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庆明: 浅谈紫砂壶的文化艺术
汪庆明紫砂艺术
汪庆明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紫砂专业人才库会员
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
汪庆明,代表作“金奖”作品
1.宝菱
2.壶中福(大韵德钟)
3.龙行天下
4.上新桥
5.子冶石瓢
《 宝菱 》荣获2014年首届沈阳·宜兴紫砂精品文化节金
奖
《 壶中福 》荣获山东省第二届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
会2014“神龙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 龙行天下 》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
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 上新桥 》荣获第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 子冶石瓢 》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
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汪庆明紫砂艺术
紫砂壶又称紫砂陶,主要是以采自江苏宜兴的紫砂泥烧制而成。紫砂壶得名于世,
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紫砂壶
所泡之茶“色香味皆
蕴”。紫砂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俗称“富贵士”,原产自江苏宜兴黄
龙山,深藏于岩石层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紫泥,其特性颇类制瓷原料,可塑性
强,泥坯韧性高,适宜塑造各类壶型;绿泥与红泥(或称朱泥)质量较次且产量也
少,一般只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装饰涂料,较少用来制作完整的紫砂壶。
汪庆明紫砂艺术
紫砂壶成型工艺特别,手工成型是主要方法。从古至今,紫砂壶绝不是简单的泥
巴捏制和堆砌,而是整个作品的和谐共鸣。通过泥色、质地、造型、装饰的整体
搭配,从不同层面彰显了做壶人的人生感悟,展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文脉,大处
有形,小处有情,散发着优雅的文化气息,激发出引人入胜的美感。其造型式样
更是极为丰富,在做壶人手下,天地万物皆可幻化为壶,皆可把玩于掌心之中。
瓜果梨桃、人物众生,在做壶人手中一跃而出,自然会把不同的情感和愿望带到
壶上。这是的紫砂壶可传情、可达意,通过紫砂可以寄予万事、万物、万种情愫
于在这小小的壶上,令赏壶人思绪万千。
汪庆明紫砂艺术
紫砂壶色泽古朴典雅,还与其他艺术相融合,器物表面还常镌刻诗文书画作为装
饰,从而更加增添了造型的书卷气息,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
实用艺术品。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是抽象的,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但是,
许多做壶人却凭借着特殊的紫砂语言来构筑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如长盛不衰的象
征着文人气质的松、竹、梅题材紫砂壶创作;象征着多福多寿的佛手、蟠桃等花
果器型的创作;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壶的创作。紫砂造型艺术将这许多中
国文化的精髓统一在一起,构成了极其高雅的文化艺术气质,只有对传统中国文
化有所了解的人才可以感觉到紫砂壶作品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汪庆明紫砂艺术
紫砂壶的美还存在于使用当中,将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色莹润如玉,听泉眼细流
汩汩。拿来摩挲把玩,心中顿生愉悦亲近之感,亦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紫砂
壶能在使用当中愈发光彩照人,越用越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紫砂具
有双重气孔结构,可以独立成陶,是世界上惟一不需要添加其它矿物而独立成陶
的陶土。可以适合一切茶,而且泡茶隔夜不馊。紫砂材质有类似海绵的吸附性,
常沏茶的壶就是不放茶叶,水中也有茶香。
纵观紫砂壶的发展轨迹,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无不融汇文人文化的气息,在长期的历史磨合中,在陶文化的表达中获取了生命
的永恒。它充盈着文化味和书卷气,它挖掘出历史文化富矿中的精华,并在弘扬
继承中按照文化艺术的规律,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物化了
的精神艺术品。这种至美的艺术品,是立体的画,是凝固的诗,以独有风采神韵
满足人们的审美和鉴赏需求,留给人们是隽永的美感。
汪庆明紫砂艺术
藏壶赏壶都是很内敛的事情,不为升值不为炫耀,只是与壶对话,为自己收藏一
种心情。壶与火相遇,紫砂蜕变为金玉之质;人与壶相逢,壶成了爱壶者无言的
诗歌。收藏紫砂壶,更是一种美学,而不是“玩物丧志”,目的是在美的享受中
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添生活意趣,启迪爱国情怀。每个砂壶研制者和收藏者,
都会有一个端正的人生观、创造意识和收藏意识观。紫砂壶会有一个更广阔、更
美好的珍藏天地以及得以健康发展的美好前景,而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