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 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病,大多由于胰酶不正常被激活而导致
胰腺本体出现自身消化,它不仅是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病急,临床 表现及其病程、预后复杂多变,病死率及误诊率高,仅根据临床表现 及化验检查,就有30 %〜40 %的病人被漏诊[1]。为此,临床上迫 切需要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模式,这就要求检 验、影像技术不断改进,合理使用各种治疗药物,加强重症监护和营 养支持,采用内外科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在此,就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和治疗做一综述。
1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1.1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仍然是AP诊断的重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1) 上腹痛:多为中上腹、左上腹持续性痛,餐后加重,胆石症病人可有右 上腹、中上腹痛。轻型病人 3〜5d后腹痛即可缓解,重症者剧痛持续 时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间较长,发生腹膜炎时可引起全腹痛,少数年老体弱病人腹痛轻微
极少数病人可无腹痛而突然休克或昏迷;(2 )发热:轻者可无发热或 仅有低热,高热多为重型病例,发病初期,发热多与急性炎性反应有 关,后期多与继发感染有关;(3)胃肠道反应:约有1/3〜2/3病 人有呕吐,病情轻者仅有胃食管反流表现。由胆管感染、胆石症引起 的胆总管梗阻、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合并胰腺脓肿或胰腺假性囊 肿压迫胆总管及合并肝脏损害等情况也可出现黄疸 ;(4)低血压及休
克:是重症胰腺炎(SAP)的重要体征,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 毒佝累及其它重要脏器的症状:如由胸腔积液或并发 ARDS引起的 呼吸困难,肠麻痹、消化道出血、尿少、神志变化等。
1.2实验室检查
(1)淀粉酶:淀粉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经典的检测指标,测定 方法主要有4类:一是测定底物淀粉的消耗量;二是生糖法,测定产 物葡萄糖的生成量;三是色原底物分解法;四是酶偶联法。目前临床 上普遍应用的是碘-淀粉复合物的光电比色法[2],此法是碘-淀粉 复合物经a
-淀粉酶催化水解,生成产物为葡萄糖、麦芽糖及糊精等, 在底物淀粉酶浓度已知且过量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与未被催化 水解的淀粉酶结合成蓝色复合物。血淀粉酶在 AP发病后2〜12h后 开始升高,3〜3d后回复正常。淀粉酶分子量较小,易由肾脏排出, 尿淀粉酶中活力常高于血。因此急性胰腺炎病人尿淀粉酶增高且持续 时间更长[3]。尿淀粉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酶在血淀粉酶升高2h后尿中排泄增加,持续 时间较长,而且标本易采集,为无创检测,为病人易接受,并且 24h
尿淀粉酶动态监测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但是尿淀粉酶的检测结果
受尿液稀释或浓缩的影响而波动较大,因此临床上高度重视急性胰腺 炎病人淀粉酶指标,同时测定血、尿淀粉酶将更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 ⑵脂肪酶:血清脂肪酶升高较淀粉酶为晚,一般在发病后 24 ~ 48h
开始上升,4d达高峰,此后则下降。脂肪酶的出现异常持续时间长, 灵敏度高,正常人血清中LPS浓度178U /L以下,AP发生时,LPS 对正常上限的升高倍数比淀粉酶升高倍数高,而且 LPS特异性高,
LPS的特异性为93 %,而淀粉酶的特异性为 80 %,这是因为LPS 的组织来源较淀粉酶少[4]。LPS是AP早期诊断有力的实验室指 标,明显优于传统的淀粉酶。脂肪酶分子量较大,不易通过肾小球, 故尿中测不出LPS的活力。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LPS活力在病程1d 已明显升高,且在病程7d时与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组比较仍有显著 性差异[5]。(3)胰蛋白酶原:近年来临床对 AP的诊断水平不断提 高,新的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有学者提出胰蛋白酶原可作为检测 AP的新指标。健康人的胰蛋白酶原-1浓度较高,而AP时,胰腺组 织受损,胰蛋白酶原大量释放入血液,从肾小球滤过时胰蛋白酶原 -2 的重吸收率低于胰蛋白酶原-1(原因尚不明确),所以尿中的胰蛋白酶 原-2浓度升高]6]。Kemppainen等]7]测定500例AP病人尿 中胰蛋白酶原-2的含量,并通过 ROC曲线确定其诊断敏感性为 94 %,特异性为95 %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cutoff值为50⑷/ L),均高于血、尿淀粉酶。
