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质闪速热裂解制备生物质油

生物质闪速热裂解制备生物质油

荷 兰 Twente 大 学 开 发 的 旋 转 锥 式 (rotating cone)反应工艺(图 3), 不用载气, 不仅大大地减少了 装置体积, 而且减轻了冷凝器负荷, 液化效率较高, 生物质颗粒与惰性热载体一起加入旋转锥底部, 在 沿锥壁螺旋上升过程中快速发生裂解反应。缺陷是 对原料粒度要求高(小于 200 μm)。现已有成套生产 生物质油的设备投放市场, 沈阳农业大学于 1995 年 就引进了一套规模为 10 kg/h 的装置。目前, 荷兰 Twente 大学有一套 5 t/d 生物质反应设备在运行, 正 打算把它改造成 50 t/d。 2.4 旋风裂解工艺
图 1 涡旋反应器裂解工艺
张光全等, 生物质闪速热裂解制备生物质油
2.2 烧蚀裂解工艺 烧蚀裂解(ablative pyrolysis)如图 2 所示。把生物
质压到反应器内旋转的刀片上, 通过摩擦, 在生物质 表面上裂解的液体轻烟上升, 形成新的裂解层; 这样 裂解的薄液体离开表面是很容易完成的。烧蚀热解 看起来是很有工业应用前景, 因为它能满足闪速裂 解的高加热速率和高质量传输速率, 而且不在乎生 物质屑颗粒的大小。1997 年时, 英国伯明翰 Aston 大学有一个规模 1~2 kg/h 这样的装置。 2.3 旋转锥反应工艺


2.9 锥形喷射床裂解工艺

锥形喷射床(conical spouted- bed)是近年出现的
与 利
闪速裂解工艺, 对它的评价超过了以前评价最高的 用
沸腾流化床工艺。该工艺设备简单, 易于放大, 对反 2

应条件(固体流速、颗粒大小和密度)要求不高, 能减
0 5

少熔析, 需要的沙子数量少, 能增加反应器单位体积 第
炭的最高产率 35%(质量分数)。这个过程也称为生 物质炭化。当温度高(700~900 ℃)、加热速率慢、气体 产物停留时间长时, 可最大限度地得到气体产物。 1.2 传统裂解
液体产物, 这就是著名的 PERC 法[1~2]。近年来, 人们

不断尝试采用 H2 加压, 把生物质悬浮于有机溶剂
0 0 5
图 6 循环流化床裂解工艺
2.7 真空裂解工艺 热循环 真 空 裂 解(vacuum pyrolysis)工 艺 由 加 拿
大 Sainte- Foy 的 Institute Pyrovac Inc.研制开发见图 7。熔融盐作为加热介质, 为生物质传递必需的能量, 真空舱内有一个特殊搅拌系统使生物质与之混合。 它的优点在于裂解蒸汽停留时间短, 大大减少了二 次裂解; 缺点是需要大功率真空泵, 价格高、能耗高, 放大困难。
旋风(cyclone)反应工艺是近几年出现的工艺(图 4), 生物质的加热、反应和产物的分离在同一反应器 里 进 行 [ 6] 。 涡 旋 反 应 器 工 艺 和 旋 风 裂 解 工 艺 都 需 要 载气, 旋风裂解能避免出现烧结成块的问题。它的缺 点在于产物中存在微小的固体颗粒, 通过选择旋转 过滤器的设置和旋转速度, 能基本避免产物中的固 体颗粒。Jacques 通过旋风裂解实验, 指出得到的固 体、液体和气体产物之和接近 100%, 质量守恒有利 于裂解机理的研究。其中得到的焦炭低于 3%, 裂解 能力大约为 1 m3 受热表面积为 9 g/s。

的反应量。

· 50 ·
Ne w Ene rgy Re s ource s 新能源与新材料 & Ne w Ma te ria l !!!!!!在上述生物质闪速裂解工艺中, 评价最高的是 循环流化床、沸腾流化床和锥形喷射床闪速裂解工 艺。热等离子体快速裂解液化是最近出现的生物质 液化新方法, 它采用热等离子体加热生物质颗粒, 快 速升温, 然后迅速分离、冷凝, 得到液体产物; 我国的 山东工程学院开展了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同时, 人们 也在对常用的闪速裂解工艺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完 善, 如两个内连接的流化床工艺、旋转锥部分沉浸在 流化床中的工艺等。
Ne w Ene rgy Re s ource s 新能源与新材料
& Ne w Ma te ria l
生物质闪速热裂解制备生物质油
张光全, 董海山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摘 要: 生物质闪速裂解是使生物质的有机高聚物在隔绝空气、常压、快速加热到 400~600 ℃(约 104 K/s 的升温速率), 超短反应时间(小于 2 s)的条件下迅速断链分子键, 使结炭和产气降 到最小限度, 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生物质油。依据这一原理, 出现了涡旋反应器、烧蚀裂解、旋转 锥、沸腾流化床、循环流化床等工艺。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常用的生物质闪速裂解液化的方式, 介 绍了生物质裂解油的特点。
中, 采用催化剂等手段, 使液体产率大幅度提高, 甚
年 第
至可以 100%的液化, 液体产物的热值可达 25~30


