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中国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无可否认,美的载体是客观的,就是说这种 人类的感觉是以卢浮宫的存在为物质基础,是它的 存在刺激了人的大脑做出美与丑的判断。
青衣2011.08.29
也许人们会认为卢浮宫的修建有人为的主 观色彩,是人类追求美的杰作。这话不错,对于 人类,确实能把自己认为是美的形状、色彩、通 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人们把卢浮宫按自己认 为是美的形状修建,这种形状的存在只是一种状 态,它不能说明卢浮宫的美就是它的自然属性。 上天是公平的,在上天眼里,这种人类劳动创造 与乌鸦搭巢可毫无二分,都是一种存在的状态, 那种美是人类的自我陶醉。无可否认,美的载体 是客观的,就是说这种人类的感觉是以卢浮宫的 存在为物质基础,是它的存在刺激了人的大脑做 出美与丑的判断。
青衣2011.08.29
第一次美学热潮:
消极影响:
❷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了认识论的
框架,把审美活动等同 于认识活动, 从主 客体之间认识论的关系来考察审美活动。在那场 讨论中,不论是哪一派的美学家,他们有一点是 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把美学纳入了认识论的框 架,他们把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他们都是 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认识论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考 察审美活动。整个这场讨论都是在主客二分这样 一种思维模式的范围内展开的。那么这样一种思 维模式既没有反映西方美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 的大趋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中国传统 美学的基本精神。这种思维模式在以后很长时间 内一直在中国美学界起了一种支配的作用。这个 对于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青衣2011.08.29
青衣2011.08.29
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礼记》里说:
“美恶皆在 心中。”柳宗元说:“夫
美不美,因人而彰。”18世纪英国唯心
主义经验美学的代表休谟说:“美并不
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
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
同的美。”我国美的主观论的代表高尔
泰举了个例来说明美的主观性:大自然
给予蛤蟆的,比之给予黄莺和蝴蝶的,
青衣2011.08.29
第二次美学热潮:
内容及影响:
西方的学术文化、著作像潮水般的涌进了国内。我举 个例子,譬如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这本译本,一出版就 印了两万册,这个《存在与时间》非常难懂,我读起来也很难 懂,不是说我了不起,我相信因为终究我是在大学里专门研究 哲学的。我相信能读懂的人很少,但一下子就印两万册,这在 世界范围内很少见。 这次“美学热”不同于第一次“美学热” 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仅仅集中讨论美的本质这样一个问题,因 为开放了,眼界打开了,讨论的问题就比较分散了,研究的队 伍也开始分散了。
青衣2011.08.29
青衣2011.08.29
青衣2011.0808.29
青衣2011.08.29
青衣2011.08.29
凯文·卡特是南非的一名自由摄影师,他的作品《饥饿的苏丹》获1994年普利策 新闻奖(美国新闻界最高奖)“特写性新闻摄影”(Feature Photography)。作 品内容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 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青衣2011.08.29
换句话说,卢浮宫的存在与卢浮宫是否为美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卢浮宫的存在是客观实在,它的形状 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然而它形状的美丑则是人类 的主观感觉。由此可见,卢浮宫的存在与人感觉到的 美没有必然的联系,狄得罗说过, “在有的人眼中, 卢浮宫不美也不丑,或者是丑的”。存在是存在了, 是美是丑则是另外一回事。有的人说美感是客观美的 主观反映,这里的“客观美”应理解为感觉客观的美, 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美感属于意识,也 应该是“美感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所以美与客 观性沾不上边。由此还可以说明,哲学上的唯物主义 与美学上的主观论是完全可以统一的。
并不少什么,但是蛤蟆并没有黄莺和蝴
蝶所具有的那种“美”,是人觉得它不
美。
青衣2011.08.29
不管是日夜星辰、山川河流、天鹅、蛤蟆, 还是卢浮宫,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状态,这种存在 的状态可并不添加上天的主观色彩,只是感觉这种 存在状态的人,才自作主张地认为是美是丑,对于 这种美与丑,人们在某些方面取得一致,就毫不犹 豫地认为这种一致是事物的固有特性。蝴蝶鲜艳, 又能翩翩起舞,所以人们就认为它美;而蛤蟆皮肤 色暗,粗糙,而且有毒,所以就是丑。人类是自私 的,竟忘了从蛤蟆的角度去审定它是否为美,如果 是这样,蛤蟆的肤色及毒腺对它来说是再美不过了。
中国当代 两 次美 学 热(论)潮(道)
青衣2011.08.29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
“三个阶段”
1
一,近代(1840—1919):梁启超,王国
维,蔡元培 (这三人介绍西方的美学)
2
二,现代(1919—1949):朱光潜,宗白华
(这两人: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西方美学从
“主客二分”向“天人合一”的趋势,也反
消极影响:
❶对朱先生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的片面性。我刚才讲了,朱先生
在50年代之前,在介绍西方美学方面、在探索中西美学的融合方面、在美学基本 理论的建设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有积极的贡献。但是这些积极的方面 在批判中都基本上被否定了。更重要的是在批判朱光潜美学观点的同时,对西方 近现代美学也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这就使得中国美学和世界美学的潮流脱节。 对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映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3
三,当代(1949—今):两次美学热潮:50-
60年代:美的本质的讨论;70-80年代,包括
反思“文化大革命”的文化热
青衣2011.08.29
第一次美学热潮:
导火线: 社会兴起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运动、批判唯心论的运动。
讨论核心: 美是什么?是主观还是客观?即美是在物还是在心?
青衣2011.08.29
第二次美学热潮:
内容概况:
有一些学者转过去系统的整理研究中国的传统美学;有 一些学者转过去翻译介绍研究西方的现当代美学;有一些学 者转过去研究像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等各个美学的分支 学科;还有的学者转过去研究各个艺术部门的美学问题,譬 如像诗歌美学、小说美学、电影美学、音乐美学,等等。后 来随着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集中到经济建设,像计算机、经 济、法律、工商管理等等学科越来越热,整个“文化热”就 渐渐的消退了,“美学热”也渐渐的消退了。但是尽管“美 学热 ”消退了,但在大学生中间,在社会上广大的读者群 中,美学依然是一个十分引人关注和引人兴趣的学科。
青衣2011.08.29
第二次美学热潮:
导火线: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很多人,特别是很多青年
人、大学生都开始反思,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我 们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文明的大国会发生这样一场 毁灭文化、毁灭真、善、美的运动?为什么在那场 运动中,成千上万的人那样狂热的那样迷信?大家 要从古今中外的哲学、伦理学、美学、历史学、政 治学等等学科的经典著作中去寻找答案。所以当时 出现了一种“文化热”,“美学热”只是整个“文 化热”的一部分。
主要流派: 蔡仪
吕荧、高尔太 朱光潜 李泽厚
美是客观的 美是主观的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青衣2011.08.29
第一次美学热潮: 积极影响:
那场讨论从1956年开始一直延续到60年代初,然后就中断了。那场讨论对 于活跃学术空气、普及美学知识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它使很多人,主要是当时一 些文科大学生对美学发生了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