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鉴赏
流行音乐的思辨
透视美国的流行文化, 不难发现当代流行音乐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概念, 它代表着立场和 观点截然不同的诸多派别。有些派别昙花一现, 有些派别则变化到和原来的主张迥然不同, 有 些派别的主张和自己的实践并不总是一致的, 有的承认通俗文化的一般原理, 有的只承认自己 主观思辨的体系,对之作出详细分析是很困难的。但我认为其中充斥的首先是对资本主义的迷 茫、焦虑和不安, 其次则是对传统音乐价值的尊重与怀疑, 某些则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 只 求另辟蹊径。因而, 对这一种文化现象不能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要作非常具体的分析、研究。 特别是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历史不长但是内容丰富的国家, 则更是需要以宽容的态度去面对。 美国流行音乐与其它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其重复性, 美国流行音乐的内涵不断的重复, 在很多当代作品中我们也强烈的感 受到其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描述, 具有穿透听众意识的能力, 并且表达的方式和状态大不相同。 受众对于某些内容存在自然接受的心理状态。 其次是其非叙述性, 强调对接收者的身体、生理与感官能力的刺激。在美国的音乐会大量 都以感官刺激达到音乐的升华。包括舞台、灯光和舞蹈的运用, 在美国都形成了一系列非叙述 性的程式, 并且被赋予很多不同的色彩。 再次是其经验性, 美国音乐是属于艺术而非科学的领域, 是对某种经验的直观体现。在 我们听到的大量音乐作品中感受到这一点是非常直接的, 因为美国文化就是一种经验性的文化, 是在不断的文化交融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流行音乐的大众性
可以说“大众性”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最为关键的特 点之一,也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所在。当前中国,经济 高速发展,社会形态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大步迈进,精神文明建设也放在了重要位置,人们在茶余 饭后、休闲娱乐的时候更多的是出没练歌房、歌舞厅、咖 啡厅、酒吧等等一些娱乐场所,交道打的最多的还是流行 音乐。因为其部分音乐风格的大众化而能够让人们参与到 这种文化形式中来,流行音乐的自娱自乐已成为人们放松 身心的一剂良药,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 台。因而成为大多数人文化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
娱乐性
流行音乐的快速更替
既然流行音乐具有商业性,那么它也和其他商品一样, 是群众文化消费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在着大批量 的生产特性,产品快速的推陈出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 更新的文化消费的需求。在几十年前、60后音乐、70后音 乐被称作是流行音乐,但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使 得流行音乐的变更周期越来越短,之后立即被更为时尚新颖 的21世纪(80后音乐、乃至90后)形式所代替。
2
流行音乐的发展
流行音乐的发展
起源 产生 思辨 发展
流行音乐的起源
根本上讲, 最开始的流行音乐应该从19世纪美国工业文明的兴起说起。那时大批农业人 口进人城市,构成一早期的产业队伍, 城镇市民的结构产生变化。来源于市民阶层中的新文化 代表就是早期的流行音乐。那个时代, 反映怀念故土, 眷念家乡生活的通俗音乐作品,正好表 达了远离家园而来到陌生环境求生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纯朴的思想感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美国经历了南北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生活的同时也促使音乐的 长足发展。 当时美国的流行音乐多来自于黑人音乐。70年代,迈克尔·杰克逊横空出世,从此带领了 流行音乐和MTV的发展,他们以口传心授及与异族之间的私人交往,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 乐形式。不管是灵歌、索尔、节奏布鲁斯、摇滚,甚至是爵士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由非洲传来 的黑人音乐。特别是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 听众的耳目, 轰动美国, 又很快传遍世界各国。爵士乐风格多样、节奏性强, 不仅影响了其 他流行音乐的形式, 也影响了严肃音乐的创作。 二战后又兴起了摇滚乐、蓝调和乡村音乐。其中摇滚乐成为主流。摇滚乐同样源于美国, 是黑人音乐的节奏布鲁斯与白人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的有机结合。摇滚乐强烈的节奏、以反抗 为主题且简单直自的歌词以及多样的表演形式、特立独行的装扮强烈地吸引着战后的新一代青 年。很多的美国乐队等都对以后的摇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70年代以后, 音乐风格更加多样, 走向前卫和极端,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乐器和效果的操纵技术、 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流行音乐的发展日益走向繁荣。
3
流行音乐主要特性
流行音乐的主要特性
通俗性 大众性
快速更 时尚性 娱乐性 替性
流 行 音 乐 的 通 俗 性
这是流行音乐的基本属性。与高雅音乐相比,流 行音乐的歌词相当浅显易懂,没有任何理解的障碍, 这是流行音乐得以流行的必要条件。相反,如果歌词 意义隐晦、诘屈聱牙,那么这些音乐便很难在文化水 平相对不高的大众层面广泛流传开来。从专业演唱的 角度看,流行音乐音域较窄,也最适合未经过专门声 乐训练的普通听众演唱,这又促成了“流行音乐”的 流行。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它真正 地走进了人们的内心,音乐内容通俗易懂、贴近人们 生活是流行音乐得以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 流行音乐很多作品都是抒发自我的真实感受,人 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是如同自己身边的氛围,听到的 是如同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唤起广泛的情感共鸣。 流行音乐所表现的是真实的生活与生存状态,从某种 意义上说,流行音乐把艺术生活化了,同时也使生活 艺术化了。
流行音乐的发展
