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情况: (一)课题的来源
自选课题。 (二)课题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在近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也成为考察的重点,本文就是针对课标要求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 实践意义 笔者是一名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八年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都没有兴趣学习文言文,也没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于是就有了探析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想法,一个是对自己教学的总结提升,一个是通过研究减轻学生的负担。“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三个“有利于”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文言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2)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3)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现状分析 1.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学校中广泛流传着这么几句话: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在学生看来,情文并茂的文言文成了有字的“天书”,深奥难懂,令人望而生畏,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当前,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文言文的社会基础薄弱,缺乏文化氛围。五四运动后,文言文的适用范围急剧缩小,社会基础越来起薄弱,而且很多人都认为学文言文没用,也就是找不到它的实用性,由此,人们不仅忽视了文言文的价值,还产生了一种“文言无用论”。 ------------- ------------- (2)文言文难教,语文老师不喜欢文言文,不擅长文言文,不研究文言文。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时只要学生会读课文、记住译文就行了,要求背诵的课文会背诵、能默写,至于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则高不可攀。有的教师说不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大纲要求。因而,在教学中时,面对学生提问捉襟见肘,显得底气不足,更别谈儒雅与气质,拿什么来感染我们的孩子,相当一部老师由于各种原因成了教参的传声筒,缺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教材的研究。 (3)学生怕学文言文。社会文化的革新,使得文言文中相应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相关的典章制度、社会形态都与学生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随着时间推移,语言表达形式、表现方式、语词含义等方面都与学生存在着语言距离。隐藏在古诗文中的微言大义,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加之时代环境的影响,诸如手机、网络、社会的浮躁风气等让孩子不能静下心来学“难懂”的文言文,因此学生对文言文感到陌生、模糊、畏惧。 2.本课题研究现状 (1)中学语文教学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研究性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比较教学、讨论式语文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很少有人专门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地研究。 (2)白话文言文泛滥,几乎每个学生手头都有一部文言文白话翻译的参考书,这给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带来了尴尬:学生看起来都懂,教师没什么东西好讲。但问题是,现在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根本原因还是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问题。 (3)目前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研究较少,大都是就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些解决办法,显得有些散乱,没有全面的针对整个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缺乏宏观指导性和系统性。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实施方案: (一)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农村初级中学的实际情况及初中文言文教的实际,研究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系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 ------------- ------------- (二)初拟课题研究内容 绪 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宁夏中宁县初级中学“文言文教学”情况调查 四、本课题研究现状 第一章 文言文诵读方法与文言文教学 第一节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第二节 几种文言文诵读方法 第二章 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文言文教学 第一节 直译和意译 第二节 文言文翻译“九字方针” 第三章 文言语法现象整理与文言文教学 第一节 文言实词整理 第二节 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第四章 文言文赏析方法与文言文教学 第一节 文言文教学内容赏析 第二节 文言文语言特点赏析 第三节 文言文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赏析 第四节 文言文思想情感赏析 第五节 文言文比较阅读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宁夏中宁县初级中学“文言文教学”调查表 致谢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研究对象 本文确定的研究对象为宁夏中宁县初级中学学生。 ------------- ------------- (2)研究过程 ①通过文献查阅“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相关资料,了解研究和实践现状。 ②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宁夏中宁县初级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认识情况。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互联网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对文献进行鉴别、分析提炼和归纳整理,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认识。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的意义。 (2)课堂观察研究法: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课堂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课,参与教学讨论。 (3)问卷调查法:编制调查问卷,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语文课堂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教学一线的一些信息。 (4)访谈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师生对中考文言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态度,谈谈中考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三、课题主持人有无困难及准备如何解决 1、面临的困难
(1)论文课题属于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思索和经验总结,相关的专题性的文献资料比较少,也没有很好的渠道搜集阅读。 (2)老师缺乏探索文言文教学的兴趣,只停留在背诵默写翻译的强化性记忆上,周围的研究氛围不浓厚。学生大都没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解决办法 多搜集阅读相关资料,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取得的成绩,多和师生沟通交流,达成研究共识。
四、研究步骤及研究成果预期形式 一、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
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 ------------- -------------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明确课题成员的分工。 2、调查本校七八九年级师生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梳理分析。 3、查阅、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4、制定“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5、形成实施阶段的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6年12月) 1、2015年1月——2015年7月:开展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多听、多看本教研组甚至兄弟学校老师是如何组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以获得更多的材料,求得更大的启发,完成第一阶段研究报告。 2、2015年8月——2015年12月:收集有关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形成系统的文言文教学设计,编写文言文有效教学简易教材,并对第一阶段的实施进行反思,完成第二阶段研究报告。 3、2016年1月——2016年8月:对实施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跟踪活动的效应,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同时,进行理论学习,走出去“进名师的阅读课堂”、“听专家的专题讲座”,并对第一、二阶段的实施进行多元化评估,完成第三阶段研究报告。 4、2016年9月——2016年12月: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根据课题实践,尝试性的构建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的实用策略,完成阶段性小结,做好结题阶段的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7年1月——2017年7月) 1、完成《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实践研究报告》。 2、检测研究成效,汇集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3、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专集,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二、研究成果预期形式: 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研究方案、阶段性工作小结、结题报告、成果集、相关研究资料等,并将成功经验予以推广。 初拟课题论文研究内容: ------------- ------------- 1、文言文诵读方法, 包括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几种文言文诵读方法。 2、文言文翻译方法,包括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九字诀”。
3、文言现象整理,包括文言实词、虚词整理、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4、文言文赏析方法,包括文言文教学内容赏析、文言文语言特点赏析、文言文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赏析、文言文思想情感赏析、文言文比较阅读等。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217.
[2] 姚磊.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初探[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3.
[3] 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程红兵.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彭玉华.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7,(5). [7] 童志斌.文言常用词汇教学实践浅谈[J].语文教学通讯,2008,(2)B. [8] 余刚.中考文言文古诗词一本通.重庆出版社,2010
[9] 秦大力.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途径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2012,(5)B. [10] 刘子强.文言文教学的困局与破局[J].课程教育研究,(2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