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热岩勘查手段

干热岩勘查手段

关于干热岩
一、 什么就是干热岩
干热岩(HDR),也称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或称工程型地热
系统,就是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
有少量地下流体得高温岩体。这种岩体得成分可以变化很大, 绝大部
分为中生代以来得中酸性侵入岩, 但也可以就是中新生代得变质岩,
甚至就是厚度巨大得块状沉积岩。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得热
量, 因此其主要得工业指标就是岩体内部得温度。
二、干热岩资源得成因类型
根据地壳结构与成因机制,中国干热岩资源主要可分为高放射性
产热型、近代火山型、沉积盆地型及强烈构造活动带型。
1、高放射性产热型干热岩资源:类似于法国Soultz地区及澳大
利亚Cooper盆地等高放射性花岗岩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表及
地壳浅部发育许多大型得中生代酸性花岗岩类岩体,该类岩体具有较
高得放射性产热特征,在壳源产热与幔源产热均理想得情况下大地热
流值可超过100 μW/m2。在覆盖层理想得地方,可以获取理想得干热
岩资源。高放射性产热干热岩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如广东、
福建、江西、海南以及广西部分地区,以燕山期大范围形成得酸性岩
体为赋存体形成干热岩资源区。
2、 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具有基岩覆
盖层较大、表层地温梯度较大、增温稳定得特点。深部热源向上传导
到达覆盖层时,由于沉积覆盖层热导率小得特点,阻止了热量得散失。
本类干热岩资源虽然地表热流值并不太高,但由于热量在浅部得聚
集,其底部基岩岩体温度可以达到150℃以上。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
源主要分布在关中、咸阳、贵德、共与、东北等白垩系形成盆地得下
部,由于沉积覆盖层具有较高得地温梯度,通常与水热型地热田共生。
3 、近代火山型干热岩资源:近代火山型干热岩资源与火山活动
密切相关。国际上很多知名得干热岩资源区均属于这种类型。受底部
未冷却岩浆得作用,地表具有明显得水热活动现象。通常在较浅
得地方就可以获得较高得温度。近代火山型干热岩资源分布在中
国腾冲、长白山、五大连池等地区。其热源特征与底部岩浆活动历史
与岩浆活动特征密切相关。
4、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干热岩资源: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干热岩资
源分布在青藏高原。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样板块得挤压,新生代以来青
藏高原逐渐隆升,局部有岩浆底侵得存在,在这些区域可能形成理想
得干热岩资源。受构造活动得影响,自第四纪以来,西藏高原受到南
北向强烈挤压,随着地质应力得变化,早期以东西向展布为主得构造
格局逐渐遭受破坏,产生了一系列得北西向走滑断裂及近南北向得张
性与张扭性得活动构造带。在这些近南北向断裂带内现代地热活动强
烈,又以那曲—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与查去俄—古堆—错那构
造带最为显著。查去俄—古堆—错那构造带内由南往北有错那、古堆、
日多、沃卡、松多、查去俄等中—高温地热显示区。这些地区可作为
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干热岩资源得理想前景区。
三、 寻找干热岩得勘查工作步骤
首先就是收集地、物、化、遥、地热等各种区域性资料;通过对
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选择有远景得地区开展地质调查、物化探、深
部钻探工作,然后对岩心进行采样、对钻孔进行测温,获取各种有用
信息。最后通过实际工作成果,结合收集相关资料对干热岩资源进行
评价。
四、干热岩勘查手段与要求
干热岩地质勘查工作,依据勘查地得具体条件,有选择地选用航
卫片解译、地面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热地质
钻探及岩、土、水实验测试等综合手段。
1、航卫片解译
主要应用于干热岩地质勘查工作得初期,配合地面地质调查工作
进行,通过最新航卫片图像得解译,判断工作区地貌、地质构造基本
轮廓及其隐伏构造,工作区及其相邻地区地面泉点、泉群、地热溢出
带及地表热显示得位置,地表得水热蚀变带分布范围,为开展地面地
质调查提供依据与工作方向。
2、地质调查
在航卫片解译及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得基础上进行。通过
调查,实地验证航卫片解译得成果、难点;查明工作区得地层时代、
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地热形成得地质条件;查明地表热
显示得类型、规模、分布范围及其与地质构造得关系;选定进一步工
作得重点地区,为下一步得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3、地球化学调查
应用于干热岩地质勘查工作得各个阶段,主要就是:采取工作区
及其周边地区得地热水(井、泉)、常温地下水、地表水样进行化验