收稿日期: 2005- 05- 17 作者简介: 张光全(1970- ), 男, 工程师, 从事含能材料研究及其科技情报方面的工作。
· 48 ·
Ne w Ene rgy Re s ource s 新能源与新材料 & Ne w Ma te ria l MJ/kg, 高于闪速裂解液化。最近, 国外利用超临界流 体良好的渗透能力、溶解能力和传递特性正在进行 生物质超临界液化研究。与闪速裂解液化相比, 目前 加压液化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由于其反应条件温和, 对设备要求不很苛刻, 因而在规模开发上有很大的 潜力。
图 7 真空裂解工艺
2.8 携带床反应器工艺
携 带 床 反 应 器 (entrained bed reactor) 由 美 国
Georgia 工程学院(GIT)开发的, 它以丙烷和空气按照
化学计量比引入反应管下部的燃烧区, 高温燃烧气
将生物质快速加热分解。该工艺的缺点是需要大量 能
的高温燃气, 并产生大量低热值的不凝气。
1.4 加压液化 能
加压液化指在较高压力下的热转化过程, 温度 源
一 般 低 于 闪 速 热 解 。 上 世 纪 60 年 代 , 当 时 美 国
研 究
Apepell 等人将木片、木屑放入 Na2CO3 中, 在 350 ℃ 与 利
下、用 CO 加压至 28 MPa 下反应, 得到 40%~50%的 用
图 5 沸腾流化床裂解工艺
2.6 循环流化床裂解工艺 循环 流 化 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FB)裂 解
工艺由加拿大 Ensyn 工程协会开发研制, 如图 6 所 示。该装置的特点是设备小巧, 气相停留时间短, 可 防止裂解蒸汽的二次裂解, 从而获得较高的液体产 率; 但其主要缺点是需要载气对设备内的热载体及 生物质进行流化。目前 Ensyn 工程协会有一个 70 t/d 的 示 范 工 厂 。 我 国 中 科 院 广 州 能 源 研 究 所 (GIEC)也 自主研制了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的小型装置, 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英
2 常见的闪速裂解工艺
生物质闪速裂解技术的基本原理是: 使生物质 的有机高聚物在隔绝空气、常压、快速加热到 400~ 600 ℃(约 104 K/s 的升温速率)、超短反应时间(小于 2 s)的条件下迅速断链分子键, 使结炭和产气降到最 小限度, 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生物质油。
依据这个原理, 世界各国通过反应器的设计、制 造及工艺条件的控制, 开发了各种类型的闪速热解 工艺,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工艺。 2.1 涡旋反应器裂解工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加拿大的 Waterloo 大学研
传统裂解也称为常规裂解。生物质在小于 500
制的快速热裂解(WFP 法)和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 ℃、较低加热速率(10~100 ℃/min)、裂解产物停留时
室研制的烧蚀热裂解生物质, 实现了使生物质最大 间 0.5~5 s 下 裂 解 , 可 得 到 相 等 比 例 的 气 、液 、固 产
涡旋反应器(vortex reactor)由美国国家可再生能 源实验室(NREL)开发, 其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物 料颗粒在载气(N2)的推动下, 沿预热的圆筒壁螺旋线 向 前 高 速(1 200 m/s)滑 动 穿 过 被 加 热 反 应 器 , 颗 粒 通过与器壁的滑动接触获得热传递, 使其发生熔融 裂解[5]。在壁面温度 625 ℃时, 液体产率可达 55%。 1998 年前, 建成的最大规模装置为 20 kg/h。
在 470~530 K 首先是半纤维素的分解, 接着在 510~ (质量分数)的气体产率及少量的液体和焦炭。
620 K 范围内纤维素发生分解, 最后是在 550~770 K 温度范围内木质素的热裂解[1]。 1.1 慢速裂解
生物质在极低的升温速率、温度约 400 ℃下长 时间(15 min~几天)裂解, 可最大限度地得到焦炭, 焦
时, 可获得 63%的液体产率[7]。
图 4 旋风裂解工艺
2.5 沸腾流化床裂解工艺 沸腾流化床(bubbling fluidized bed)也叫绝热流
化床(adiabatic fluidized bed), 该工艺(图 5)由加拿大 Waterloo 大学研制开发。生物质在一连续流化床中 裂解, 沙子为载热体, 它的热容是相同体积气体的 1 000 倍, 当它与粉碎为细粉的生物质接触时, 可实 现很高的传热速率(1 000 ℃/s 以上)和极短的反应停 留时间。挥发物通过反应器中的气固快速分离、冷激 等过程, 得到最大产率的液体产品达 80%以上。该 工艺在世界各地运行都很成功, 加拿大 DynaMotive 现有一个处理能力为 10 t/d 的示范工厂, 正打算把 它扩建到 100 t/d。
化 地 转 化 为 生 物 质 油 (bio- oil), 最 大 转 化 率 超 过 物[2]。
80%。从那以后, 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 1.3 闪速裂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