(4)胰蛋白酶原激活肽: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TAP)是一种胰蛋白酶
原被激活转变为胰蛋白酶时释放的多肽,随着胰腺炎的发生和加重, 胰蛋白酶原激活增多,大量 TAP释放入血,它不与胰蛋白酶抑制物 结合,迅速随尿排出。2002年世界胃肠病大会制订的“急性胰腺炎诊 治指南”中认为,AP的疾病严重程度与TAP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Neoptolemos证实尿TAP可准确预测AP发病后24h的严重程度。
(5)胰弹力蛋白酶:胰弹力蛋白酶(PE)属胰腺蛋白水解酶,在AP发 病中起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AP发病3〜4d仍在血中保持高浓度, Robert等对29例AP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 PE浓度〉3.5ng
/ ml时其诊断AP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96%、准确性94%,发 病48h后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6%、准确性96 %,其诊断价值 等同于血淀粉酶,但低于血脂肪酶。作者认为,由于其相对较低的敏 感性以及测定总弹力蛋白酶存在困难, 限制了 PE在临床上的广泛应 用。
1.3影像学检查
(1)CT : CT扫描是诊断胰腺炎比较可靠的方法,可以了解胰腺
炎症程度及有否坏死,还可以观察胰周受累情况及有否并发症; CT
检查能够在手术前明确胰腺炎诊断与类型, 如果动态复查可显示胰腺 炎的演变过程,从而指导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急性胰腺炎 CT表
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胰腺增大、肿胀,胰腺周围脂肪线模糊或消失, 胰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腺轮廓不规则,坏死表现为局部低密度影,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 左肾周筋膜增厚,CT增强扫描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由于血管扩张、 血流再增加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 故在CT增强扫描时腺组织明显强 化,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由于本身供血不足,强化效应降低,坏死区 更无强化,表现为增强后扫描呈低密度区,边界欠清晰。 (2)MRI :
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效果较好,但常需要使用对比剂,而急性胰 腺炎尤其是重症胰腺炎使用对比剂有时会增加胰腺组织坏死而加重 病情,此时MRI远比CT优越,特别T2WI能够清楚显示胰腺正常坏 死组织、胰管及周围组织变化,对急性胰腺炎的分型诊断准确] 8]。
MRI为无创性检查,如结合 MRCP显示胰管,一般均能作出急性胰 腺炎及其轻、重程度的诊断。(3)超声: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超声 声像图中可以见到胰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 胰腺的边缘光滑,境界尚 清楚,胰腺的内部回声减低,后方回声增强,胰腺的周围无液性暗区。 在一些肥胖和老年人,由于胰腺的回声较高,发生轻型胰腺炎时可能 无明显的声像图改变,应注意动态观察并结合其他检查。 急性出血坏 死性胰腺炎,声像图表现为胰腺重度弥漫性肿大,边界模糊不清,胰 腺内部回声不均匀,胰腺周围可见到液性暗区,常伴有腹水,临床表 现可见腹膜炎体征,是重度胰腺炎的标志。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2治疗进展
在AP治疗方面(特别是SAP),国内外在近半个世纪中,
经历了“手术一保守一早期手术”探索的变化阶段。过去主张一旦确诊
AP应立即手术,手术亦愈趋扩大,直至全胰切除。但近年来SAP治 疗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大趋势明显向非手术“综合治疗”的原则转 化,只有当感染恶化时才手术。
2.1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
(1)禁食和胃肠减压:
使胰腺处于“休息状态”另外可减轻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严重
胃潴留和改善腹胀,对于那些严重呕吐或肠梗阻的病人更有缓解作。
(2)解痉镇痛药:
腹痛可使胰腺分泌增加,加重 Oddis括约肌痉挛,使业已存在 的胰管、胆管内高压进一步升高,居U烈的腹痛还可以引起或加重休克,
