成,属于假果。南瓜、黄瓜果实。 核果:桃、梅等果实。 梨果: 由下位子房发育而成,属于假果。苹果、梨的果实。 B干果: 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根据成熟时果皮是否开列分为两大类。 B1裂果: 果实成熟时,果皮部分或完全裂开,种子散出。根据构成果实的心皮数目和开裂方式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荚果: 为豆目植物所特有。蚕豆、野豌豆的果实。 蓇葖果 :白玉兰、川赤芍的果实,为聚合蓇葖果,每一个蓇葖果由单心皮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 角果: 十字花科的荠菜、独行菜、碎米荠的果实。又有长角果(silique)和短角果(silicle)之分,前者如萝卜、白菜,后者如荠菜。 蒴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的复雌蕊形成,成熟时以多种方式开裂。 ① 背裂(loculicidal dehiscence)。果瓣沿心皮背缝线开裂,如百合、棉花等。 ② 腹裂(septicidal dehiscence)。果瓣沿腹缝线开裂,如龙胆、薯蓣、烟草等。 ③ 背腹裂(septifragal dehiscence)。果瓣沿背缝线和腹缝线同时开裂,如牵牛、曼陀萝(Datura stramonium)等。 ④ 齿裂(teeth dehiscence)。果实成熟时顶端呈齿状裂开,如石竹等。 ⑤ 孔裂(porous dehiscence)。果实成热时,果瓣上部出现许多小孔,种子通过小孔向外散出,如罂粟、桔梗等。 ⑥ 盖裂(pyxis)。果实成熟时上部成盖状开裂,也叫周裂(circumscillile dehiscence),如车前、马齿苋等
B2闭果: 分为下列类型: 瘦果:向日葵的果实,由下位子房组成。 3
颖果: 禾本科小麦的果实。 坚果: 板栗、,坚果包在由花序发育形成的总苞中。 翅果: 白蜡、五角枫、鸡爪槭的果实。 分果:双悬果:伞形科植物所特有,柴胡、羌活、独活、当归野胡萝卜的果实,心皮沿中轴分开,悬于中轴上端,小果本身不开裂。蜀葵.
胞果(utricle)。亦称囊果,是由合生心皮形成的一类果实,具一枚种子,成熟时干燥而不开裂,果皮薄疏松地包围种子,极易与种子分离,如藜、菠菜等。
五、草本植物的形态变异 1、植物的形态变异的普遍性 自然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和特征。 同一植物种的不同种群和不同个体间普遍存在种内的形态变异。 变异范围的积累过程: 器官/个体/居群/种群——典型(模式化)种 2、植物形态变异原因 自然变异是个体间通过有性生殖发生突变、遗传隔离和重组等方式产生的。 植物内形态的变异的原因:个体内内在变异和外因性变异 (1)内在变异——表型可塑性、发育可塑性、突变、染色体变异、生态型变异、形态的渐变性、繁殖型变异、非适应型变异和物种形成等类型; (2)外因性变异——杂交种和渐渗杂交等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物种形态变异。 3、植物常见的变异类型 ① 表型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是指同一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应答而产生不同表型(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生活史等性状)的特性。又称为生态表现型变异(ecophenic variation)。 ②发育可塑性(developmental plasticity):在植物发育过程中出现形态随着发育的进程而变化的现象。 ③ 突变(abnormal, mutational) : 是所有基因型的变异,但是在形态上表现是相当小,也不明显。 ④ 染色体变异(chromosomal):是由于染色体发生变异(畸变,包括结构和数目)所致。 ⑤ 生态型 (ecotype):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是由生态因子对一个物种种群内许多基因型选择的结果,是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趋异适应,是种内分化定型的结果。 ⑥ 渐变型(clinal):植物种群形态的变化是渐变式的,往往发生在2个及以上的植物种间。 ⑦ 繁殖型(reproductive):不同的繁殖策略是植物在种和居群水平上产生形态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单性花植物多于两性花植物。 ⑧ 杂交种 (hybrid):在自然界中,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种间时常会发生杂交现象,形成的F1代在形态上,尤其是叶片形态上介于亲本之间。 六、学习方法 观察比较、理论基础22学时、识别实践(实验实习)10学时。 4
各论 第一章 常见叶对生草本植物识别
常见科:1合瓣花类 1.1唇形科Lamiaceae 益母草 Leonurus japonicus 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i Miq 糙苏 Phlomis umbrosa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 甘西鼠尾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粘毛鼠尾Salvia roborowskii Maxim 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串铃草Phlomis mongolica Turcz 甘肃黄芩 Scutellaria rehderiana 方枝黄芩Scutellaria delavayi 康藏荆芥Nepeta prattii Levl 白苞筋骨草 Ajuga lupulina 紫背金盘Ajuga nipponensis 麻叶风轮菜 Clinopodium urticifolium 龙头草 Meehania henryi 截萼毛毽草Dracocephalum truncatum Sun ex C.Y.Wu 白花枝子花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 鼬瓣花Galeopsis bifida Boenn 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Siebold & Zuccarini
1.2龙胆科Gentianaceae 尖叶龙胆(刺芒龙胆)Gentiana aristata Maxim 鳞叶龙胆Gentiana squarrosa Ledeb 达乌里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 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owicz 喉花草 Comastoma pulmonarium (Turcz.) Toyokuni 扁蕾Gentianopsis barbata (Froel.) Ma 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 (Hook. f.) Ma 糙边扁蕾Gentianopsis scabromarginata(H.Smith)Ma 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Sieb.et Zucc.)Hook.f.et Thoms 红直獐牙菜Swertia erythrosticta Maxim 美丽肋柱花Lomatogonium bellum(Hemsl.)H.Smith Opud S 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 D.Don 1.3茜草科Rubiaceae 鸡矢藤 Paederia scand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