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法律对电子合同体制

电子商务法律对电子合同体制

电子商务法律对电子合同体制

一、电子商务主体资格的确认及权利义务

电子商务的主体是指参加电子商务活动并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个人或组织。在电子商务领域中,主要有商家、客户、网络交易服务机构等几大主体。

1.商家是传统商事交易中居于卖售人法律地位的交易主体。电子商务法律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设定审查制、准则制等审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应确保其在网络上发布的广告、商业信息真实可靠负责。

2.客户是传统商事交易中居于买售人法律地位的交易主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交易双方可以自始至终互不见面,因而客户的资格认定较传统模式面临挑战,客户身份的确认是商事交易顺利进行的前提,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立法应在传统立法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主体资格的确认条件。

3.网络交易服务机构的资格及审定。交易服务机构是指数字认证机构(CA)、密钥管理机构(KM)、信息服务提供商(ISP)、信息提供商(ICP)、等。

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还很稚嫩,已建成的CA很少且各自为政,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有学者主张应参照美国犹他州的“官方集中管理”模式,尽快建立全国规模的CA认证

中心,即在我国的CA的选任、管理上采用“准官方集中管理”,以法律授权政府相关的机构(如中国人民银行)对CA进行管理。其应尽的义务包括:①它必须是一个独立的中立性的服务机构,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贸易活动,以避免其在为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举证时因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丧失公正性;②它必须是用户数据电文的传递中心,用户的任何信息均通过全CA认证中心加以传递;③它必须负有对资料保密和储存的法定义务;④它应对未发出通知、通知有误、认证人泄密及认证人虚假认证等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这些都可以成为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可供参考的内容。

法律效力,并参照有关代理的规定对之进行规制。

三、电子合同的主要条款及对合同的内容的补充

二、电子商务中的自动交易问题

虽然电子技术的采用使交易过程虚拟化了,但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易的本质并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国外有些学者将计算机自动回复的功能类比于自动售货机,在自动售货机交易中,当顾客投人货币或插人磁卡时,售货机会自动做出回应。在这些交易中,机器不能像人一样表达意愿,谈不上有关要约与承诺的交流过程。法院在这些案件中通常认为自动售货机的售卖行动是设置人先行设置的意愿的结果,机器的加人并没有改变这一先设的意思。所以,通过自动售货机的要约与承诺是有效的。同理,计算机的程序是由人所编制的,当事人要通过电子邮件、EDI等方式订立

合同时,都会预先设置好计算机回应程序,实质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正是通过其所编制或者认可的程序而得到了反映。所以,计算机订立的合同与人与人之间直接信息交流订立的合同一样也具有合同当事人的含意。

通过计算机自动处理订立的合同应该是成立的。总之,电子商务立法应当看到自动交易的特点,使自动交易的人性化本质具有更直观的表现。“电子代理人”是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借鉴此经验,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应确认自动交易的1.关于网上“CLICK一WRAP”合同条款问题。通过互联网的电子交易中,大部分是消费者与商家的交易。网上商家通常都预先制定好了格式合同,购买者只需按下“接受”或“拒绝”键,就决定了该购买合同是否成立。问题在于有些商家在网上设置如下条款:“按下接受键表示你已经同意使用产品需遵守的条件。”其中有一条款规定:“公司有权在任何时候更改或修正本合同条款,修改后的合同条款一经通知即生效。”当个人消费品购买者按下“接受”或“购买”键时,他与商家的购销合同是否成立?购买者的这一行为是否意味着他也同意了商家以后对合同的任意更改?这种合同英文称之为“CLICK一WRAP”合同。根据两大法系传统,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不得作任何更改,英美法采用镜像原则(mirrorrule),要求承诺如同照镜子一般照出要约的内容,及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合同才能成立。随着交易的发展,美国合同法对此规则做出了一定

的修改,认为承诺“只要确定并且及时,即使与原要约或原同意的条款有所不同或对其有所补充,仍具有承诺的效力,除非承诺中明确规定,以要约人同意这些不同的或者补充的条款有所不同或对其有所补充的条款为承诺的生效条件。,’((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9条也做出了与此相同的规定。可见,只要承诺没有改变要约的实质内容,承诺仍有效。但是,如果承诺更改了合同成立的必要条款,这样的承诺已经构成反要约。在Click一wrap合同中,如前所述商家在网页上登载的产品介绍是要约邀请,那么购买者按动“接受”键就是对商家发出了一项要约,购买者在购买时并不知道有后续条款的存在。因此商家拟制好的后续条款实际上构成有条件的承诺。而承诺中所附的条件并非购买者决定购买时所知道的或是可合理预见到的。因此商家在拟制好的合同中关于更改合同权利的规定属于对购买者要约的实质性变更,是一项反要约,而非承诺。

2.法律应对数据电文的超文本性做出明确的规定。电子合同具有了与记载在纸质媒体上的合同文本极为不同的“超文本性”,合同的很多内容并没有被完整的记录在合同的电子数据中,而是在数据电文中被提及。这些被提及但没有直接出现的内容,是否属于合同的条款或条件,是否具有与合同文本中的其他内容同等的效力,对于采用电子合同、电子邮件、数字证书和其他形式的电子商务具有重大影响。电子合同的超文本性是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型商业基础结构的关键,法律承认电子合同超文本性的前

提条件是数据电文提及的条款能够被插人该数据电文的相应位置,并且应当真正为合同当事人所知晓和接受。电子合同如果达到了上述标准,其超文本就能够实现与纸质合同的文本同等的功能,被数据电文提及的条款就能够方便、及时的为合同当事人所了解、查阅和修订。因此建议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对此应作出相应限制。

四、电子合同的资任问题

服务提供者在电子合同运用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电送和受信均经过它完成,所以它应该以正确的标准来传达信息,采取措施防止信息被变造或伪造,对信息进行保全和保持信息的秘密。对网络服务商的瑕疵服务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目前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有以下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认为网络服务商不应承担责任,另一种则认为应承担责任。前者的依据在于:①计算机的可靠性由于技术的局限无法保证;②损失的风险最好分给网络系统的受益者即用户;③用户最适宜去采取预防措施和投保;④对所有的信息传输都适用统一的价格结构而不管传输失败的结果会有利于简化系统管理。而且让网络服务商根据服务失败可能导致的后果来评估每一项交易的风险是困难而又耗时的,对其施加更小的责任可促进交易费用的降低和服务速度的提高;⑤网络服务商的收费低。而后者针锋相对的理由则是:①虽然计算机是复杂的、易受病毒分割的,但专业的服务提供者应该能控制问题发生的次数和危害程度;②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