或导致胰-心反射,发生猝死。迅速而有效的缓解腹痛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临床上根据疼痛的轻重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轻度疼 痛可选用阿托品、654-2等,该类药物除解痉止痛外,还可抑制胰腺 分泌。急性胰腺炎的疼痛多剧烈,不能忍受,常需使用大量麻醉类止 痛药,如哌替啶(度冷丁)、吗啡、美施康定和美沙酮等,麻醉性解痉 镇痛药使用时须慎重,尽量选用成瘾性小、不良反应少的静脉制剂。
(3 )抑制胰腺分泌: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来减少胰腺外分 泌,还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生长抑素可抑制胃酸、胃蛋白酶、 促胃液素以及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 减少内脏血流,抑制胆囊和小肠 的分泌等作用,还可以松弛Oddis括约肌、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 放、减轻毛细血管的外渗、刺激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作用以及减少 内毒素血症,如奥曲肽、施他宁等]9],并有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
:10]。另外,国内有报道应用生长激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 胰腺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1]。生长激素有促进蛋白合成、调节 免疫和可能的抗感染效果,动物试验已证实它在SAP治疗中的效果, 目前对SAP病人的治疗也取得了初步结果。生长激素的用量一般为
4〜8U,皮下注射,2次/ d。
(4)抑制胰酶活性药:
抑制胰酶活性这类药物应尽量早期应用,临床常用药物有加贝
酯,为大豆提取物,活性部分为精氨酸基,可抑制胰蛋白酶、纤维蛋 白溶酶、缓激肽、脂肪酶和磷脂酶,并可抑制氧自由基、松弛 Oddis
括约肌。Buehler等[1 2]的研究表明,加贝酯并不能降低急性胰 腺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乌司他丁 (尿抑制素,Ulinastatin),是一种 存在于人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UTI),研究表明其分子中存在多种 酶的结合位点,能同时独立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如胰蛋白酶、糜蛋白 酶、透明质酸酶、纤溶酶、弹性蛋白酶和羧基肽酶等;5-氟尿嘧啶(5-Fu) 是抑制胰酶合成的最常用药,它能够抑制胰腺外分泌细胞 RNA与酶
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能够减轻 AP时的症状,但5-Fu会抑制病人免 疫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功能,不利于胰腺炎恢复,因此不宜长时间使用。
(5)营养支持:
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蛋白质代谢增加了 80%,能量消
耗增加了 20%[1 3]。在20世纪70、80年代,通过中心静脉或外 周静脉给予全肠外营养(TPN) 一直作为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主要营养 支持手段。Feller等[1 4]对1966至1972年间的重症胰腺炎病人 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后,重症胰腺炎病人病死率 从 22 %下降至
14 %,最近 Heyland 等[1 5]和 Melanve 等[16] 所做的Meta分析发现,对于轻、中度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肠外营 养可导致并发症增加,长期接受 TPN后,病人在恢复饮食时可能会
出现肠道再灌注综合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升高等。从 90年代开
始,一些学者通过生理性的研究发现,在空肠内行肠内营养(EN)并不 会刺激胰腺的分泌。Targarona-Modena等[17]将87名病人随机 分为全肠外营养组及全肠内营养组(TEN) , TPN组手术率及器官功能 衰竭发生率分别为88%和79%,而TEN组分别为25%和31 %,急 性胰腺炎坏死感染发生率在 TPN组为74%, TEN组为20%,他们 认为TEN可以预防胰腺坏死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死率。Eatock等]18] 将49名SAP病人随机分为鼻胃营养组和鼻肠营养组,研究发现两组 病人在C-反应蛋白、APACHE H评分、疼痛评分及镇痛药使用剂量 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而且两组病人在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方面也无显著 差异,鼻胃管营养并没有加重疼痛及胰腺的炎症程度,他们认为, SA病人胰腺处于无反应状态,对鼻胃管营养是可以耐受的,鼻胃管 营养可以作为SAP病人营养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