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研究过程中的晶型研究策略-陈义朗

药物研究过程中的晶型研究策略-陈义朗

原料药的合成
盐的筛选
晶型的筛选
过程优化
规模制备
1、单晶X-衍射(单晶) 2、X-射线粉末衍射(确凿证据) 3、拉曼光谱 4、DSC 5、红外光谱(苯乙阿托品的Ⅰ型 和Ⅱ型,莫西沙星的A型和B型) 6、固体13C-NMR 7、熔点(更是不太灵敏) 8、偏光显微镜法 9、扫描隧道显微镜法 10、溶解度法(Cs-T曲线) 11、药物多晶型计算机辅组预测
2、FDA-ANDA晶型研究指导原则
图(3): 评价是否应该为固 体口服制剂和混悬 液的药物制剂的多 晶型制定质量标准
是否有原因需为药 物制剂的多晶型制 定质量标准*
否 无需为药物制剂的多晶型 制定质量标准
开始
是 如果多晶比例 改变,制剂性 能检测(如溶 出度)是否能 提供足够的控 制? 建立药物制剂性能检测的性能检测 的质量标准(如溶出度),作为控 制药物制剂的多晶型的替代方法
剂工艺过程中的晶型变化
3、详细列出溶剂/条件与晶型的关系
如何开展晶型筛选?
基于风险控制的晶型筛选方法 1、简单的晶型筛选 —浓度远低于饱和浓度的口服溶液药物 —高溶解度的固体药物制剂
2、更充分的晶型筛选
—低溶解度的口服固体制剂 —口服混悬液
—浓度临近饱和浓度的口服溶液药物
—软胶囊 以上基于BCS(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部门在药品NDA申请时对于晶型认识的一致
只需有定性控制的标准(检测手段可能红外光谱即可)
如果不是: 则要求有定量控制的标准(检测手段以X-射线粉末衍射 为宜)
是否药品中的原料 药的晶型变化由药 品的性能检测反映 (如溶出度等)
针对相关的检测制定合 适的标准
1、ICH-Q6A
图(3):药品-固
体制剂或含溶出度较差 的原料药的口服液体制 剂
药的晶型变化(如果溶出度没有变化,通常认为晶型没有
发生变化)
2、FDA-ANDA晶型研究指导原则
开始
图(1): 评价是否应为固体 口服制剂和混悬液 的多晶型制定质量 标准
是否具有不同 的表观溶解度 的多晶型 否

无需建立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多 晶型的质量标准
按BCS标准 是否所有多 晶型均易溶


见图(2)
多晶型形成影响因素
1、固体化学物质的化学成分
2、分子的构象、构型
3、固体物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4、结晶溶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5、压力(析晶时的压力,压片时的压力) 6、搅拌 7、降温速度 8、湿度 9、研磨
10、干燥
多晶型对固体药物的影响
1、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2、影响药物的溶解性 3、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4、影响药物的制剂处方和加工工艺(当然制剂处方 和工艺也会影响药物制剂中的原料药的晶型)
如何开展晶型筛选?
Byrne等人提出: 1、考察原料药分离纯化过程中使用的溶剂 —最终纯化前原料药的多晶型(包含溶剂合物)状态 —干燥前的原料药真实存在的状态(是否溶剂合物、其 他的多晶型) 2、 结晶溶剂是水或含水混合溶剂 —原料药和药物制剂在存放过程中是否产生水合物? 3、筛选代表性溶剂(不同极性范围的溶剂) —得到尽量多的晶型 —尽早发现有问题的晶型,把晶型风险排除在药物研究 的早期。
上海阳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药物研究过程中的晶型研究策略
陈义朗 2010年12月26日
认识多晶型
• 1、晶型是用来描述固体化学物质存在状态。 • 2、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固体化学物质常常以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不同物质存在状态存在,这种现象被成为固体化学
物质的多晶型现象。
• 3、无定形、溶剂合物(pseudopolymorphs)、水合物是多 晶型现象的特殊体现。 • 4、注意区别多晶型和晶癖(固体外观形态)。 • 5、固体药物中同样存在多晶型现象。
阶段Ⅱ—早期开发(晶型研究举例)
晶型筛选(针对工艺 可用的溶剂) 临床研究申请
系统全面的晶型 筛选、确定晶型
临床前 研究
临 床 Ⅰ 期 研 究
临 床Ⅱa 期 研究
盐的筛选 (结晶性能筛选)
Phase identification in process related solvents
晶型研究的策略及检测方法
药品稳定留样过程中监控晶型
晶型变化 是否影响 药品的安 全和效能

无需设定药品中药物晶型变化 的标准
通常什么情 况下制定

建立一个关联于药品的安 全和效能的药物晶型的标 准
1、仅在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开展下列针对制剂中原料药的晶 型的研究测试
2、仅在原料药的晶型影响固体药物制剂的质量(通常考查
制剂的溶出度、稳定性等)有影响时才可能开展药物制剂 中原料药的晶型研究 3、开展制剂中原料药的晶型研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通常 制剂的性能测试(如溶出度测试)能够反映制剂中的原料
多晶型药物的举例-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1、西咪替丁(国产晶型一直为无效晶型) 2、无味氯霉素(国产晶型一直为无效晶型) 3、阿德福韦酯(E型好于A型) 4、那格列奈(S好于H) 5、利福平(无定形差于亚稳性) 6、雅培的利托那韦 • 我们必须研究药物的晶型问题。 • 如何研究晶型—时间安排和研究的方法。
2、FDA-ANDA晶型研究指导原则
开始 图(2): 制定固体口服 制剂和混悬液 原料药的多晶 型质p)?