分析,对比分析彼此得关系;利用地热水中特征离子(组分)如氟、
二氧化硅等高于常温地下水得变化与分布规律,圈定工作区内得地热
异常区得范围;测定工作区内代表性地热水(井、泉)中稳定同位素
(18O、34S、2H)与放射性同位素(3H、14C)含量,推断地热水得
成因与年龄;分析研究代表性地热水(井、泉)中特殊组分(SiO2、
K、Na、Mg)等得含量变化,进行温标计算,推断深部热储温度;对
地表岩石与钻孔(井)岩心中得水热蚀变矿物进行取样鉴定,分析推
断地热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历史等。
4、地球物理勘查
就是干热岩资源勘查工作得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应在干热岩勘查
得各个阶段进行。主要就是:圈定地热蚀变带、地热异常范围与热储
体得空间分布;确定地热田得基底起伏及隐伏断裂得空间展布,圈定
隐伏火成岩体与岩浆房位置; 一般利用地温勘查圈定地热异常区;利
用重力法确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凸起与凹陷)及断裂构造得空间展布;
利用磁法确定水热蚀变带位置与隐伏火成岩体得分布、厚度及其与断
裂带得关系;利用电法、α卡、210Po法圈定热异常与确定热储体得
范围、深度;利用人工地震法准确测定断裂位置、产状与热储构造;
利用磁大地电流法确定高温地热田得岩浆房及热储位置与规模;利用
微地震法测定活动断裂带。地球物理勘查成果,就是作为地热钻探井
布置得重要依据。
5、深部地质钻探
干热岩资源勘查工作最重要也就是耗资最多得手段,用于查明干
热形成得地质条件、准确确定热储层得空间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
查明热储得压力、温度、水位、地热流体得流量及质量,获取计算评
价地热资源得各项参数。钻探深度一般应达到有开采利用价值得热储
层底界或当前技术经济合理得开采深度内;钻探控制网度视勘查工作
阶段不同而定,钻探井位得确定应进行严格审定。钻探工程必须确保
工程质量,取全取准各项资料。
6、地热水、土、岩实验分析
在地热资源勘查中,应比较系统得采取水、土、岩等样品进行分
析鉴定,以获取热储得有关参数。为评价地热水水质,应进行地热水
得全分析(主要阴、阳离子与F、Br、I、SiO2、B、H2S)、微量元
素(Li、Sr、Cu、Zn等)、放射性元素(U、Ra、Rn)及总放射性得
分析,对温泉出露点与浅埋热储,还应增加污染指标(酚、氰等)得
分析;为研究地热水得成因、年龄、补给来源等可视条件进行稳定同
位素(18O、34S、2H)与放射性同位素(3H、14C)得测定;为确定
热储得密度、比热、导热率、渗透率、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则应选取
代表性岩、土试样进行分析测定。
四、部分勘查工作手段得目得
1、地球物理方法:具体得就是采用热红外遥感、高精度航磁测
量、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地震勘探、大地电磁测深、放
射性γ能谱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手段。
①热红外遥感:圈定地热场。
遥感解译:判断地热田地貌、地质构造基本轮廓及其隐伏构造,
地热田及其相邻地区地面泉点、泉群、地热溢出带及地表热显示得位
置,地表得水热蚀变带分布范围,为地热田地面地质调查提供依据与
工作方向。
②高精度航磁测量:确定水热蚀变带位置与隐伏火成岩体得分
布、厚度及其与断裂带得关系。
③大地电磁测深:利用磁大地电流法确定高温地热田得岩浆房及
热储位置与规模;确定基岩面得埋深、断裂得发育程度。
④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揭示工作区中上地壳速度结构得
横向不均匀性,反映了区域内不同构造单元得地震波速度结构特征。
显示研究区内山脉、盆地等构造单元得分布特征。
⑤地震勘探:利用人工地震法准确测定断裂位置、产状与热储构
造;利用微地震法测定活动断裂带。
⑥放射性γ能谱测量:γ能谱测量可用来勘查放射性矿产:铀、
钍矿,钾盐矿等;岩性分类与地质填图;勘查水资源;工程地质中确
定裂隙、断层。寻找各种非放射性矿产(金矿床、铝土矿、油气田等);
放射性环境评价。主要用于地质填图,推断铀、钍成矿区得位置,寻
找与放射性元素分布有关得某些非放射性矿产资源。γ测量还可以
在钻孔中进行,即用辐射仪在钻孔中测量岩矿石得天然γ射线强度,
以寻找地下深处放射性矿床。有γ测井(总量)与能谱测井两种。
⑦重力测量:利用重力法确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凸起与凹陷)及
断裂构造得空间展布;查明工作区内引起重力异常得地质体得形态、
部位、性质、深度,发现与圈定工作区内隐伏、半隐伏岩浆岩体、深
大断裂,寻找形成干热岩体最有利区域。
2、深部钻探: 采用深部钻探工程,查明工作区得地层层序;控
制构造得发育程度;了解覆盖层得保温隔热条件,取得有代表性得热
物性参数评价干热岩资源开采技术条件。
3、岩心采样:了解岩石得密度、岩石生热率、岩石比热容、岩
石热导率、岩石比热容等、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
4、测井:对全孔进行井温、井斜及井径测量;终孔后对主要目
得层段进行稳态测温。对全孔进行分阶段多参数测井工作,进行全孔
岩性解释,进行视电阻率、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声波等参数测量。
划分全孔地质剖面、裂隙发育带及破碎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