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论文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论文

浅谈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
摘要:文章阐述了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作用与原则,同时了分析了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作用;对策
1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作用
第一,园林植物能够美化环境。

园林绿化是美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第二,园林植物能够改沂环境。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有些园林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

此外,园林植物可以缓解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而且植物释放的负离子及抗生素,还能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

2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2.1适宜原则适宜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常所说的“适地适树”,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性。

适地适树指植物的特性要与立地条件相适应。

立地条件是指种植地的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以及湿度等情况。

园林植物的特性包括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

2.2根据绿化性质和功能进行配置首先要确定园林绿化所要表达的主题,根据这个主题配置选择适当的树种。

确定一种或几种特
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最终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如香山红叶、玫瑰园、牡丹园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独特的风格。

另外,要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选用不同的地被植物。

如在规则式布局中,应选择植株整齐一致、耐修剪的品种;而在自然式的环境中,则可选择植株高低错落、花色多样的品种,从而呈现出活泼自然的野趣。

2.3统筹安排,全面兼顾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根据园林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统筹规划。

要注重保护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

2.4经济适用性原则经济原则指的是发展节水型园林,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适当考虑节水的问题。

例如有节制地发展草坪,尤其是冷季型草坪,多选择耐旱节水的草坪品种,可采用冷暖季草混植,或选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扶芳藤等。

在配置中优先选取较耐旱的园林植物,如银杏、臭椿、国槐等。

2.5遵循生态学原理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

因此,园林植物的配置要重视植物群落的多层次性,形成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的、群落层次分明,物种丰富、艺术感染力强的群落结构。

同时也要注重植物川色、花色、高低植物的配置,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2.6遵循美学原理植物美是构成园林美的主体,在园林绿化中
要高度重视植物色彩多样性、色调的明暗偏色之异要充分掌握植物的生态学特性,运用它最佳色彩稳定规律,
3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3. 1植物品种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植物的品种具有多样性。

由于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环境适应的要求不一样,彼此之间也有相互影响。

例如,有些植物喜阴,有些喜阳;有些喜肥沃,有些喜贫痔;有些喜湿润,有些喜干旱;有些耐修剪,有些不耐修剪;又如有的落叶,有的常绿;有的开花,有的不开花的;还有的特定季节才开花;有的花叶具有红、黄、紫、白等不同颜色;有的对酸性特别敏感;有的带刺;有的又有毒等,选择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

再加上各个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不一样,给设计者带来很大的难度。

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就出现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终随便将几十种植物捏合在一块,形成粗制乱造的设计作品。

3.2植物品种单调,落叶品种和果树品种偏少
目前大多数绿地植物以“三大、三小”当家,即乔木的槐树、柳树、法桐,灌木的红叶小聚、金叶女贞、黄杨,每一块绿地都是一个面孔。

同时过分强调“四季常绿”,落叶品种比例大大偏少,以损失秋冬“红叶之美”、“落叶之美”为代价,换来的却是呆板和单调。

像银杏、水杉、红枫、合欢、亲树、红梅等都是很好的落叶品种。

此外,果树品种应用极少,只有“观花”,没有“赏果”,不能不说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大缺失。

其实,像杨梅、柿树、抽树、
枣树、桃树都是很好的园林果树植物。

3.3植物配置缺乏艺术性
园林绿化实际上是一门造诣十分深奥的艺术作品。

不仅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文化艺术水平,而且要求与整个城市的经济、建筑风格、文化底蕴及历史渊源相适应,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合。

做到艺术完美的统一,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3.4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
任何一种外来树种搬迁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它都会有一定的适应过程,而且这种适应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证明是否适合,而乡土树种则早已适应了环境、气候的变化,无论从经济或时间上来考虑,乡土树种都有它的优越性。

4植物配置对策
4. 1植物配置应科学合理,尽量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是应充分考虑建设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城市发展要求。

只有与建设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四周的建筑物、城市的未来发展要求相协调,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

例如,参考这个城市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故事,有什么特别的文化底蕴,市花市树是什么,建设地四周建筑物的格调是什么,城市的未来发展要求是什么等,二是充分考虑建设单位的功能需求。

是居住小区、工厂、学校、道路、医院,还是公园、行政单位;建设单位有何具体功能定位,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以休憩为主还是观赏游玩为主,是全开放性还是封闭性等;三是充分了解掌握植物生长地的气象、环境、水文条件,掌
握植物的生态习性。

只有配置的植物适合建设地的气象、环境条件,包括病虫害的危害,植物才能生长良好。

如果配置的植物不能适应建设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植物就会生长不良,并会增加人力或者财力上的投人,甚至死亡。

例如:加纳列海枣、蒲葵、华棕、银海枣等热带植物就只能在南方地区栽培,北方就不适应;又如柏树,适应在高速道路隔离带种植,而一般不在居住小区栽植;而桂花、银杏、雪松等适应孤植,也适应群植等。

总之,只有将上述三者有机结合,科学合理,才能有效地避免植物配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 2加强艺术性配置
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强调主景与此景分明,突出表现园林景观的特色和艺术风格。

绿化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好比就是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一幅精美的图画。

只有充分利用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植物的色彩美、形象美,植物的高矮层次,色差,枝、叶、杆形状,季相变化并结合建设地的历史、文化、建设要求,运用几何美感、创造性的想象,充分利用对比、衬托、动感、韵律、背景的艺术手法,才能表现园林景观的意境,达到步移景异、源于自然的效果。

4. 3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优势
在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极其重要。

所谓乡土树种是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是在一个地区特定环境条件下,稳定的植物群落。

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多样性、抗逆性、观赏性、珍贵性和经济性。

同时,乡土树种具有多样性:在这一稳定的植物群落中,生长着千姿百态的,各具特色的植物。

它们的抗逆性很好,
在当地世代繁衍,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融为一体,所以它们可以在各种自然灾害前如狂风暴雨、霜寒雪冻、烈日酷暑,正常生长安然无恙。

它们的观赏性也很好,由于适宜的环境,植物的各种生理、生化、生态功能都能正常运转,能充分地展示出它的观赏性能。

最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很大的经济优势,乡土树种取材方便、育苗容易、地产地种、随种随取、免去长途运输、成活率高、管理省工、寿命长、成本低。

由于生长旺盛,叶面指数高,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和生态效益,所以采用乡土树种绿化最经济实惠。

4.4力求植物配置品种多样化,加大落叶植物和果树植物的力度
植物配置品种多样化就是要避免景观效果单调、相似。

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有花、有绿的自然景观。

春季开花的有迎春、连翘、丁香、蔷薇、玫瑰、紫荆、樱花等;夏季开花的有九重葛、木模等;秋季开花
的有黄花槐、木芙蓉等;冬季开花的有腊梅、红梅等。

各种观叶的植物有杜英、红枫、银杏、垂柳等。

果树植物作为一类特殊的绿化树种进入城区,应当受到特别关注,果树植物可在道路、公共绿地、公园、小区里分布,可成为城市绿化的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