当代美国流行音乐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从大量资料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器乐作 品节奏鲜明, 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 演奏方法多种多样, 音响多变, 色彩丰富, 织体层次简 明, 各类乐队规模不大, 作品多使用最新的电子设备,而声乐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抒情、幽默 风趣、音域宽广, 曲调顺口、易于传唱, 歌词多用生活语言, 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 自成一格, 发声方法各有千秋, 不受传统学派的约束, 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 自由不羁, 亲切自然, 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应该说20世纪以来的美国流行音乐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现象, 各种流派之间主张的差异 之大是很明显的, 但他们根本的出发点虽然都标榜是在力求创新, 力求走前人所没有走过的道 路。而且, 历史上确有不少当时的“ 新” 不为同时代的人所了解、所接受, 若干年后才为人 所接受、所尊崇的事实。但即使如此, 我们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把20世纪以来的一切“ 创 新” 都视之为同时代人不了解而将来必然被尊崇的事物。因为历史上也不乏自认为“创新”, 实系假创新或其基础与路子不对头而永远不能为后人所接受的事实。我认为创新, 要源于生活, 更要基础于传统。离开这两条空谈“创新” , 不仅不能为同时代人所接受, 也不可能对后人 有所贡献。 由于美国流行音乐能够和普通民众紧密结合, 无论受众文化水平的高低, 都易于接受。作为一 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 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 俨然已成为美国大众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千禧年之后的美国流行音乐变化更快, 并且与人们的思维状态更为接近。 然而流行文化不仅是艺术, 也是娱乐、精神寄托, 更是反应普通人生活的写实记录, 甚至是 大众思想、意识形态的指标。我们应该从美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今日取得的成就中感悟出音乐 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许经济对于艺术的促进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生出新的种类形式。在美国, 流行音乐是与严肃音乐相对而 言的, 它不同于严肃音乐, 因为严肃音乐常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和一些专门的知识层面, 需 要听众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修养细细领悟、品味......而流行音乐对于美国人来说, 其形式短 小、内容通俗、朗朗上口, 并且对于听众仅依靠对音乐的心领神会与感性认识就能理解。而且 美国流行音乐具有更多的自娱..生与商业性, 其自娱性来自非洲的音乐传统。 早年大部分移民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 一般说是出自于自愿, 他们基本上是愿意把自己的文化 同美国文化融合在一起, 但黑人例外。他们是作为奴隶被迫来到这个国家的。他们身上除了锁 链以外, 一无所有, 但他们的头脑中却牢记着非洲舞蹈和音乐的丰富传统。黑人奴隶们在农场 劳动时, 不允许说话, 但可以唱歌。他们依靠白人听不懂的劳动号子和歌曲相互传递信息, 交流感情, 通过这种表达方式, 把他们郁积在心里的痛苦与不平宣泄出来, 从而逐渐形成了 具有黑人特点的黑人音乐。黑人音乐在形成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汲取 白人音乐成分, 产生了布鲁斯、爵士乐等形式。而最初的摇滚乐就是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 西方也有人把摇滚乐称作“下层阶级反抗当局的一种形式”。
流行音乐鉴赏
目录CONTENT /
01
什么是流行音乐
一种音乐风格
起源与产生
02
03 04 05
流行音乐的发展
流行音乐的主要特性 流行音乐多样性元素
流行音乐呈多样式发展
流行音乐其余大众媒体的差异
总结
我心中的流行音乐
1
什么是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一种音乐风格)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流行音 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指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 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 现象。(见前苏联《音乐百科词典》1990年版)它的市场性是 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从音乐体系看, 流行音乐是在叮砰巷歌曲、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 乐等美国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其风格多样, 形态丰富,可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 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纪后诞生的都市化大众音 乐。
中国元素
戏曲元素
古典元素
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领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中刮起了一股 “中国风”。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人借助这一元素共同表达了一种向中国传统元素靠拢的 趋势,使得流行音乐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乐坛“中国风”其实一直存在,传统意味浓厚 的旋律配以诗情画意的歌词境界,都可归类其中。这些作品中,最大的特点便在于一段动 人心弦的曲谱完成后,能够镶嵌入字字句句打动人心的歌词。当方文山以天马行空的思维 和苦心钻研的笔功为曲子注入了看似松散而又神韵相通的中国元素,也就真正成就了让人 心动的“中国风”。基本音乐框架之外的各种元素都有很强的地域性。“中国风”的兴起 和被认可,同样也因为这种地域性和大众对它的地域性的认同。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音乐艺术(同样也包括艺术中的其他门类)里中国元素的出现与学 界和社会舆论中“国学”的兴起基本上处在同一时期,音乐里的中国风就是“国学热”在 某一领域的具体表现。这两个文化现象在出现时间上的趋同或许可以解释为文化弱势下的 民族认同,而这种“民族认同”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因为每个单一民族之间都有共同的心 理特征。在流行音乐作品中融入全新的“中国风”概念,对于受众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音乐 体验,它将传统的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某种音乐上的可能,最 大限度地抹平了这两种风格迥异的音乐之间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