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交委婉语的语用原则及翻译——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为例

外交委婉语的语用原则及翻译——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为例

第26卷第1期 2013年1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Changchu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26 No.1 Jan.2013 外交委婉语的语用原则及翻译 一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为例 刘文贞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 外交委婉语不同于一般语言,其具有显著的特征,即讲求策略和礼貌用语。外交官常运用外交委婉语来回答外 交事务中所出现的敏感性问题,以此来缓和交际气氛。外交委婉语的翻译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翻译,它政治敏感度高、政策 性强.是一种高级的政治语言。因此如何更准确、更忠实的翻译外交委婉语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外交;外交委婉语;语用原则;翻译 [中图分类号] HO59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刘文贞(1982一),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外交活动历史悠久,是一个国家能够进行外交事务的基 本定义元素。语言是外交事务的重要呈现,它广泛地应用于 新闻发布会等外交活动中。因此,在各国之间的交流中不可 避免地会出现矛盾与冲突等必然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国际 交流时,各国都以本国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为了解决国家 间的这种矛盾、冲突,所以产生了含蓄、模糊的外交委婉语。 外交委婉语是~种独特的外交语言,使用时,既要坚持原则 性,又要讲究灵活性和策略性。熟练、准确地运用并翻译委 婉语对外交活动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外交活动与外交辞令 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新闻发布会、 国家之间的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是国家以和平手段对 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 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其言辞、言语 行为讲求婉转含蓄、灵活有力。在外交场合中,外交官的发言、 表态和声明中所用言语都十分注意委婉含蓄、词强而不激。 外交语言是通过个人语言在特殊领域下进行的国与国 之间交流的一种话语形式,最重要的特点是政策性强,政治 色彩浓厚,往往涉及国家利益和对外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与 自然语言是有所不同的。为了成功交流,外交活动者有时必 须有所言,而在很多情况下出于对国家的利益考虑和外交策 略的需要同时又要有所不言。所以,我们必须使用外交语 言,发挥其语言的灵活性,并要善于驾驭委婉、含蓄、模糊的 外交语言,最大限度地为外交事务的工作服务。而委婉语是 外交辞令中常用的言语表达方式。 二、语用原则 (一)委婉典雅。有质有量 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 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 种双方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 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 :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质 量准则(Quality maxim),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 准则(Manner maxim)。 外交委婉语在言语行为中所实施的一系列言语交际策 略对外交活动都具有典型意义。例如,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 篪在2009年3月7日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中回 答:“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建立l3年了,特别是近年来 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最近中俄能源谈判代表举行了第三 次会晤,双方就修建原油的输送管道、贷款、长期供油等方面 达成了重要的协议,这是互利双赢的结果。” 这里我们看到杨部长的回答中就包含了以上四个原则, 既表明中俄战略协作取得了新进展,又在修建原油的输送管 道、贷款、长期供油等方面达成了重要的协议。有质有量,内 容清楚明白,为听众提供了足够的信息。 再如2008年6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举行例行记 者会,就西藏什么时候可以对外国游客和记者开放回答记者 提问时说:“我们理解大家赴藏采访的愿望,待西藏的局势进 一步恢复正常之后,希望能尽早安排大家去西藏采访。”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并没有给予明 确的答复,而是用“进一步”和“尽早”这些模糊的委婉词,故 意违反“数量准则”而产生会话含义,以达到委婉含蓄、有礼 有节的目的。 (二)委婉高雅。有礼有节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 绳。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在外交事务中,由于语言不当,甚至 语言粗鲁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摩擦的例子是不少见的。 这足以说明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 英国语言学家 Leech1983年提出礼貌原则,它包括下面六条准则:策略准则 (Tact maxim),宽宏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扬准则 (Approbation maxim),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赞同准 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一

