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型组织理念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未来时代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建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它是国际共创、共识的现代管理理论。可以说:学习型组织理念是由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的,而学习型组织却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撑基石。当前,中国企业组织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国内的经济体制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一方面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在此情况下,中国企业必须不断学习,通过组织学习进行全面革新。
[关键词]: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 2
学习型组织理念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学习型组织理念的内涵分析 (一) 学习型组织的起源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的顶尖企业,刮起了一阵阵的学习风,这一全球范围内的学习之风,要追溯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所。在近几十年中,该所有一个研究小组专门致力于探讨一种新型组织——“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自于佛睿斯特在1965年写的一篇文章“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他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的思想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资询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
(二)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及内涵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圣吉博士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们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并不断一起研究如何共同学习”。他侧重于哲学意义上的描述,非常有吸引力,但是没有回答必须做什么才能达到目的。可我们不难从中看出: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创造、获取和传播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同凡响的,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它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不断创新,持续蜕变。它首先是一个学习团体,其次是一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最后它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景,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学习型组织的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学习型组织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层次扁平化。在学习型组织中,已不存在各种等级制度,员工之间由原来的彼此顺从关系转变为伙伴关系;第二、组织咨询化。整个组织就像一个咨询公司,员工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非常融洽;第三、系统开放化。组织本身形成了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又只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它能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学习型组织的模型及特色 圣吉的五项修炼模型是学习型组织最主要的一种模型。中心观点是:“学习型组织是将组织改变为以五项修炼来定义、包括许多工具和基础结构的愿景的实践主体。” 一是“自我超越”。这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强调自我向极限挑战,实现人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其重要方法是保持这种创造性张力,就应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调整愿望,使愿望与现状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样就可激发员工不断创造与超越,进行真正的“终身”学习。组织整体对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就根植于个别员工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之中; 二是“改变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根深蒂固于内心,影响人们如何去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改造世界。人们通常不易觉察自己的心智模式及它对行为 3
的影响,而在管理的许多决策中,决定作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正式这种心智模式。显然,如果心智模式有缺陷的话,个人和企业都会受到损害。因此,学习将自己的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查和改善,有助于改变心中对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识。这种修炼要求人们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三是“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指能鼓舞企业员工的愿望和远景,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在缺乏共同愿景的前提下,学习充其量只能是“适应性学习”,只有全体员工心目中有了渴望实现的共同愿景时,才会有“创造性的学习”,企业的任务就是将个人愿景整合为共同愿景; 四是“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最基本的学习形式。通过团队学习,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组织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使团队所有成员都能亮出自己心目中的全部假设,并对各自的想法进行自由交流,从而获得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 五是“系统思考”。这是五项修炼的核心与基石,它将引导一条新路,使人从看片段到看整体,从迷失复杂的细节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它让人们寻找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以产生以小博大的作用。 在众多的管理新论中,圣吉所提出的五项修炼主要有三个特色:一是强调组织整体以及组织与外部整体的重要性;二是通过改变我们在组织中思考与互动的方式,来改变组织的活动;三是较其他管理新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当我们了解这些特色之后,就不难将五项修炼管理方法与其他管理理论互相搭配运用了,甚至可以在运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二、学习型组织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 (一)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1、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国外企业管理有一定差距。 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建国以来,虽然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但总体上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是逐步提高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企业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取得了较大的效果。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与国外企业管理的发展状况相比,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走向全方位开放,无论中国企业是否选择进入国际市场,是否进行国际化经营,除国家继续垄断经营的极少数行业外,各个行业中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都将是国际性的,都将遭遇到具有强劲实力的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就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2、我国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上和组织创新方面还比较落后。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选择和设计单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产品种类的增加、企业的资源和产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流动,客观上要求分权的组织结构形式,我们企业在组织选择和设计的单一性就反映了企业在组织发展和创新方面的惰性和保守性。为此,企业必须加大有关组织创新理论、方法的应用。 4
3、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现代化的手段已经在部分企业中得到运用,但总体水平有待提升。 从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就引进一大批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现代化的手段,比如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目标管理、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等不胜枚举。但是,国内企业在引进、应用先进知识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许多先进的方法还只被少数企业了解和运用。例如,学习型组织已经或正在建立的比例只有24%。尽管在引进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现代化管理的手段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不断创新的管理理论必须加大力度进一步借鉴和应用。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1、学习型组织的优越性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相比,存在的优势。 第一从营绩效上看,如安徽合肥的江淮汽车有限公司至从由“传统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后,从一家困难企业一跃而成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其年均经济增长达59%;山东兖州煤业集团的兴隆庄煤矿也因此仅2000年的利润即达2.6亿元,居全国同行之首;内蒙的伊利集团更是从一个小小的奶牛棚起家直至被誉为“草原明珠”。 第二从信息理论的角度看,组织绩效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组织内部信息流动的速度和效果有关。在传统组织中,外部信息进入组织以后,是沿着等级链自上而下的方向逐步渗透。每一个层次获得上级的指令后,都必须揣摩领会其含义,再以指令形式传递给下一个层次。因此,传统型、“金字塔型”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反映速度慢而且不充分。在学习型组织中,信息流和回馈流及时通过扁平化组织的各个层次和每一个员工,从一线操作工人到CEO,都能根据需要及时地将所获得的信息用于完成各自的任务。因此,学习型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非常及时,预先行动的风险最小。 第三管理重心的比较。在等级权力控制型企业,管理中心上移,强调集中控制,其结果使下属感到受人遥控,制约了学习力和创造力。而学习型企业的管理思想则是管理中心下移,强调以基层为住,使下属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增强了学习力和创造力。 2、创建成功的学习型组织企业,是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 例如我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联想集团”。联想集团创建于1984年,诞生以来一直健康迅速发展,成为行业的优秀企业和成功的典范。联想的成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但不可忽视的是联想极富特色的组织学习实践,使得联想能够顺应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从而健康成长。联想具有以下几个组织学习方式:从合作中学习(与惠普、英特尔、微软东芝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向他人学习(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及向顾客学习等)、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联想的学习机制:会议、教育和培训、领导议事机制、委员会和工作小组。联想的组织学习保证和促进机制:“鸵鸟理论”(只有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时,才具有竞争优势)、建立共同愿望(把联想建设成为长久的、有规模的高技术企业)、企业文化认同、领导以身作则、及时调整组织结构、人员合理流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合理的知识收集、传播和利用。 企业的经验表明,开展学习型组织的演练是提高企业活力的有效办法,是应对知识经济的必然选择。虽然企业的具体环境不同、基础条件有差异,但是在迈