USP中有 多晶型的 质量标准 是否相关 且恰当

为原料药制定多晶型的新的 质量标准

为原料药的多晶型建立与美国药典 相同的质量标准
见图(3)
• FDA建议申请者仅考虑那些在原料药生产、药物制剂生产 或在原料药和药物制剂贮藏时很可能形成的多晶型。 • 一个原料药可能存在很多的多晶型,但是由有些晶型可能 是罕见的并且不太可能形成。例如,对一个已批准的药物 制剂,其原料药可能存在20种多晶型,但是实际上只有一 小部分多晶型能够在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生产条件下形成 。所以,FDA建议申请者仅考虑那些在原料药生产、药物 制剂生产或在原料药和药物制剂贮藏时很可能形成的多晶 型。 • 当所有的多晶型具有相同的表观溶解度或者高溶解性, 多形态的差异对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不太可能有显著 影响。
1、 ICH-Q6A
图(2)
各晶型是否具
有有不同的性质 (溶解度稳定性 和熔点) 否

无需对原料药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和制定晶型的标准
对药品安全、 药效是否有 影响

如何制定一个合 适的晶型标准

对原料药的制定适合的晶型标准
见图(3)
如何制定合适的晶型控制的标准
主要依据: -原料药的制备过程是否总是给出一种多晶型? 如果是:
药物多晶型的研究规范
• 1、ICH-Q6A • 2、FDA-ANDA的多晶型研究指导原则
1、ICH-Q6A
晶型研究决策树 1、原料药(DS) 图(1)、
应该如何开展 晶型研究
开始原料药的多晶型筛选工作
是否有不同 的多晶型生 成产
不需进一步的研究
确认晶型,例如:-X-射线粉末衍射 -DSC/热分析 -显微镜 -波谱分析(核磁、红外等)

采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固态特征方法)为药物制剂的多晶型 建立质量标准**
• * 通常,无需担心如果使用热力学最稳定的多晶 型或者使用与已批准的同一剂型相同的多晶型 • **对溶解性差的药物,药物制剂的应用性能检测 (如溶出度检测)通常可以对因多晶型比率改变 而对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的影响提供足够的控 制。只有在罕见情况下,建议确认药物制剂的多 晶型特征。
参照化合物 千克级实验室批次 (用途?药效、药代等研究 ?还是用于工艺的开发?还 是用于毒理研究?)
毒理测试批次(候选化合物)
中试批次
生产批次
问题:产品的杂质谱在各阶段的要求? 如果后期的杂质谱不同,是否要求重新开展毒性研究? 如果要重新做毒性研究,产生怎样的不同于已开展毒性研究的批次原料药杂质谱的杂质(含量?)要开展毒性研究? 重新开展毒性研究的具体项目有哪些? 各阶段的杂质要求?
见图(2)
如何开展晶型筛选?
美国药物科学家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cientists (AAPS) )建议:
1、集中精力于原料药制备过程使用的溶剂,特别是用于产 品纯化的溶剂(主要改变结晶的过程来研究是否有不同的 晶型) 2、同时考察其他溶剂结晶是否产生新的晶型;还要考察制
总结-AAPS 晶型问题非常复杂
1、制备过程和稳定性放置过程中,原料药的晶型都可能发
生变化
2、不同多晶型可能影响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 制剂的药效 3、原料药中可能含有无定形粉末
总结
1、良好的晶型研究的方法 —合理的详尽的晶型筛选
—保持与审评机构的沟通
—在IND阶段收集数据 —利用前期研究的数据制定在药品(原料药和制剂)规 模生产过程中的晶型控制的方法 2、利用二期临床末和NDA前的沟通会议来达成与药品审评
新药研发过程
候选药物 临床研究申请 新药上市申请
阶段Ⅰ
阶 段Ⅱ
阶 段Ⅲ
阶 段Ⅳ 批 准上市
发现
早 后 期 开 期 开 发 发 临床研究Ⅱb
阶段Ⅰ—发现
• 1、主要目标:发现候选药物,进一步开发 • 2、尽量使用无定形粉末或溶液开展相关的 研究—以期得到优良的溶解性能和生物利 用度 • 3、避免使用非药用的盐形式
各阶段CMC原料药批次制备的重点(晶型研究的举例)
使用最快捷的路线 最少的合理优化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柱层析纯化 原料成本可能会相当高 花时间来提高产率 主要是在最后期限前拿到足量的原料药 主要是在最后期限前拿到API开发所需的足量原料药。注意,动物可以提前饲养 投入时间来确定的制备产品理想的终态(盐、晶型等) 制备高质量的、但不是超高纯度的原料药。如果毒性研究在一个不切实际的高纯度原料药 进行,随后的质量下降的批次就需要重新进行毒性研究 占用昂贵的设备,因此需要优化成合理稳定的工艺 原料成本可能会非常大,因此需优化以达到预期的产量 低产量和低质量会影响制备中间体和API的生产计划 最好在实验室解决任何工艺问题 原料和中间体的高成本和高价值 产量和质量的微小改变会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 竭力优化工艺细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