144— 在这六条准则中,最根本的一条是策略准则。这是因为 策略准则用于指令,而指令是各种委婉语中最需要讲究礼 貌,也最能体现礼貌的一种行为,因此策略准则是应用最广、 最不可缺少的一条准则。在外交事务中要讲究策略,而“策略” 是礼貌的根本,礼貌的使用语言就意味着策略的使用语言。 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都属于人际修辞的范畴。在外交 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常常出于各种原因,不遵守合作原 则,产生会话含义。外交活动中的委婉语常常借助模糊语言 来实现,正如有学者指出“语用含糊是外交活动中不可替代 的一种言语技巧,是保证外交活动成功的一种重要手段”。_3 礼貌原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减 弱到最低限度。它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从而维护了交 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在外交语言中 利用委婉的礼貌语用策略可以使交谈在相对轻松活跃的气 氛下继续进行。 礼貌原则对外交修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恰当使用礼 貌原则可以使外交活动进行的更有礼有节,从而起到增进外 交友谊、消除外交争端的效果。 2005年l1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主持例行记者 会,关于马来西亚内政部长访华答记者提问时说道“外交部 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对中国公民受辱的事件表示严重 关注”。在此例中,“严重关注”是一个模糊的表达,译者没 有将“严重”翻译出来,而是直接将其译为“concem”,这不仅 展示了中国政府的地位,而且挽回了马来西亚政府的消极面 子,并维持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 “策略”“宽宏”“赞同”等准则。 三、外交委婉语的翻译 (一)精确译模糊 在英语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couple”是指(一)双或 (一)对,或把两个相似的事物连接、结合起来。而在英语口 语中,“in a couple of days”是指两三天的时间,是概数,是 一个模糊的概念。像这种情况,我们通常将“in a couple of days”翻译为“几天”而不是“两天”。例如,中国外交部部长 杨沽篪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中说道:“Well,you know that I like playing table tennis and a couple of days ago,1 won a few games in my match with a player that is sup—— posed to be better than me.”译者将“a couple of days”翻 译为“几天”而不是“两天”。通过使用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 从而给读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二)模糊译模糊 外交官在特定的外交事务中善于使用模糊词表达他们 的声明,因此在翻译外交语言时,我们通常采用“模糊译模 糊”的翻译策略来保持外交语源有的语用功能。例如:邓小 平在1975年阐述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时,曾说到: “对于台湾问题,我们也是尽力采取和平方式解决。至于用 什么方式,和平的或者非和平的,那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译 者将“我们也是尽力采取和平方式解决”译为“We make el- fort to solve peacefully”,暗示了已经做的努力或将要做的 努力,并使用模糊词“peacefully or un-peacefully”表达邓小 平总理的模糊陈述“和平的或者非和平的”,给中国政府留有 更多的选择空间。_4 在一次就美总统布什签署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 的议案答记者问中,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曾回答:中方曾多 次就美国会上述议案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我们对美方不 顾中方立场,签署这一错误议案表示坚决反对。“ 译文: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repeatedly made solemn representat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cerning the above—mentioned bil1.China is resolutely opposed to the US signing of this wrong bill regardless of China’S position. 从此例中可以看出“严正”对应的翻译是“solemn”,原语 表达非常模糊,译者在翻译中也使用模糊词,以保持外交语 言的原有语用功能。在这样的陈述声明中,外交官通过使用 模糊表达从而提高了陈述的力度。 (三)模糊译精确 在外交事务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外交官使用模糊表达 通常要比西方国家的外交官使用的多。这是因为不同的语 言习惯和文化间存在着不同,汉语比外语更具有模糊性。正 如我们所熟知的,汉语很容易用委婉语或模糊词来表达其特 定的思想,而外语却是一种富有逻辑且精准的语言。西方国 家的外交语言不同于中国,前者强调的是简洁、独特,而后者 却倾向于礼貌、行为得体。因此在翻译外交语言时,我们应 该更加注意这些不同。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当他从飞机舷梯上走下来决 心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对尼克松总统说:“总统先生,你 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 交往啊!”译者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译为“the difficul- ti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 and China”。l 周总理用“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指中美两国之间的分 歧和争端,使用这种修辞来表达话语的模糊性,有助于两国 之间达成和谐的谈话氛围。 委婉、含蓄是一种社会语用学现象,也是中国外交语言 的一个鲜明特点。外交语言通常带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 极强的政策性,所以外交委婉语的运用有助于言语交际的顺 利进行并维持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在一定情况下会避免产 生某些消极影响。由于委婉语主要表现为对模糊词的使用, 即对某些既定的事实没有明确说明,粗略概括或一带而过, 虽淡化了矛盾和争端,但有可能使公众或听话人对当时的外 交真实意图不能做出正确做出判断。因此,要对外交语言中 的委婉现象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并掌握其语用功 能,熟悉其在语言环境中的各种表达。在翻译时,必须高标 准、严要求,通过得体的外交言辞使国际交流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2] [3] [4] ——145—— 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M]//in P.Cole &J.L.Morgan(eds.)。Syntax and Semantics.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307-308.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11. 魏在江.从语言看语用含糊[J].外语学刊,2006(2):45-51. 张霞.试析外交辞令的模糊性及翻译[D] 长沙:中南大学, 2006:56-7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